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對於接下來繼續駐守玉門關,王方翼更是欣然領命,而與李敬玄同樣被分化權利,搭配治理玉門關,他也未曾表現出絲毫的猶豫跟不滿。
玉門關已經不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因此,王方翼與李敬玄搭配治理,也不過是一時之間的權宜之計,等李弘回到長安,自然是還會有朝廷上的變動。
但如今無論是王方翼還是李敬玄,或者現在坐鎮安西四鎮的將領,都毫無條件的服從李弘的任命,恐怕這也是因為李弘出征西域四年來,戰果輝煌的原有。
每個人都知道,特別是他們這些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知道李弘如今不光只是太子,而且還是戶部尚書兼京兆府府尹兼安西都護府的大都護。
而今又為大唐立下如此大功,既有鎮壓叛亂、又有開疆擴土,而且還有千里救援,如此功績,如果是其他臣子,恐怕也得是位極人臣了吧。
而現在,太子殿下已然擔任如此多要職,如果要封賞,恐怕除了尚書令一職,已經沒有可以封賞的了吧?
除非是另一種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現在陛下禪位,當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讓如今的太子殿下繼承大統。
但陛下如今不過四十有二,正是春秋鼎盛之年,雖然龍體欠安,一直伴隨著一些小疾,但還不至於已經無力處理朝政,需立刻禪位。
所以,沒有大的意外的話,太子殿下將開天闢地的被任命為,因為先帝曾擔任過尚書令,後來一直被擱置的尚書令一職了。
而如果太子殿下被陛下被晉封為,統轄六部的尚書省尚書令的話,那就真的是一人之人萬人之上。
如此以來,非但可以幫著龍體欠安的陛下朝堂分憂,還能安撫太子殿下立下的碩碩功績。
而這也是這些西域文臣武將,如今為何會如此聽從李弘安置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自然根源還在六部之首的尚書省尚書令上,但卻不是與李弘有關,而是如今,朝臣已經有人在朝堂上提議,因太子殿下功勞過大,自當效仿先帝,而被任命為尚書令。
沒有人知道,這些朝臣是不是受太子指使,所以才在朝堂上如此建議。
但有些人因為等李弘回到長安後,很有可能被任命為尚書令一事兒,已經興高采烈的不行了,天天往大明宮裡跑,希望能夠在六部謀上一個差事兒。
而最為樂此不疲,最想謀個差事來乾乾的,便是如今已經十六歲的沛王李賢。
作為李治的第六個皇子,皇后武媚的第二個兒子,加上容貌俊秀、聰穎伶俐、舉止端莊,也是深的當今陛下李治喜愛。
雖然前兩年與同胞弟弟英王李哲因為鬥雞一事兒,被御史彈劾,但李治在追究時,只是把做了鬥雞賦的王勃趕出了長安,對於這兩兄弟,則是一點兒懲罰也沒有。
今日經李賢的求情,李治也已經鬆動,默然同意了李賢的請求,再次把原本上一世史書記載的,遠離長安的王勃,召回了長安沛王的王府。
沛王李賢想在六部謀個差事,言語之間甚是懇切,甚至拿出了李弘來作比喻,看著皇兄為大唐奔波征戰,身為皇弟的自己深感慚愧,也想效仿之,從而為朝堂、為父皇分憂解難。
非但如此,李賢還擔心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拉上比他小一歲的英王李哲,至於比他倆還小五六歲的李旦,還是算了吧。
那傢伙現在每天還要宮女幫忙擦鼻涕呢,何況才十歲,想要謀個差事兒,根本不可能。並不是誰都能像李弘一樣,在十歲就任尚書一職的。
再者李弘那是太子,早晚要繼承大統的,所以父皇在十歲之年,給予尚書一職,也是無可厚非。
李哲除了玩兒,對於其他的事情,一向是聽從別人的意見多,自己有主見的時候少,要不然在歷史上,也不會被冠以庸弱無能。
所以看著李賢那興奮的眼神,就當成了玩兒似的,興奮的點著頭,就跟著李賢進宮了。
李治對於兩人的孝心,自然是聽的龍顏大悅,大呼:「朕得如此几子,大唐幸事啊。」
但李治看著李賢跟李哲(李顯,為了好一些區分,大大們別介意)兩人臉上寫滿孝敬的表情,並未在第一時間同意,而是含笑說道:「有此孝心父皇已是滿意,至於想要在六部謀個差事兒,容朕考慮考慮可否?」
兩人見有戲,於是點頭如搗蒜,連忙謝父皇英明。
李治在兩人興高采烈的離去後,也不忍拂了兩位皇子的孝心,便命揚武去詢問尚書省左右丞,張文瓘與趙仁本,是否有其可以擔當的職位。
志得意滿、心滿意足,憧憬著等李弘回來後,三兄弟齊心協力為他在朝堂上分憂解難的李治,邁著輕快的步伐前往空中花園,今日將在那裡跟皇后賞月。
「今日朝堂之上有何盛事,看陛下龍顏喜悅,定是有得勝凱旋之事兒?」武媚刻意不去往李弘身上猜,那小兔崽子簡直就是個磨人精,一個月的路程,走到現在還沒有到達,成心不知道為娘的有多想他……想揍他!
李治拂須而笑,神神秘秘的搖了搖頭,便在宮女的侍候下先坐了下來。
但好大一會兒的功夫,與武媚除了家長里短,誰家閨女可配的上皇家,知書達理、書香門第等等的瑣事兒外,武媚竟然未再問他一句。
憋不住的李治開始主動神秘起來,神秘地說道:「皇后你猜,今日朝堂之上,朕有何高興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