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頁
「價錢要高一些?」
「高得多,得有二倍多的利。」
嗤嗤嗤嗤……
水車有力地轉動著,帶動著碎料機,這些碎料機,各種型號都有。工人將物料從進料口送入,碎料機中的刀片旋轉,輕鬆將物料切碎,然後落入下方的裝料筐中。待一筐滿了,立刻又換上一隻裝料筐。
這個片區,多是這樣的工坊,裴行儉也算是見多識廣,並不稀奇。不過當他看到一間新制工坊正在搭建門匾,便問道:「那邊是新開的工坊?」
「是家制粉廠。」
「麥粉?」
「聽說不是麥粉,而是做米粉、芋頭粉之類。」
「米粉?」
裴行儉沒見過,便去看個究竟。
「小的見過大令!」
縣令一到,商戶子弟拜了一片,不過正在忙碌的工人卻還是沒停歇,忙個不停。
就見有個古怪機器,管子中裝了個鐵製的柱頭,那柱頭是個螺旋狀的,讓裴行儉好奇不已。
「這是甚麼?」
「回明府,這是個做米粉的器物。」
回話的是工頭,一邊說一邊吩咐人趕緊忙活,很快就將機子安裝妥帖,有個年輕後生,穿戴談吐和眾人不同,他對工頭道:「先試一下這根蝸杆合用不合用,要是擠出的米粉成色好,就不改了。」
「行、行,聽龐工的,聽龐工的……」
機器轉動,不多時,蝸杆套筒的一頭出料孔,不斷有略帶毛糙的米粉線被擠出。又過了片刻,這些毛糙的米粉線終於開始變得光滑,就有工人拿起剪刀,順勢就是剪斷,將一把米粉線,放在一旁的竹製盤籃中。
二十斤試做品挑了一些出來,就有人拿了出去。
裴行儉奇怪道:「這是作甚?」
「回明府的話,烹製一番,這些是要試吃的。」
不多時,就有酸湯粉、炒粉、蒸粉、涼拌粉等等七八種做法拿了上來。
原本裴行儉只是過來看個稀奇,這光景卻是食指大動,竟然有嘗嘗看的欲望。
大約是瞧見縣令的模樣,那被稱作龐工的,讓人端了一碗牛肉炒粉上來,筷子也是清爽乾淨,裴行儉一看這樣,有些不好意思道:「那本縣就厚顏了……」
過了片刻,龐工問縣令:「不知合明府口味否?」
裴行儉臉色微紅,輕聲道:「且再來一碗。」
眾人頓時叫好,卻是給縣令喝彩的,那工頭也是精明人,連忙出去和人分說,又報給了東主聽。不多時,就有汊川縣專門製作牌匾的,被人定下了一面「來一碗」的牌頭,說是要發往長安。
九月底,長安城外,多了一家名叫「來一碗」的米粉食肆。
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
今年的秋收農官們進行了預計,估計能增產兩成,於是沔州地方提前準備了大量的木製脫粒機和板車。
以莊園為單位,幹路上停著大量的待用大車、獨輪車,漢水沿岸的糧船,也連綿不絕,超過三千之數。
除了要應對秋收,今年最後一批「沔州螯蝦」對外發賣,這些螯蝦是由東北鰲蝦和朝鮮螯蝦繁育而成。和一千多年後大賣的克氏螯蝦不同,它們的一對大鉗子並不大,但是尾部肥厚,肉質偏甜,很受南方人喜歡。
又因為揚州潤州聚集大量南北方的商旅、官員、工農,這種水產加工入味相當便利,很受歡迎。
只是「沔州螯蝦」產量不高,賈氏幾近培育,但到底沒有這種水產養殖經驗,成本上來說,是一直在虧錢。全靠珍珠養殖來平帳,還能堅持下去。
眼下能算得上產業化的水產,也僅僅是鰻鱺、甲魚、青蛙還有就是珍珠。
鰻鱺的養殖方式,千年不變,哪怕是一千年後,種苗也依然是靠人工在野外江邊海邊捕撈。但鰻鱺肉質細嫩,口感綿軟,做湯鮮美,炙烤香甜,對貞觀十年以來的大中城市居民,都是相當考究和上檔次的食材。
最重要的一點,鰻鱺、甲魚、青蛙抗蟲病相當強,投料主要以蚯蚓、河蝦、螺螄、雜魚配合植物飼料。以畝產五百斤計算,沔州現有的一千畝鰻鱺水面,毛利能超過兩萬貫。
又因為烤制的鰻鱺干咸香耐存,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尉遲恭尤為喜歡,目前安北軍已經上表朝廷,兵部代為採購貞觀十四年的軍需中,就有漢陽鰻鱺干一項。
「芷娘怎麼出恁大的汗。」
張德簽發了一批公文出去,回了一趟後院,見李芷兒滿頭大汗,正拿著扇子扇風。
「新制的狼毫眉筆泡的有點軟,描眉不甚利落。這些都是長安城東要的貨,豈能壞了這等事情。」
安利號已經成了長孫皇后的錢袋,李芷兒重起爐灶,也不能弄香水之類。因為沔州珍珠養殖很是成功,加上張德讓人在太湖也有養殖,市面上其實有大量的珍珠是養殖貨,只是兩京中人不知道罷了。
李芷兒風雲再起的本錢,就是這些珍珠。
研磨的珍珠粉相當的細密,不僅僅是長安貴婦喜愛,那些個畫師、選人,也時常在平康坊和貴婦門庭兩頭跑。
眼下風氣越發奢靡浮誇,舉凡有些跟腳的,豈能落於人後,李芷兒憑藉舊年人脈,倒也不差甚麼。
「不是聽說在洛陽,李葭和李月也在操持麼?怎地還要你忙前忙後?」
「呸!那兩個小賤人,還想來荊襄,當我不知她們心思?老……妾自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