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頁

    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羅芳伯當了19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7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荷蘭人聽說這個新成立的強盛國家,派人前來觀光,交口讚賞,對漢族人民的智慧和團結敬仰不已。

    蘭芳十九年(公元1795年),世界偉人羅芳伯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曾有人問他的繼承人選,羅芳慨然回答:“我華夏兒女漂泊海外,今日方有這樣的安身之所,我怎敢將國家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我作大唐總長,不過是為了守土待賢而已,現在到了選擇賢能的時候,理應由大家來選擇!!”羅芳伯民主共和的思想可謂貫穿一生,美國國父華盛頓亦不過如此!羅芳伯作為偉大的民主先驅,其功績和品德又豈是一手炮製“乾隆盛屎”的乾隆可比的!

    公元1886年,在建國一百一十一年之後,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國家,遭到荷蘭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敗,蘭芳國也不幸滅亡,只留下華人辛勤開闢的肥沃土地和人民對羅芳伯和蘭芳國無窮的思念。

    南洋的華人國家  

    更新時間2013-2-20 19:15:58 字數:1553

    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還有多個。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

    廣東汕頭人鄭信,在暹羅稱皇帝,建立吞武里王朝,統一泰國和緬甸王國;立國十三年。

    廣東梅州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

    廣東潮州人張杰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帝國,自封天子。19世紀張杰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福建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另一個沒有特定名稱的王國。於19世紀被向東擴張的英國消滅;

    三佛齊國王張璉(廣東饒平北部客家人);

    婆羅皇帝何顯達(廣東汕頭人);

    爪哇順塔國王某(廣東潮州人);

    以上華人國家均於19世紀亡於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侵略狂潮中。

    看來二三百年前,席捲這個世界的浪潮是,走出國門,建立一個以自己為老大的國度。不同之處在於,歐洲人採取的是政府行為,於是世界各地出現了一個個歐洲國家的殖民地。而中國人全是“個體戶”行為,戴燕王國、暹羅王國、蘭芳共和國,統統跟祖國沒關係。當時的中國是滿清王朝,這個王朝在鼎盛時期不理睬蘭芳國的主動俯首稱臣,可能是因為皇帝老兒記取了元朝蒙古人的教訓,打遍全世界,最後落了個王朝滅亡—費那個勁幹嘛,不如就把眼睛看得見的這一千多萬平方公里揣懷裡踏實。沒承想,你不擴張,就得收縮,到了清朝晚期,中國自己成為列強割據的對象,國土一塊塊淪喪,蘭芳國拉大旗作虎皮的這個“保護傘”完蛋了,蘭芳國也就跟著玩完。  

    羅芳伯之所以強烈希望清廷接納他這個小國,可能靈感來自於眼前的荷蘭殖民者—人家是國王派了軍隊官吏來的,有一個強大的靠山,羅芳伯完全靠自己眼前幾個窮哥們兒,畢竟心虛。記得京劇《杜鵑山》嗎?草莽英雄雷剛,聽說山下的官府抓了一個共產黨,就決定去劫法場,“搶一個共產黨”為自己指路。

    按照張永和、張開源的描寫,羅芳伯是一個學識豐富、見多識廣的天才型領袖。他去過雅典,考察雅典的政治體制。據說蘭芳國的政治體制,就是參考雅典的民主制度而建立的。

    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在《羅芳伯傳》序中這樣評價羅芳伯:“1787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共和體制。然而,我們客屬領袖羅芳伯於1776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東萬律創立‘蘭芳大總制’共和體制,比美國早10年。以此歷史貢獻而論,羅芳伯亦不亞於華盛頓。羅芳伯堪稱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羅香林也指出:“蘭芳大總制與美利堅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然其為民主國體,則無二也。”

    而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乾脆將自己比作羅芳伯。  

    這是後人的評價。當時怎麼樣呢?

    蘭芳十五年的時候,許多國際專家學者紛紛登上婆羅洲,來到東萬律,考察奇特的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發展歷史,高度評價了大唐總長羅芳伯卓越的領袖才能和民主政治與經濟振興的重大成果。1785年創刊的在英國倫敦出版的《泰晤士報》於1793年6月8日在一版頭條地位報導了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的建國情況指出:“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元首即大唐總長羅芳伯的神奇貢獻,貴在與當地婆羅洲蘇丹有機聯絡在一起,協調各族民眾,推行原始的雅典式的共和體制,經濟亦有規模發展。國力雖後於西方諸國,其意義卻不遜於1787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民主共和走向……”

    羅芳伯在東南亞一帶的影響相當深遠。現在,東萬律還有紀念羅芳伯的“蘭芳公學”。在坤甸還有一座紀念羅芳伯的紀念廳和墓園,在廳內掛著一副對聯:“百戰據河山,揭地掀天,想見當年氣概;三章遵約法,經文緯武,猶存故國冠儀”。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九,羅芳伯誕辰日,還舉行謁墓祭祀儀式。據張永和介紹,各種紀念羅芳伯的廟宇可以說遍布坤甸一帶,每到他的誕辰日以及忌日(農曆九月廿二日),當地人總會到廟中祭奠。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