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1頁

    此番問話,非但沒有用朕,而是用吾兒,這足以說明,李治對於朝廷上下,對於李弘未鼎力支持,讓他很憤怒。

    「回陛下,安西都護府自太子殿下擔任大都護以來,向來不曾從吏部選拔官員,都是以安西都護府的原有官員為依託,臣等也曾經給太子殿下去信,但並未等到太子殿下的答覆。」李義琰小心翼翼地說道。

    「去職罷官,由吏部侍郎郭正一擔任吏部尚書,散朝。」李治不理會李義琰的解釋,說完後便拂袖離去。

    「陛下,臣自當聽從陛下懲處,只是臣還有一事兒需立即向陛下稟明。」李義琰看著準備離去的李治,急忙開口說道。

    對於自己被罷免一事兒,看樣子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

    「說。」李治站定,轉過身子,冷冷的看著他。

    「是,陛下。」李義琰從袖袋裡掏出一封信,緩緩打開遞給揚武,然後說道:「陛下,這是太子殿下今日剛剛送來的,要求吏部調遣戴至徳以及弘文館幾位先生,立刻奔赴安西都護府。如今馬載已在玉門關等候。」

    李治不說話,拿著李弘給李義琰的信,細細的讀了一遍,然後頭也不回的便離開了。

    李弘這個小兔崽子到底在吐蕃玩的什麼鷹,恐怕如今除了他跟裴行儉,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計劃。  

    李治心裡尋思著李弘到底想幹嘛!戴至徳都被他罷官去爵,現在又要讓戴至徳去安西,到底為了何事兒?

    滿腹心事的他走到武媚的宮殿,只見李賢跟李哲跪在那裡,正在被武媚訓斥。

    納悶的李治圍著兩個跪在地上的皇子轉了一圈,搖搖頭然後在武媚旁邊坐下,然後才出聲問道:「這是又怎麼了?」

    「您自己看看。」武媚寒著臉,把一篇文章交給了李治。

    「鬥雞賦?誰寫的?怎麼回事兒?」李治也皺起了眉頭,看著李賢跟李哲兩人。

    李賢低著頭,臉色有些發白,李哲同樣是如此,如鬥敗的公雞一樣耷拉著腦袋。

    武媚看著兩個天天樂此不疲,每天在王府鬥雞作樂的兩人,不由得想起了那個遠在吐蕃,此時正在浴血奮戰的李弘。

    如此一比較,武媚都是不由得搖頭嘆息,同樣是皇子,這兩人與那個天天讓人恨不得揍八百遍,都不解氣的祖宗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那個天天雖然鼓搗一些奇事兒,天天一副欠揍的模樣兒,但看看那像是造錢的太乙城,再看看如今那安西四鎮,這樣的功績,如今可是直逼先帝當年這般歲數時。  

    而眼前這兩個,卻是只知在王府鬥雞作樂,過著悠然自得的奢侈生活。

    王勃身為朝散郎,被主考介紹到李賢的沛王府,擔任王府修撰,竟為了討好自己的主子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李哲雞文》討伐李哲的鬥雞,以此來為李賢助興。

    當年通過李常伯上一篇《宸游東嶽頌》,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予朝散郎,成為了大唐最為年少的朝廷命官。

    而後又是一篇《乾元殿頌》,被李治贊為筆端生花、文章綺麗,驚嘆:「奇才、奇才、朕大唐之奇才也。」

    也是因為此事,未及弱冠的王勃被拿來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列,並被推為四傑首位。

    此事當時被李弘知曉,不過是撇撇嘴,表現的不屑一顧。

    武媚當時還以為李弘是少年心性,因為王勃名聲大震而心中有些嫉妒。

    畢竟自己的兒子也是才高八斗,少年英才,雖然賦詩不多,但每一首也都是膾炙人口,難得的留篇佳作。

    何況他們當初游曲江池,王勃賦詩一首,李弘卻未做出詩賦,雖然最後以障眼法似的法術,同樣贏得了滿堂彩,甚至有壓過王勃的勢頭。

    但武媚一直以為,李弘不待見王勃,是因為王勃的才學隱約比他高出一籌。  

    如今看來,人李弘是早有遠見,小小年紀便已經看透了王勃,並未像楊炯一般抓在手裡不放。

    如今楊炯雖然還未入品,但在安西四鎮已然是獨當一面的大才。

    相比下來,無論是王勃、還是李賢,亦或是李哲,都被李弘遠遠落下。

    恐怕就是那楊炯,以後的成就,也非是這個王勃所能比擬。

    「歪才、歪才,二王鬥雞,不單不加以阻止,反而寫檄文助興!甚至虛構、誇大事態,隱有挑撥離間皇子之意,此人不可留,立刻逐出王府!」李治氣的把那篇檄鬥雞文,扔到了地上,低聲哼道。

    李治一番話,讓原本就戰戰兢兢的李賢跟李哲,登時更是臉色唰一下失去了血色,這對他們來講,還是第一次看見父皇如此生氣。

    以前就算是今日這般生氣,也是因為老五在安西四鎮胡亂瞎搞,惹得父皇跟母后吵架,沒想到自己兩人也會有今日。

    但不知道為何,就算是老五面對震怒的父皇跟母后時,還能夠嬉皮笑臉,而他倆,此刻已經快要嚇得半死了,雙腿發軟到無法站立起來的窘境。

    武媚不說話,只是在思索著,當年李弘為何就能一眼看穿,這個王勃不如楊炯?  

    這兩人可都是鼎鼎有名的才子,但為何李弘卻是對楊炯青睞有加,反而對於略勝一籌的王勃,卻不怎麼待見?

    真如李弘當時所說,一個人的才情再高,如果心性不端,為我所用反而是禍害了。

    想到此處,這才發現,李治放在桌上的一封信,赫然是李弘要求吏部調遣戴至徳等人,去往西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