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52頁

    打小就窮怕了的日本人的設計理念中經濟性占了首要的位置?而並非是戰車上用柴油不易引起火爆燃?這說明日本軍方是較早認識到坦克柴油機經濟性的國家之一,從北擊毀的豺式輕型坦克尚日本人發現了張學武所部裝備的柴油機竟然是風冷式的,這樣以避免水冷式的保養麻煩、冬季易結冰等弊端,在抄襲和剽竊方面日本人與韓國人一樣,都有遺傳方面的劣根性。

    張學武將情報機關獲得的日軍戰車的情報轉交給了先期抵達蘭州的坦克裝甲第一分所的負責主任高懷仁,高懷仁看過資料後就是一副不屑的表情道:“日本人的戰車柴油機的試製工作由三菱公司實施,這是一種直列六缸風冷式柴油機,缸徑一百三十毫米,活塞行程一百八十毫米,最大功率達一百三十五馬力,後調至降低到一百二十馬力,九五式輕型戰車和**乙中戰車上用的是同一種柴油機,應當說,蘇聯於去年才研製出舉世聞名的v2柴油機。說日本是最先採用坦克柴油機的國家,還是說得過去的,至少德國造的紹勒爾柴油機是並駕齊驅的,不過現在日本人是在放大這款柴油機,即便日本人能夠將馬力提升一倍,二百七十馬力?與我們的v12引擎還是相差得太多太多。”

    高懷仁指著一份九五式輕型戰車的設計圖紙道:“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就是好大喜功,缺乏創造性,但是卻有很好的融合性,擅於集眾家之所長,他們的新式戰車很可能就是九五式的放大版,其動力裝置布置在車體後部右側的動力艙內,因主動輪前置,所以發動機的動力要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遞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發動機的排氣管在車體外部右後方,接有消聲器,以降低排氣噪聲,利於偵察行動,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日本人採用的變速箱應為機械式的,轉向機構為離合器-制動器式,結構較簡單。其行動裝置的特點是,採用了中等直徑的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懸掛裝置為平衡式,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通過平衡臂使水平螺旋彈簧拉伸或壓縮。每側有二個托帶輪,履帶是鋼製的,節距較短,所以速度較快。”  

    第二卷熱河風雲 第三百七十章 第十戰區的家底

    第三百七十章第十戰區的家底

    高懷仁將張學武不斷點頭,於是道:“總司令,我個人認為日本人的坦克無論怎麼發展,沒有十年或者二十年是很難與我們並駕齊驅的,我認為鐵騎中型主戰坦克的最大弱點並不是性能,而是價格!尤其是最新型的坦克加裝試驗用遠瞄測距儀和紅外線瞄準鏡的鐵騎改車型,它們的造價實在太高了,高到了我們無法大量裝備的地步,質量確實能夠瓦解數量,但是當數量到達一定程度的之後,同樣會淹沒質量。”

    高懷仁所言的實際上也是張學武最為頭痛的,他沒有蘇聯那麼龐大的生產能力,更沒有二戰期間盟國對蘇聯龐大的軍援支持,而且張學武寶貴的坦克兵也損失不起,所以張學武才被迫要求在坦克的性能上入手,打造一款技術絕對領先的坦克,要知道在後世的幾次大規模戰爭中,質量已經是數量無法淹沒的了,一個聯軍的坦克連能夠擊潰一個敵軍的坦克旅,技術和工藝成為了制約張學武的瓶頸。

    而且,武器彈藥的產量也是根據張學武包頭鋼廠的年產量而來的,雖然張學武建設了前二期年產二十萬噸軍用鋼與特種鋼的高平爐,又在蘇聯方面的援建下建設了年產三十萬噸的包鋼三期工程,但是年產五十萬噸的產量根本不足以維持高強度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的消耗!著一點張學武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在一方面加大礦山的產量,一方面在蘭州建立起新的大西北工業城。  

    現在以張學武的包頭工業基地年產的武器彈藥已經基本能夠滿足部隊連續高強度作戰的需要,尤其大口徑炮彈方面之前蘇聯方面代工和援助的炮彈讓張學武儲備充足,但是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彈炮的產量尚不足每年二百門,以大戰役損耗的速度來說,建制就是熬不付出,只有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加農炮與榴彈炮以及七十五毫米口徑野炮的生產數量比較能夠使人滿意,達到一千五百門之多。

    所以,張學武調整了新式七十五毫米五十五倍身管口徑的坦克炮的研發,擬定以這種新式的七十五毫米長管火炮將會換裝更換二型大炮塔的豺式輕型快速坦克,張學武也清楚僅僅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真正戰勝日本的,他必須要藉助國際大勢,但是由於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數次傷亡慘重的損兵折將,所以日本人的總體戰略也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原本要南進的日本人此刻卻如同歷史上一般死死的盯住了蘇聯這頭虛弱的巨熊,而德國則遠比歷史上要強大得多得多,通過與熱河方面的各種軍事合作,雖然德國沒能最後選擇中國作為其的戰略盟友,但是其卻得到了許多堪稱跨時代意義的技術和設計理念,實際上人類的技術進步這個問題上,更多的則是一絲的靈動,或者說是思維方式與角度的不同而已,很多東西轉身來說似乎就是那麼的簡單。

    張學武知道現代化戰爭拼得就是工業實力,他也清楚的意識到只要自己在忍辱負重兩年等待國際大形勢的逆轉,當孤獨的中國不在孤獨的抵抗之際,才是他張學武一戰身手進行全面大反擊的時候,但是現在他必須要學會薄積而厚發。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5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