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6頁
別說他們這種不怎麼受器重的,就是那些史大忠的徒子徒孫乾兒子干孫子,提到張德,言語之間也是恭順有加。
原本石順想著張德會不會來個「下馬威」什麼的,卻萬萬沒想到,張德只是讓他們安心做事,有事只管上報,武漢的監察部門,可不管你是閹人還是女人,只要有人舉報就是好啊,年終獎就指著這個吃呢。
「石剌?是不是扶餘奴所說的『耶律』?」
聽到石順說了自己祖上的跟腳,老張也是有些記憶,當年他扶持黑水三星洞那個不知死活靺鞨雜種的時候,運輸金沙的苦力中,就有姓「石剌」的契丹、鮮卑種。不過這些人在大賀窟哥那裡,跟奴隸沒有任何分別,扶餘人多稱呼他們為「耶律」種。
「正是『耶律』。」
石順點點頭,他年歲不小,五十多了,屬於族中老人,儘管是奴二代,可見識是不缺的。
「哈!」
老張一拍手,「本府認識個英雄,叫耶律阿保機,你可知道?」
「?」
石順搖搖頭,「前輩早就分化,豈能知曉東北故事。」
本來就是抖個機靈,老張笑了笑:「之所以先請石先生前來武漢,那時因為石先生是有本事的。別人只當先生是個太原宮守著院牆的,卻哪裡曉得,黑水幽陵城還是先生督建的哩。」
「可不敢當明公『先生』之言。」
石順情不自禁從團凳上站了起來,差點就給跪了。
在皇宮裡廝混得久了,什麼笑呵呵的場面沒見過?張德這個「大魔王」看上去和和氣氣,可不代表真的就和和氣氣啊。
他要是順水推舟「笑納」了,鬼知道會不會拿去餵揚子鱷?
「噯。」老張搖搖頭,抬手揮了揮示意石順坐下,「莫要驚懼,老夫非是客氣。工事一道,老夫素來看重,不看經手之人身份的。能在黑水之畔築城『幽陵』,沒點本事可不行。」
老張嘴裡的「幽陵城」,其位置就是後世的黑河。這裡目前主要活動生存的部族,其實就是蒙兀人。相較幾百年後的蒙古老鐵,這時候的蒙兀人日子不算太好過,早先被突厥死命盤剝,幾乎就是龜縮在這一方狹窄的地方求存求活。
也就是唐朝覆滅突厥之後,蒙兀人的日子才好過了許多,只可惜也沒有徹底趕上好時候,漠北的權力真空沒有留下全新部族崛起的空間。
只是好在唐朝對皮革、藥材、寶石、貴金屬、木材、石材、奴隸等等貨物的需求極大,蒙兀人經過多次轉型,也算是有了進帳。
再加上世仇黑水靺鞨玩脫,以黑水三星洞為首的靺鞨聯盟垮台之後,唐朝權貴再次扶持的部族,就是蒙兀人。
後來為了以示恭順,蒙兀人將老巢讓了出來,交由唐軍校尉駐紮。多年忙活下來,確定了黑水榷場,是整個大唐帝國東北方向最遠的榷場。每年在這裡的皮草交易,總價值都在五十萬貫以上。
可以說蒙兀人只要不擴張,小日子過的還是很舒服的。尤其是因為漠北禁絕遊牧之後,定牧情況下的草場,也讓蒙兀人無法擴張人口,反而定居之後,生活更加安定穩妥。
這幾年唐朝流放人員的主要方向是西域、河中、嶺南,但隨著「黑水榷場」的興盛,原本可能要流放嶺南的人員,就要「闖關東」了。
死傷無數,不僅僅是死在路上的,每年的大雪封山,熬不過去的人太多太多。
只是去年開始,石城鋼鐵廠陸續修成了信號機,這才大膽地把唐軍散出去,並且鼓勵唐軍就地「開枝散葉」,效仿西軍故事。
「黑水榷場」隨後地位逐漸拉高,也就有了築城的必要,只是舉凡邊陲之地築城,都要考慮到反叛的可能性。好在蒙兀人倒也爽快,或許是怕重蹈靺鞨人覆轍,又或許實在是沒有擴張的本錢,索性由得唐朝隨意安排。
幽陵城,就是在這樣的和平環境下,順利修築而成。
這是一個軍事、貿易雙重功能的城池,人口成分相當複雜,靺鞨人、室韋人、蒙兀人、流鬼人、突厥人、扶餘人、倭人……唐朝在這裡設置了都督府,軍府配置極其齊全。
除了軍人之外,商隊商會數量也不少,還有專門做「商屯」買賣的,「糧食換產本」的成功,讓唐朝有了「一招鮮」。
本地的特色,就是「糧食換皮草」,「商屯」隊伍主要工作,長期以來都是開荒,但收益真心不低。
一年只能種一季,冬季全靠熬,但因為幽陵城在築城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煤炭取暖的改進,這讓幽陵城相較黑水流域諸部,生存率大大提高。
再者,一年只種一季,糜子和小麥的產量都相當可觀。蒙兀人自己存下來的糧食,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現在能養活的部族人口,是以前遊牧時期的五倍都不止。
通過結親或者說認乾爹的方式,不少多子的蒙兀人家庭,就把小兒子們通過「分家」的方式扔出去求存。
主要方式和漠北差不多,在幽陵城認親之後,就能通過「介紹」的方式,前往朝鮮道當兵或者前往河中當兵。
這種轉變方式,要是沒有幽陵城這個新式城池的建造為根基,是萬萬不能做到的。
要知道,幽陵城是為數不多在邊陲地區,能夠保證糧食自給,還能略微對外支援的城池。
而督建幽陵城的監令,就是原太原宮倉監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