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72頁

    張學武之所以不進攻東北光復的主要原因一是爭取這關鍵性的休養生息的半年,因為張學武要實現他的整體戰略構想,那麼就勢必要將中國先從戰團中解放出來,因為只有站在旁觀者的位置上,才能實現未來的利益做最大化。

    另外一個就是英法聯軍在向敦克爾克撤退的途中遭到德國裝甲部隊的圍殲,法國戰敗投降!對歐洲的震撼宛如十級毀滅性地震一般,德國在發動侵波戰爭時動員九十八個

    其中五十二個是現役師,其餘的四十六個師不是新兵就是已過中年的老兵,而且有二十多個師裝備很差,但是德軍擁有十五個裝備精良的裝甲師,彌補的這一方面的弱勢,而法國則部署了九十個師,戰爭一旦開始動員後三個星期內可以編成一百一十個師,問題是德國幾乎集中其全部力量去進攻波蘭的時候,包括幾乎所有的裝甲兵團和摩托化部隊,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空軍力量,在西線只留下極其薄弱的兵力,而英法軍隊卻按兵不動坐失良機,造成東線德軍對波軍的巨大優勢。

    希特勒進攻西歐主要靠的是坦克、飛機、傘兵這些新型兵種,但即使這些新型的兵種德方的數量與資源也是有限的,在戰略資源方面德國的弱點更加突出,所以只能寄希望於速戰速決,時間越持久,矛盾越暴露,對德國就越不利,這是才是真正閃擊戰的根源所在,但是在德**的先進武器的攻擊下,英法希望看到的情況並未出現,英法聯軍幾乎是一觸即潰,甚至沒有經過一場稍具規模的堅決抵抗和防禦,在比利時境內的八十餘萬大軍就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在一個星期內就決定了法蘭西覆滅的命運。  

    法國的投降讓英國人陷入了孤軍奮戰之後,儘管皇軍空軍裝備了噴火式戰機的改進機型逆火,但是依然不是強大的德國空軍的對手,英倫三島幾乎被炸成了廢墟,這個時候一直在大玩孤立主義的美國人終於坐不住了,如果英國戰敗,那麼美國在這場戰爭中預先投入的巨額援助也將打了水漂?

    實際上,美國人所謂的孤立主義不過是政客與金融大鱷們玩的一個兩面三刀的把戲而已!這關乎美國的國家崛起戰略,二十世紀初美國就已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和經濟大國,有數據顯示,1940年時美國的gdp即達到二千多億美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工業大國。依託強大的經濟,美國同時建立起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強也最具活力的工業體系,1940年美國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居當時的世界之首。

    所以空有一個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的美國一直也在圖謀國際霸主地位,但是英國、法國、蘇聯、德國、日本這些國家那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所以美國人只能在等待機會!原以為德國人會受到英國皇家海軍的威懾,加之美國從大西洋源源不斷的運給英國的物資,會停止進攻英國,從而轉向希望的蘇聯,但是顯然希特勒不想放過島上那個惡毒的胖子。

    張學武發覺海島民族似乎都有共同的劣根性?無論是日本人和英國人,兩者都有特別多的共同點,比如自私、缺德等等。  

    而德國方面在十九世紀末期超越英國成為歐洲頭號的工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1938年德國生鐵產量由三百九十萬噸提高到一千八百六十萬噸,鋼產量由五百六十萬噸增至二千二百三十萬噸,德國新建三百多家兵工廠,包括五十五家飛機廠、四十家汽車和坦克廠、七十家化工廠、十五家造船廠和八十家火炮廠,德**工實力暴增。

    第二卷熱河風雲 第三百八十五章 輝煌的復興崛起(大結局)

    第三百八十五章輝煌的復興崛起(大結局)

    在入侵法國之前德軍總參謀長凱特爾要求戰時經濟與軍備局制訂裝備二百個陸軍師的軍備計劃。使得半年之內德**火生產增加近60%,其中彈藥增加100%,坦克增產25%,德國及其占領區的鋼產量達到3180萬噸,整個西歐還有4876家工廠為德國生產軍火。

    如果單純地考察軍工生產的產量數字,那麼歷史上在1944年冬季之前,德國還看不出有失敗或崩潰的跡象。然而德國一直沒有足夠的燃料讓這些可觀的裝備充分投入到戰場上,同盟國的戰略轟炸以及境外燃料來源的喪失最終使得德國的軍工生產在戰爭後期幾乎失去了意義。從軍工廠生產出來的成千上萬架的飛機、數千輛的坦克、為數眾多的潛艇都只能如廢鐵一樣擺在地面上或泊在港口裡,因為沒有燃料可供它們前往戰場。  

    張學武知道德國人顯然不會重蹈覆轍,因為從德國人組建的北非兵團的規模來看,德國人已經做好了撇開義大利獨自進攻開羅陳兵中東的戰略部署了。

    而在東北整備的日本關東軍除了裝備了大量的疾風零戰新式戰機,還大量的裝備了四式與五式坦克,編制了多大七十個師團二十五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九個野戰重炮旅團在內的龐大部隊,錦州沿線已經被日本人挖得千瘡百孔,單純以土方計算日本人幾乎挖了三分之一的四國大小!

    在日本尚未對東南亞構成威脅的時候,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英國,美國人挽袖子也跳入了戰圈,而德國人則在給全世界他準備登陸英國的時候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希特勒發布第21號指令,正式下達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計劃。面對德寇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並非毫無警覺。但是,考慮到自身應變措施還不夠充分,蘇聯希望儘可能避免或延緩蘇德關係的破裂,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戰爭準備。為此目的,蘇聯方面還在極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誠意,繼續遵照兩國貿易協定交貨,在報刊廣播上駁斥那些預告蘇德之間即將開戰的預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