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總之都是很無厘頭的任務。
陳嘯鳴很汗顏,這星球,果然不是他該來的。
但是總不能幹等著,至少應該去看看。
波爾湖的確很小,就陳嘯鳴觀察,游泳到達島上,只需要5分鐘。
就算遇上困難,靠著【自然的庇護】的氧氣技能,也能堅持一會兒。
陳嘯鳴相信自己應該沒什麼問題。
第二卷 初始的綠之星 第四十二章 星問和蘑菇
—掌控星界的人叫星人,掌控地球的人叫地球人,掌控家的人叫主婦,掌控電腦的人叫宅男!
在現實世界裡,大多數能誕生出智慧種族的星球體積都是很小的,像地球那樣的巨型星球可以說極為稀少。
但是,這些孕育生命的星球卻有一個特點,就是重力!
在同樣的密度下,體積越小的星球所產生的重力也就越小。
但是,這些星球的重力卻出奇的相似。
按照地球的計算方式重力加速度9.8N/KG,這個數值在不同的星球上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差距很小。
就是說越小的星球,密度越大。
當然這種情況也只能說是大部分,特例當然存在。
也許不能說是特例,研究表明,凡是能夠誕生生命的星球,大約80%的星球重力加速度約為9.8,而另外20%的星球的重力加速度,卻和標準重力加速度產生了很大的偏離度,幾乎沒有距離9.8不遠的,而是或者極大,或者極小,大到幾十,上百,小到1,甚至4020電子書幾。
在這樣的特殊星球,往往會產生一些特殊的人種。和普通星球不同,這些人種的形態大多不是人形,而是有很多不同的姿態。
儘管地球已經因為來源不明的神科技跳躍了好幾個科技周期,但是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僅限於小小的銀河系,更由於兩次銀河戰爭的爆發,讓地球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
而當星人發動戰爭之後,由於地球被輕易地拿下,成為了二等權利星球,更是被強制封鎖了信息。
即使這樣普及宇宙的法則,地球人也是很難得知的。
而這個規律是陳嘯鳴從星人的典籍上知道的,來源當然是夜。
那本典籍名為《星問》。
《星問》,顧名思義,問星。這個星卻指的不是星辰,而是星界。
星界,是星人對宇宙的稱呼。
地球人,自認為所能掌控的只有地球,因此它們稱呼自己為地球人,而不是宇宙人。
而星人,其強大的力量,讓他們將宇宙稱為星界。
對於星人,整個宇宙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
在星界,星人俯視一切。
所以他們稱呼自己為星人。
《星問》是夜少數對陳嘯鳴開放的星人典籍之一,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包括了星人對星界各種事物的理解,以及規律的總結,包羅萬象,無所不有。但是,相對的,事無巨細,只有大概的解說,讓人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宇宙之大,怎可容於一書?
陳嘯鳴分析,《星問》應該是星人對外發行的普及性典籍,對於星人自己,這樣的東西其實是完全不需要的。
就像人要和動物溝通,你只能使用肢體語言和食物,僅僅依靠語言是行不通的。
在星人眼裡所有非星人種族都是低級文明,它們自然不能理解星人的璀璨文明。
雖然有點傷自尊,但這樣的說法很客觀。
對於星人來說,文明等級的差距,力量的差距,即使是以星人高度發展的自由主義,也不可避免的把非星人種族看做低級的,甚至像寵物一樣的存在。
這當然包括地球,而地球人的地位甚至更低,畢竟地球人連《星問》這種普及性讀物都沒有權利閱讀。
而關於智慧種族與星球體積的關係,在《星問》里,被列為了最重要的規律之一。
但是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儘管《星問》有簡單的解釋,但是很遺憾,陳嘯鳴理解不能。以地球人掌握的知識和有限的思維力,對星人的知識,能夠了解結論就已經足夠,不要想去洞悉原理,那樣即使下了極大的功夫,也基本上是做無用功。
既然這樣的結論是星人承認的,那麼由星人創造的新世界當然完全複製了現實世界的規律,至少暫時看來如此。
綠之星明顯是符合這一規律的普通星球。儘管體積很小,但是來到水中後陳嘯鳴赫然發現,游泳的感覺和地球幾乎是一樣的。
手臂擊打水的感覺,身體在水中的漂浮感,和地球很像。只是浮力稍微有些大。
在學習了明鏡止水後,陳嘯鳴發現自己的水性變好了,在水中甚至比在地面更自然。隨著明鏡止水的進步,他對水的親和力越來越強。當進入水中,陳嘯鳴並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身體可以隨著波浪自然擺動,自然的呼吸,如魚得水一般。
這個時候也是一樣,很順暢。
水面的霧氣很濃,朦朦朧朧的,讓人看不到前面,尤其是當真正進入的時候,更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四周白蒙蒙的一片,身體浮在水中,腳也什麼也接觸不到,能感覺到的只有划水時候的阻力。
這種感覺,是很容易讓人疲勞的,不只是身體,對心理的負擔也不小。
好在湖很小,很快陳嘯鳴就發現霧後面的灰色影子逐漸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