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頁

    日本在失去美國核保護傘的威脅下,被迫同意了美國的要求。1978年美國的布熱金斯基施加壓力後,日本對第三世界的出口勢頭趨緩,隨後不久就開始衰退,日本的出口主要轉向了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

    日本的全球基礎建設發展基金,曾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發展鐵路、供水和發電等基礎建設,但是在美國施加的政治壓力下,被迫放棄了這一大規模投資計劃。日本在歐洲的海外投資,有三分之一投向英國,其投資金額超過了四百億。日本的海外投資從1985年以來急劇增長,但是並未流向迫切需要資金的第三世界。八十年代美國的財政部長所推行的政策不僅導致了日本的貿順差,而且於1985年還蓄意製造了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這樣不僅使貧窮國家更難購買日本工業設備,而且還促使東京聚集了巨額帳面資金,其目的是利用“超級日元”來推動全球泡沫投機,並且在日本內部植下金融癌症的禍根。

    1984年至1985年間,美國的財政部長對東京進行了一系列訪問,要求日本官員抬高日元比價,並且接受美元的大幅度貶值。

    1985年9月19日,在紐約的普拉札飯店,美國財政部長會見了七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共同簽署了普拉札協議(即後來說的廣場協議),提高了日元和其它貨幣對美元的比價。普拉札協議和美國財政部長的政策,導致日本經濟出現了巨大失衡,其最嚴重的後果包括:日元急劇升值,日本國債增長,房地產泡沫及崩潰,日本銀行壞債劇增。  

    日本“超級日元”泡沫,其作用首先是確保了日本能夠購買大量美國國債。“超級日元”泡沫的第二個作用,是美國能夠藉助其資金力量,來支撐瀕臨崩潰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從1985年至1992年期間,日本的投資者購買了價值720億美元的美國房地產。更為陰險的是,倫敦和美國華爾街金融界製造的投機泡沫,還在日本內部植下了東京稱為“金融愛滋病”的禍根。反映該問題的一個很好標誌,就是東京和大板金融中心外匯投機交易數量的增長。尼克森取消金本位以後,隨著浮動匯率體制的實施,外匯交易額的迅速增長,超過了世界貿易額增長達四倍之多。1985年簽署普拉札協議之後,日本外匯投機幾乎增長了一倍之多。1988年,日本外匯交易額對外貿金額的比值,已經增長到62美元比1美元,相當於美國外匯投機指數的兩倍。

    西方新聞媒介流行的說法是,日本銀行1985年降低利率導致了泡沫經濟,房地產公司利用低息貸款,大量投機搶購有限的城市房地產,致使日本的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新聞媒介的這種流行說法,其實是混淆事實的謊言。在半年召開一次的世界政府高級會議上,日本被迫承諾大規模增加政府預算開支,據說也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購買進口西方產品的開支。這一措施導致了日本政府債務的大幅度增長。  

    正如經濟學家拉魯什所說,“美國實際上命令日本,‘我們不許你們在世界其它地方投資,你們必須將賺來的美元聚集起來,炒高美國和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形成名義資產的虛假膨脹,進而形成巨大的金融投機泡沫,這樣日本出口賺得的美元收入,就源源不斷地輸入進投機泡沫,變成了過度膨脹的虛假資產,並且用於防止巨大泡沫的崩潰”’。

    隨著泡沫經濟的發展,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出現了瘋狂猛漲。在日本的6大城市中,住宅、商業和工業用地的價格,從1970年的每平方米6千美元,猛漲至1991年的每平方米6萬2千美元,上漲幅度高達10倍之多,創下世界前所未聞的記錄。相比之下,紐約市區土地價格的最新高點,僅為每平方米1200美元。

    隨著日本取消了向世界其它地方的工業出口項目,日本銀行將大量資金投向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公司。根據日本中央銀行的統計數字,日本最大的150家商業銀行,1985年的房地產貸款金額為17萬億日元,1995年猛增至57萬億日元,折合5700億美元。日本中央銀行感到了投機狂熱的威脅,1989年開始推行信貸收縮政策,日本財政部和中央銀行還採取措施限制房地產投機,包括通過中央銀行的“窗口指導”,禁止進一步發放房地產貸款。1990年秋季,日本前財政部長警告說,美國華爾街和倫敦金融界強迫日本政府取消金融市場管制,實際上意味著日本輸入外國的“金融愛滋病”。1989年日本中央銀行決定緊縮信貸,以遏制泡沫投機,但是,銀行帳目上己積累了大量的壞債,災難己經發生了,房地產市場失去了資金支持,從此陷入了長期蕭條之中。隨著房地產公司紛紛倒閉,日本銀行的壞債也越積越多。根據索羅門證券公司人士的估計,日本銀行的壞債從1981年的1萬億日元,猛增至1995年的100萬億日元,折合一萬億美元。

    日本的銀行體系具有世界最大的規模,私人銀行的貸款總額為700萬億日元,折合7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根據國際貸幣基金按相同口徑計算的統計數字,美國包括商業銀行和儲蓄信貸銀行在內的私人銀行,其貸款總額為4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國債幾乎為5萬億美元。敞若將英、法、德三國銀行貸款總額相加,也僅僅同日本銀行的貸款總額大體持平。

    世界上15家最大的銀行中,有9家是屬於日本的銀行。日本地區性商業銀行的規模也很龐大。日本還有一個規模龐大的金融部門,大銀行的存在有利於國家利益。日本銀行體系具有龐大的規模,原因之一是日本具有很高的儲蓄率。據經合組織的統計數字,1993年日本國民的淨儲蓄額接近8190億美元,幾乎占整個工業世界的56%,相比之下,美國的冷儲蓄為750億美元,僅占5%。關鍵的問題在於銀行貸款的質量究竟如何?近數十年中,日本財政部引導著日本金額巨大的儲蓄投向工業和新技術領域,促進了日本工業引人注目的發展。日本銀行的貸款質量相當高,1980年壞債總額僅為1萬億日元,折合100億美元。壞債率僅為0.5%。但是,1985年普拉札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銀行的帳面資產和貸款總額都迅猛增長,日本銀行的貸款質量也開始出現問題。這一時期內,日本銀行的投資重點從生產和工業領域轉移出去,投向了所謂“後工業社會”的服務行業。1965年以前,日本150家最大銀行的貸款中,有65%投向了國民經濟的生產領域,僅有6%向了非生產領域,此處指金融、保險、房地產和服務行業。直至197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銀行的貸款中,投向生產領域的貸款依然占了總額的一半以上。但是,從1978年美國施加壓力以後,投向生產領域的銀行貸款急劇衰退,而非生產領域的銀行貸款則驟然增長。至1985年;生產領域的貸款下降為總額的38%,但是,仍然高於投向非生產領域的貸款,後者上升為貸款總額的26%。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