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99頁

    巡撫使?那是什麼東東?沒聽說過!

    旁人為薛大鼎抱不平的光景,「薛書記」自己倒是很淡定,老闆李世民不是沒給他選擇,回中央做個高官於他而言,毫無難度,一句話的事情。但選擇「留守」遼東,卻是「薛書記」自己的選擇。

    無它,有利可圖。

    「使君,怎地就願意留在這『苦寒之地』?」

    「『苦寒』個甚麼?入冬是不燒炭還是少了火炕?出行是沒有馬騾還是少了耙犁?便是甚麼都沒有,我薛大鼎還有御賜的熊皮來防寒,怕甚麼。」

    薛大鼎看著張利,風采很是瀟灑,讓張三哥這個見慣了「時髦人物」的,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薛公著實不輸帥過城北徐公的張公。

    「老夫問操之要人,為的還是修路。這東段又不是只有兩條,除了通海,還要通鴨綠水。皇帝還在『巡狩遼東』的光景,那鴨綠水的路,算是修了。死了很多人,河口那墳頭不知道有多少枯骨。」

    言罷,抖擻精神的「薛書記」倒也沒顯露什麼惆悵,反而起身往外走了兩步,才回頭又道,「如今要修的,就是平壤城到漢州的路。還有漢州到熊州的路。」

    「不過……」  

    語氣一頓,薛大鼎眉目有些擔心,「眼下朝鮮道東南還有小邦小國,諸如『展漆山國』之流,滅國容易剿平難。倘使修路,便是個磨人的法子。北地用人,要麼只會修路,要麼只會打仗,但有一二個既能修路又能打仗的,此刻都在西域,哪裡調得過來。」

    聽到這裡,張三哥一愣,瞧薛公這意思,怕不是還要跟土著干架?不是說朝鮮道的蠻夷都已經全部乾死了嗎?怎麼還有餘孽的?

    其實張利並不知道,朝鮮道並非只有高句麗、百濟、新羅,其餘諸如黑齒部之類的土著,也是自立為國的。還有海上島嶼,只要有人,便是一國,這和倭地極為相似。

    新羅被反手干趴下,那女王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裡去,更遑論公主王子之流,於是也成了朝鮮道管轄的地界。

    只可惜皇帝眼裡盯著的,從來不是白菜棒子鹹魚帶子,沒有金山銀海,豈能「巡狩遼東」?

    皇帝在鴨綠水釣魚那會兒,土著們聽得唐朝大皇帝在側,連個大喘氣都不敢。待唐朝大皇帝前腳剛走,便有人舉旗吶喊,似乎是要折騰一番。

    朝鮮道行軍總管又不是省油的燈,上去一通修理,或打或殺,倒也痛快,只可惜這些蠢蛋也是不長記性,流竄了一番,又起來熱鬧。  

    如今攀著一個「展漆山國」,便在臨海的「釜山」嘯聚,共有山大王一十八人,聲勢不敢說大,卻也不算小。

    放在之前,那也就是幾隊人馬過去,三下五除二就了帳,當兵的賺人頭,做生意的也賺「人頭」。

    可也趕巧了,牛總管調派著人馬登陸扶桑,這種小雞小狗,哪裡回去理會,倒是顯得他們有些能耐。連扶餘種的老鐵,都屁顛屁顛過去幫忙做個「參將」,似乎是要給唐朝人一點點顏色看看。

    牛進達是懶得搭理,可「薛書記」卻不一樣,他雖然只是「遼東巡撫使」,可皇帝還偷偷地塞了一個「朝鮮道黜置大使」,儼然就是要在朝鮮道好好地梳理一番州縣吏治。誰做官誰不做官,便是他說了算。

    不過大概是修地球上了癮,「薛書記」成了個唯GDP論的頂級官僚,上來就琢磨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把朝鮮道的民力徹底榨乾!

    但他老薛也不是榨汁機,一把年紀能當幾個人用?手頭合用的好漢都在中原,願意跟他闖蕩的狠人也不多,於是乎便想到從外邊借人。

    這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張德張操之那裡。

    武漢當年是個什麼情況,「薛書記」還是知道的。李道宗被封「江夏王」那會兒,遍地的鱷魚,滿山的「獠寨」。武漢創業之時,那是下水斬蛟龍,上山除蠻獠,戰天鬥地人人佩服。  

    十數年奮鬥,才有二百萬雄州傲視天下。

    倘若真要尋幾個合用的英傑,唯武漢不作他想。

    於是「薛書記」就把要求告知了還在長安的張德,老張也是爽快,點了幾人,便打包派了個快遞,送到了遼東。

    南人北上,適應水土就是個難題,好在張三哥數人都是走南闖北過的,抵抗力一等一的強,適應性讓北人也是讚不絕口。只看張三哥吃著龍蝦喝牛奶跟沒事兒人一樣,便是和中原老鐵大不相同啊。

    「使君,南方蠻夷和北地到底還是有些不同。獠寨的法子用在遼東、朝鮮……能不能相通,還不好說啊。」

    張三哥雖說知道此來肯定升官發財,但他是個務實的人,也不會跟「薛書記」吹牛逼,如實講了自己的看法。

    見張利如此,薛大鼎更是滿意,連連點頭:「三郎放心,老夫非是要一日建功,汝安心就是。這熊州至『釜山』的路,終歸是要修的。也不瞞你,老夫受了欽命,要配合杜東海……」

    聽到薛大鼎說到「杜東海」,張利頓時反應過來。這是新設的衙門「宣政總制院」副總制杜構啊,如今杜相公家的大公子,可是「東海宣政院」的一把手。莫不是這「東海宣政院」……是要放在那個甚麼「釜山」?

    忽地,張利眼睛瞄到了堂前一副輿圖上,這輿圖形制不是朝廷規制,用的是武漢的路數。畢竟武漢製圖多用等高線,放朝廷那邊,等於是「看不懂」的塗鴉,對官吏們來講,這就沒有逾制,沒有逾制,那就放心的用就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9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