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頁
效果麼,還不如從某條江南土狗那裡挖人來得好。
新南市中學,原則上是受新南市監督管理,這就具備了官方性質。將來如果效果好,李董以及外朝,不介意主動培養一個什麼「欽命洛陽第一中學」或者什麼「皇家煎餅果子中學」。
至於現在,橫豎旱澇保豐收,也就由他去吧。
於是新南市中學,雖然談不上建校過程多舛,但也有些磕磕絆絆,不過總算結果很完美,順利成立了。
招生考試的生源,主力就是洛陽地區收攏寒門以下子弟的私塾蒙童。因為《音訓正本》的緣故,大唐大城市的識字率迅速提高,鮮有地讓市民階層甚至普通小有產者,其受教育的數量,大大增加。
而其中大量的普通市民階層,他們的生計來源,便是在工場中做工,只有少部分本地市民,才會選擇服務性行業。
因此,當新南市進行定向建校的時候,在新南市駐紮開店的各商號、行會等,紛紛向所屬僱工傳達了這個「福利」。
這也導致了,新南市中學,有著濃重的「新南市」屬性。學堂學生的歸屬感,遠遠高於普通私塾蒙童對於其私塾的感情。
「賓王,朕覺得,這個新南市中學,大有可為啊。」
聽到老闆的話,馬周微微點頭,同樣非常認可:「陛下明見萬里,臣亦覺得如此。新南市中學,學生多為尋常百姓之家。便是不入科舉,於新南市之中,維持一個小康之家,綽綽有餘。舊時長安少年,十二三歲時,便多有尋釁滋事拉幫結派。遷都之前,長安少年街頭私鬥拔刀相向者,不知凡幾。往年長安令所收卷宗,舉凡傷殘,多有流血撲街少年。若有新南市中學收攏,此類事體,定能削減不少。」
李董一愣:原來還能從這個方向上思考?沒想到啊。
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
新南市中學的第一任校長,是帶有前輩及兄長意味的,少了許多「長者」也似的厚重嚴肅,卻更加的讓一幫十歲朝上十六歲以下的少年憧憬敬畏。
因為校長是李奉誡,落魄家族的二代們,被打散之後,點綴在不同年級的不同班級中。起到的作用,除了拉仇恨,大概也就是拿校長的「秘密」在平民子弟面前裝逼。
校長乃是「忠義社」骨幹,校長在揚州辦報,校長他爹是李大亮,校長他連魏王的拉攏都不屑一顧……
少了官僚氣息,但李奉誡到底也不是正兒八經來洛陽做勞什子校長的。新南市也只是希望他能掛名,這樣能穩定生源以及家長。
「使君,這新南市中學既然得朝廷允許,不若臨漳山書院也改制?」
「此事啊,就不要妄想了。」
開會的時候,張德穿著短袖,一幫武漢官僚在衙署裡面,也都是短袖在身,瞧著跟碼頭苦力也似。也多虧張德體恤,否則為了儀態,怎麼地也要官袍披上,熱死個人。只是出門辦公,官僚們硬著頭皮,還是得全套行頭套上。
「觀察緣何這般說?」
有人覺得奇怪,看著張德。
老張喝了一口涼茶,舒了口氣:「新南市中學背後呢,是新南市那幫人。這些人是什麼人?小一半是皇帝的錢袋子,再小一半,是跟外朝同僚一個槽里吃飯的。吏部、禮部、民部……再加上內府、警察衛吧,都不會拖後腿,說到底,還是天子腳下,自己人辦事嘛。」
眾人若有所思,紛紛點頭,有人感慨道:「想來,再開一家中學,多半也是在京城。最不濟,也是在河南,不會外放行省的。」
「是這個道理了,更何況,眼下紫微令就是個點頭相公,中書省簡直成了秘書監。倘使開口給荊楚給武漢擬個中學,怕是要惹事。」
「這幾日,都在傳朝廷要給新南市中學嘉獎,這其中,是有甚麼說道?」
「還能有甚麼說道,無非就是教化之功嘛。侍中提出來的,不過,總覺得這其中,另有緣由啊。」
幕僚和佐官們,於是紛紛看向張德,希望得到消息。
老張也沒讓他們失望,捧著茶杯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口道:「王太史編修新曆,測定公轉為三百六十五日又兩個時辰三刻。重整農時氣歷共計二十四,這個消息,你們知道就好,不要說出去。反正往後農官,學的東西又要多了。」
「新修曆法?」
「可要封禪泰山?」
「怎麼不曾聽說這等動靜?王太史不是在京中為算學大家排擠嗎?」
篤篤篤篤,張德敲了敲桌子:「聽過就算,不要妄加揣測。」
實際上,老張隱瞞了消息,沒有透露給幕僚和佐官們。
李董為什麼這時候會聽從馬周的建議,給新南市中學來個嘉獎?有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還以為這是李董看重李奉誡,想認他做乾兒子呢。
實際上,是皇帝老兒準備給他死鬼兄弟「平反」,恢復李建成的「太子」身份。
惠而不費的事情,橫豎就是多弄點宣紙、筆墨、絹布,萬一能把長安鍛鍊身體的親爹給膈應死,那就更好了。
前期準備李董自己沒做多少,基本就是他老婆在弄。比如鄭觀音,比如李婉順,現在安置工作做得好,不但有公務員編制,逢年過節還有補貼,可以說是很福利了。
貞觀十七年的唐朝,已經將霸權對手和地區小霸清掃一空,為數不多還在掙扎想要鹹魚翻身的,也就只有高句麗殘黨,以及百濟、新羅餘孽。當然了,新羅這個事情,李董是假裝沒有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