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頁
「老夫準備大朝會上,提舉李婉順為女侍中,奏請女聖陛下促成女官新制,效仿舊年魏孝文帝故事。」
女官系統自古就有,追溯源流,那就是相當的久遠,商周的事情,一直遺傳到秦漢,再到南北朝,改改換換,大抵上還是為君王服務。
北魏孝文帝則是專門設立了新的女官系統,只是這個新制曇花一現,到北周隋朝時,用的還是漢晉舊制。
唐朝歷經兩朝,迅速攀登帝國巔峰,在震撼普天生靈的同時,體制的變化也因為國勢的空前膨脹,不斷地去適應如此囂張霸道的唐朝。
小政府根本無法適應如此空前龐大的帝國,不僅僅是疆域面積,還有人心思想。貞觀朝明里暗裡的思想碰撞,也不再拘泥於窠臼,比如曹憲的《音訓初本》誕生,換作隋朝,根本沒有理由去推行,也沒有那個需要。
因為隋朝只是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統一,南北對立依舊激烈,內部山頭依舊林立,外部壓力依舊嚴峻。沿著「書同文」的軌跡,繼續修修補補,已經差不多了。
而貞觀朝的劇變,除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之外,新技術新工藝的誕生,縮短了通勤時間,加速了地域之間人口文化交流,那麼,在這個基礎上,自然而然新增的受教育人口,就需要「語同音」。
只是對這個時代來說,依舊只是一種努力方向,並不可能真正做到。
《音訓初本》的意義,就是迅速地有效地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針對某一個族群,可以直接完成文化洗鍊。
隋朝不需要,但貞觀朝需要。
貞觀朝需要擴張,需要原材料,需要人口,需要貴金屬,需要市場,需要泄壓閥……
戰爭從來不是目的,戰爭只是手段,貞觀朝的利益在哪裡,貞觀朝的人就會在哪裡,如果貞觀朝的人無法和某個地方的人溝通,那麼,戰爭就會在哪裡。
然而這個帝國如此之龐大如此之強悍,偏偏只有三千多萬人口,於是乎,不管中央政府願不願意,每一個受教育的人口,都是人才,從無例外!
這時候,哪怕明知道長孫皇后有私心,但受教育的人口不管是閹人還是女人,有用就是有用,縱然會有掌握教育渠道以及教材解釋權的衙門、組織來唱反調,但這是小眾的,且不為中央政府絕大多數官吏擁護的。
利益使然。
而整個國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武漢。那裡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不管多少人去咒罵這個地方是如何的敗壞綱常,但「地上魔都」既然能被稱呼為「都」,自然是因為它的繁華,它的發達,它的龐大。
隋唐交替幾個世代的英傑們長了眼睛,能夠親眼看到,於是在本就出現世家勢力衰退的當下,做一個順水人情,還能賺一點天下女子的好感。固然這個「天下」,大約也出不了國朝幾個雄州上州,但也是極大的跨越。
「女侍中?豈非二品?」
張亮眉頭微皺,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抬頭看著唐儉,「公以為此事能成?」
「自是不能成。」
唐儉面對張亮,根本沒什麼壓力,也沒有瞞著什麼,「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罷了,進三退二,還能得一。」
「若是比照外朝,倒也無妨,只怕到時候女官得寸進尺,又成朝野紛擾所在。」
太監系統很難伸手,那是因為閹人多是戰俘,鮮有大家族子弟給自己來一刀進宮伺候皇上的,畢竟能不能伺候成皇上,那也是看臉吃飯。
但現在新出的女官系統,卻是很有搞頭,哪怕長孫皇后很刻意地一開始就重用武漢產「才女」,可天下「才女」那麼多,總不能厚此薄彼吧。
只要玩平衡,就有空子鑽。
在朝野各方都不認為能夠完全阻擾長孫皇后推行此事的當口,與其強行阻攔,倒不如反手摻合一把,還能撿點便宜。
張亮擔心女官系統又成為權貴的瓜分盛宴,到時候為此事吆喝的人,肯定是要問罪問責的,他作為皇帝親信,輕易不能下場站隊,所以才會小心擔憂。
見他如此,老唐立刻露出一個寬慰的笑容:「張君何必擔憂,二聖本就一體,此事若無聖上默許,豈能讓女聖陛下大張旗鼓?」
第十六卷 萬水千山只等閒
第一章 定策
「明日大朝會,賓王怎麼看?」
洛陽宮設有觀露台,是個避暑的好去處。除了冰室、涼房等一應設備之外,還有水利通風設備,加上牆壁夾層時有更迭冰塊,可以說相當的享受。
河北道新出的西瓜、甜瓜、蜜瓜陸續上市,還有青皮的浙水甘蔗送到京城,避暑消遣的物件極多。
心態平和的馬周神情淡然,皇帝側臥一旁,正啃著甘蔗,皇后則是端莊正坐,雙手虛按膝蓋,目不斜視地看著馬周。
作為弘文閣大學士,馬周該有的榮譽都有了,此時心態發生轉變之後,跟心態同樣發生大轉變的皇帝之間,似「同病相憐」的「老友」勝過君臣。
若非還掛記著知遇之恩,只怕現在當真成了友朋。
「國朝二十年經營,冗官已成弊政。觀南方變化,卻是缺官少吏,然則以天下雄州而言,沔、鄂實際官吏之數,十倍二十倍於別州,可見其中自有區別。今用女官,亦是淘換庸碌閒人,京畿重地,自當去處沉珂。」
起用女官這個大趨勢,是二聖定下來的,外朝大概以為是長孫皇后一定要擴張權柄,實際並非完全如此,縱然有私心,長孫皇后這個私心,也絕非簡單的權力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