第347頁
當然,他並沒有只是等待,什麼事情都不做!
一方面,他派出大量的征糧隊前往樂壽與周邊城池的鄉間,大肆搜尋糧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樂壽一帶流民四起,方圓一百多里,宛若地獄。
另一方面,宋金剛的三千多精騎在他的命令下,悄然潛出了大營,往信都方向而去。
蘇定方率部圍繞著樂壽城轉了一個圈之後,終於回到了高雅賢的營中,在高雅賢的大帳內,他將樂壽的守將罵了個狗血淋頭,高雅賢和樂壽守將曹旦也沒有見過面,但是知道對方是竇建德大舅子,帳內這些將領雖然都是他的親信,但是人多嘴雜,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話就會傳到曹旦那裡去,為了避免蘇定方惹禍,他忙制止了蘇定方的發泄,安慰了他幾句。
隨即,他派出使者到了樂壽城中,相約對方主將見面,商談攻防大計,不過曹旦並沒有應邀而來,而是讓他親自到城中去,曹旦的這一舉動無疑又讓高雅賢的部將們又多了一肚子的氣。
按下高雅賢部和守城的曹旦之間的怨恨不表,兩天之後,竇建德親率大軍回到了樂壽。
這一次,他帶來了五萬大軍,加上樂壽的守軍和高雅賢部,軍容鼎盛,兵力接近了七萬人。
竇建德為主帥,副帥當然是高暢,手下將軍有劉雅,高雅賢,范願,曹旦,阮君明,在信都留守的則是王伏寶部。
至此,竇建德的清河,平原攻略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他原本想解決了魏刀兒部之後再回師攻打清河,平原,然而,這個願望竇建德到死都沒有實現。
第五十四章 斗將(上)
三年,五月五日,辰時。
樂壽。
戰鼓喧囂,旌旗飛揚,馬鳴風蕭,煙塵遮天蔽日。
一隊隊的士卒從各自的營寨走出營門,武器的寒光反射著陽光,原野的上方明晃晃的一片,隨著鎧甲叮噹的相撞聲,士卒們迅速地來到自己的方位上,地上的青草被無數雙戰靴踐踏,變成了翠綠的春泥。
在樂壽城下,靠著子牙河的那片無名的原野上,竇建德的七萬大軍和魏刀兒的五萬大軍隔著三里地的原野對峙著,大戰一觸即發。
在竇建德的七萬大軍中,分為好幾個方陣,高雅賢部五千人,劉雅部七千人,范願部一萬人,曹旦部五千人,阮君明部五千人,竇建德親率本部三萬人,剩下的五千乃是新近跟隨竇建德的雜牌軍,他們的將領也被稱為將軍,手底下卻沒有多少士卒。
竇建德的七萬大軍中,真正能打仗的精銳不到三萬人,剩下的四萬人只不過是雜兵,平時負責押送糧草輜重,攻城或者野戰的時候被當做消耗品所用,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被裹挾而來的流民,情願或不情願地參加軍隊,只為能有一口飯吃。這些人中間,有一部分身上還罩著一層單薄的皮甲,有的士卒身上甚至只著單衣,他們手中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門,連沒有鐵製武器,只是拿著木棍的傢伙都有。他們並沒有經過作戰訓練,在這樣地大戰中,其實難當大用,如果沒有身後的督戰隊,只要和敵軍稍一接觸,可能就會敗退下來,然而,對作戰時講究聲勢。講究人多的這個時代來說,這些雜兵還是很有用處的。
像竇建德這樣的變民軍,動輒號稱十幾萬,實際上能作戰的最多只有三萬多人,那是他們起家的依仗。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這樣一些訓練不精。裝備不足地雜兵,甚至,在其中還包括不少的老弱病殘。
魏刀兒部只有四萬多,不到五萬人,但是在其中能作戰的精銳也達到了三萬人,雜兵只有一萬多人,由於魏刀兒部長期在邊境流竄,不僅與郡的精兵交戰,還經常與突厥人作戰,士卒們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再加上他們作戰很少自帶補給,大多以戰養戰。因此,作為輔佐作用的雜兵並不多。
所以。通過兩軍地陣勢看去,表面上魏刀兒部的聲勢沒有竇建德部浩大,實際上,兩軍的實力相差不大,一旦交戰,很難說鹿死誰手。
辰時,雙方的士卒用過飯後,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排成整齊的隊列走出營寨。來到事先選定的戰場。
好不容易排好陣勢之後,已經一個時辰過去了。
高暢騎著戰馬。稍微落後竇建德一個馬頭位於中軍陣前,這裡是一個小土坡,站在土坡上可以非常清楚地觀察整個戰場,竇建德的部隊排成一字長蛇陣,連綿兩三里,就算站在土坡上,也看不清隊伍的頭和尾。
劉雅部和阮君明部位於大軍的右翼,范願部和曹旦部位於大軍地左翼,竇建德的主力和高雅賢部位於中軍。
對面魏刀兒部地布陣有些奇怪,他們依靠著本方的營寨布陣,隊形顯得頗為散亂,在任何一本兵書上都看不到有這樣地陣勢,然而,竇建德絲毫也不敢怠慢,魏刀兒部的騎兵厲害,這一點他是心知肚明的,另外,魏刀兒部的戰法類似於突厥人,他並不是一點也不講究陣型,只是他們陣型的轉換非常靈活,因此只是看上去顯得凌亂而已!
高暢作為副帥,卻沒有統軍的權力,與其說是副帥,倒不如說他是個看客更為恰當,在他身邊,只有雄闊海和十來個親衛,他從平原帶來的五百人作為預備隊的一部分被安排在作戰序列中,距離他所在地中軍還有一點距離。
風從原野上吹過,半人高的野草紛紛低頭,在戰場地遠處,子牙河濁黃的河水呼嘯著向南奔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