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8頁
看似根深葉大,看似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但這頂天也就是一個貞觀朝版本的「清河崔氏」。
崔氏都亡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至於指望長孫氏子弟轉任軍將,以期自保……那大概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成敗難言啊。」
一聲感慨,成也功臣,敗也功臣。橫豎一應富貴榮華都系在君王身上,逃也逃不得。就算真有反王滅了大唐上位,也不可能待見他這種「前朝餘孽」,怕不是學習尉遲恭好榜樣,抄了齊王府,立刻成為帝都首富。
而此時,洛陽宮中,派出去的天使返轉京城,受到了「二聖」召見。
李皇帝氣色不錯,難得心情很好地詢問:「蘇州當真如呈文所言如此富庶?」
「回陛下,誠是如此。蘇州富庶,遠勝揚州。州縣之間走船交通,物流甚是發達,不拘州城,便是郊縣,豪富商賈多有百畝宅院。如松江口市鎮,一行一市雲集南北客商,只說做客舍的本地人,一年也有一二千貫進帳,勝揚州太多。」
聽到內侍回稟,一旁長孫皇后愣道:「這已經不是勝揚州太多,而是勝京城太多。原來當世除武漢之外,還有如此雄州?」
「徵稅司幾經努力,這才在蘇州設置衙署,將來稅金增加,可以預見。」
李董見老婆一驚一乍,連忙說了一通。
當年錢穀不是不想收錢到江南,但因為實力不濟,打不進江南豪族中去。要知道,錢穀自己就是江南出身,他要是玩弄手段太過,地方豪門把錢氏滅族也不過時抬抬手的事情。
然後杭州也好,蘇州也罷,聯手報一個「海賊肆虐」,錢氏死了也是白死。
現如今能夠欽定徵稅司進入,還要多虧發達的貿易。
人們需要朝廷的牌面來公平交易,但顯然不可能只有權利沒有義務,於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地方願意多繳一筆稅,朝廷願意多開一點口子。
上海縣的倭女貿易,就是這樣的情況。
「聽聞蘇州本地整飭農田水利,爾等視察所見,可是當真有蘇州上報所言,能增補田畝八十萬畝?」
在李世民看來,增加八十萬畝,那簡直是再造一個上縣。
只是一群內侍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
對貞觀二十四年的人來說,揚子江上的舟船已經是相當的多,航道也極其繁忙。忙碌到朝廷不得不調派專門的調度舟船來維持航道秩序,這對隋唐交替時代的人而言,堪稱改天換地。
只是這幅的忙碌景象,在張德眼中,幾經「蕭索」和「寂寥」。
千幾百條破船來來往往,這數量,在第一工業大國的時代,不過是一個沿江城市的規模,還是縣級市……
「宗長,刀魚好了。」
「好。」
清蒸刀魚,幾輩子都吃不膩。和鰣魚比起來,老張還是喜歡刀魚,雖然鰣魚的價錢更貴。
這次東行的付出和收穫都極大,甚至有點拿剛剛過世的陸老頭做文章的意思。揚子江城市之間的聯繫越發緊密,頗有點「東南互保」的意思。
武漢第一次在官方渠道正式地輸出制度、技術,儘管談不上全盤接受,但能夠加以影響,本就是一種大進步。
不管怎麼說,朝著小霸王學習機的方向,算是小小地又挪了一點身位。
返程的船隊依舊裝滿了貨物,除了絲綢之外,還有大量的漆器、錫器、家具、手工藝品、肉類製品以及奴隸和糧食。
其中倭女的價值是最高的,因為不是生倭,而是熟倭。
這些「熟倭」都是工廠中的老手熟練工,現在的行情都是一百五十貫往上走,而實際上一個「熟倭」一年的產出,就不止一百五十貫。
屬於相當不錯的理財產品,保本之餘,後續都是淨利潤。
最重要的是,「熟倭」不會鬧事,她們很清楚自己只有被使用才有價值,加上因為國朝體制不允許蓄奴,脫籍這件事情是可以預期的。
儘管大部分倭女其實很難熬到那個時候,但往往也會有良心發現的工場主會予以自由。
至於予以自由之後的事情,工場主是不會去管的。
有可能會被塞回上海鎮,然後登上前往故鄉的船;也有可能被圈禁在某個區域生存,做些普通的勞動,畢竟,想要拿到唐朝戶籍,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運氣好才會遇上願意脫她們褲子的男人,人生就發生了劇變,身份得到了極大的轉換。從一介奴隸黑戶,轉化成了唐人。當然她們可能是以侍妾、婢女的身份示人,「賤籍」與否,要看對象。
但總的來說,一個有良心的工場主,一個願意給她們自由的工場主,往往在她們眼中是最沒有良心的。
她們很願意做奴工,很願意被人驅策。因為一旦工場主給她們自由,等於就是讓她們去死去下地獄。
至於工場主的良心價值,大概是因為倭女的投入產出不成比例……也即某些倭女可能到了「年老色衰」「不能勞作」的地步。
不受鎮壓的商人階層,節操是徹底沒有的……
「使君,蘇州諸縣修築鐵路里程不小,以下走之見,少則五年,多則十年,常駐人口總量,定會超越武漢。」
陪同張德吃魚的幕僚們對蘇州的印象極為深刻,先天條件太好了。水陸交通全方位的優勢,又有很好的管理傳統,加上水利設施的加強,耕地數量每年都在增加,而海貿發達又不用擔心勞動力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