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0頁
不管是最高皇權,還是說武漢的官商集團,共同目的都是弄死老大世族,把人口釋放出來,把人才培養成本降低,把挑選社會精英的難度變小。
長期來看,皇權在人才選拔上,人才庫從七八十家老大世族,變成幾千家寒門、土豪,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勝利。
倘若人才庫進一步變成全國幾百萬戶,那更是前無古人的壯舉,做到了這個程度,哪怕有一天皇權衰敗,帝國必須滅亡,但皇族的下場,未必就會有多慘。
臨死之前的李世民,他獲得的功績已經遠超歷朝歷代,所思所想,也從不切實際的「萬世基業」,轉化為更為實惠更為現實的需要。
所以當汝州盈滿沸天的當口,李世民已經能夠預料到,現在荊襄諸地那些個被世家壓制有多殘酷的寒門、庶民,在張德成為「湖北總督」之後,對荊襄諸地世家的報復,就會有多狠辣。
甚至,此時此刻在李世民的案頭,已經準備好了對荊襄各大世家流放地的劃分。
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
秋季是囤積蜂窩煤過冬的高峰期,這時期的蜂窩煤價格最低,大量囤積的話,比自己製作煤餅還要划算。
入冬之後,雖說洛陽百里之內都不需要擔心燃料儲備,但是價格就相對高昂。尤其是運河一旦冰封,基本沒可能破冰,這時候的運煤手段,就只能依靠道路運輸。
好在兩京板軌相當成熟,加上從京城出發,也著實修了不少弛道通達幾個淺層煤礦區,冬季的煤炭供應,還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價格就伴隨著天氣的惡劣程度,不斷地增加,高點可能是夏季的十倍二十倍都不一定。
冬月、臘月、正月的煤炭價格,一般就是兩個年度之內的最高點。
洛陽城南城北有著很大的區別,城南幾乎隨處可以聞到略帶刺鼻的燒煤味,倘若平民扎堆的坊里,可能還會煙氣滾滾,簡直就差一隻妖怪從裡面鑽出來。
但是在城北,就是另外一幅光景。
城北大量使用的,還是木炭,松柏、楊柳、南竹這三種炭,是城北主要用的木炭品種。即便是日常使用煤炭,也是無煙煤,整個城北很少見到煙火氣。
一條落水隔開的,就是兩個世界。
城南為數不多還算清爽的地界,往往也是在定鼎大街左右,其餘地界,哪怕是南市,熱鬧的時候,也是煙氣滾滾。那些做皮肉生意的胡姬,每到這個時節,不管是為了玩點情調,還是說為了健康……總之,絲巾口罩總歸是不少的。
通濟渠兩岸,時不時就有人在棧橋或者壩頭上等著煤船。有一種小小的竹排,是京中的一個別致景色。竹排上有架空的竹籃,每一隻籃子裡面,就是二十斤的煤球。
一隻竹排大概能放二三十隻籃子,竹排順著河岸,也不占據中間航道,每遇人家招手要買煤球,就將竹排停靠過去,交易很快就會完成,而且往往買煤球的人家,還會拿一隻同樣的空籃子過來。
這就是做起來的熟客,籃子都是做了記號的,如非必要,一般沒人搶這樣的生意。
每天從早上五點鐘開始,街道上的水鍾只要響起,通濟渠、市場、坊街就會這般熱鬧,除了河上的竹排,路上的牛車、板車、獨輪車,大多都有這樣的販子、行腳商。
整個京城,拿到最好地界煤炭製品銷售執照的,有兩千多家,但總的銷售單位和個人,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兩萬總歸是有的。
除開京城本地人,只說外間州縣操持煤炭事業養家餬口的,大概也有十幾二十萬丁口。
而且洛陽一度要籌辦鋼鐵廠,但幾次計劃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流產,原因就在於鋼鐵廠是煤炭消耗大戶,京中權貴怕出事,這才一直在拖延。
不過貞觀二十五年的年尾,此事又再度被提起,工部的人繼續在拖著,對工部而言,更希望把鋼鐵廠安置在河北或者山東,留在河南,他們是一萬個不願意。
究其願意,鋼鐵廠這年頭雖然消耗大戶,但同樣也是現金奶牛。
鐵器製品不管生產多少,都不用擔心銷路。
放在外地,對工部上下來說,至少還隔著中樞,做事也好,撈錢也罷,都要輕鬆得多。
一旦放在京城,被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工部就是再橫,也得低頭。
不過冬月的時候,工部發生了人事變動,原先督造、試驗「九鼎」的前御史大夫鄖國公張亮,被臨時安排為工部尚書。
此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至少工部看來也沒什麼問題。
因為張亮當過工部尚書,工部眼下還有很多老部下,甚至外放出去的工部監丞,有的就是走了張亮的門路。
工部內外,都認為張亮是工部的老領導,是自己人。
和張亮任職工部尚書一事比起來,一直閒賦在家的秦瓊,卻被委任為警察衛大將軍。
警察衛幾次改制,早先還劃分警察總署,但是職權不明,基本上一旦下到地方,就是被地方勢力排擠,只有武漢這種特殊的地方,才會有機會給他們發揮才能。
只是詭異的是,雖然秦瓊為警察衛大將軍,但警察衛這個「衛」,卻被裁撤了。也就是說,它不再是軍方序列,不是守備、進攻的軍事力量。
秦瓊這個警察衛大將軍,正式差遣是警察總局總警監,從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