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8頁
只說每年後宮數千佳麗宮婢的胭脂水粉,其中所有高檔貨,都是「安利號」一應提供,這可是長孫皇后的補貼。算下來,一年幾萬貫總歸是有的。
除此之外,長孫皇后還有私人渠道,有專門的「珍珠綱」運送入京,這些珍珠,同樣不需要李世民的後宮們掏錢。
可以說,整個貞觀大帝的後宮,這麼多年都是心甘情願地巴結奉承長孫皇后,不為別的,只為美容美顏,也是心甘情願。
「老大人,老大人也是見過大哥的,江陰武漢,早就有人想要投獻於他,指望著他將來承襲操之的家業。某雖是姓張,但也不說甚麼虛言,其中必然是有野心勃勃之輩。再者,前隋宿國公之手足何坦之……原本對操之的期望,大多轉移到了大哥身上。」
「唔……」
爭著做「人上人」的不知道有多少,哪怕張德再怎麼去影響那些庶民甚至是奴婢出身的學生、徒弟,他們接受了教育,參加了工作,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之後,絕大多數,都是想著如何踩著別人往上爬。
不管張德多麼失望,多麼無奈,這種現實改變不了。
從張德這裡實現不了的遠大願景,在張滄身上,卻是希望極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折射出來的另外一個意思,無非就是老子也要做王侯將相!
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
京兆韋氏也是相對內部比較複雜,還遠沒有達成京兆杜氏那樣圍繞杜如晦為核心打造家族的氣氛。
實際上,即便是韋貴妃韋珪自己,對於京兆韋氏的感情,也要分一個先後。歸根究底,還是出在她父親韋國成沒有血脈子嗣這個問題上。
現如今繼承京兆韋氏鄖公房的家長,是韋貴妃長輩過繼給兄長,用來繼承韋氏家業的。
也就是說,韋義節並非是韋貴妃的至親兄弟。
加上當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拿下洛陽之後,迅速和地方大族聯姻,韋珪被李世民強行納妾,既有李世民的強勢和個人需求,京兆韋氏的無節操,才是促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除了韋貴妃韋珪之外,京兆韋氏還搭了一個韋尼子,也就是韋貴妃的堂妹,現如今貞觀大帝後宮中的韋昭儀。
而韋尼子是什麼身份?
她是王世充的皇太子妃,原本身份不特殊韋氏女郎,也就變得相當特殊。
在李世民跟韋氏聯姻的同時,當年還發生過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杜淹在王世充那裡,準備搞死杜如晦和杜楚客兄弟兩個。
尤其是杜楚客,最困難的時候,差點餓死。
要不是意志堅定,加上王世充這個廢柴優勢那麼大,還有竇建德相助,結果還被李世民打崩,也不會有後來一系列的大事發生。
所以一切的問題本源,只有一個:貞觀大帝當年太能打。
哪怕現在回望三十年前的大戰,太上皇李淵還是如在夢中,因為當時沒有人認為李世民能夠打下洛陽。
嘿,偏偏他就打了下來。
要知道當時王世充和盟友們加起來的兵力,是李世民的二十倍都不止,洛陽各方又固若金湯,王世充又因常年在河南、山東廝混,頗有人情關係,錢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缺的。
真要是大決戰,唐朝方面最起碼也要進行總動員,調動大量兵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世民車翻王世充,干挺的不僅僅是王世充本身,還有依附在王世充身上的那些倒霉蛋,還有人為王世充能堅持堅持的唐朝大佬們。
隨之而來的,就是光環加身的「天策上將軍」牛逼不解釋,裴寂一系列武德老臣死得不能再死,也就是因為當年的眼光差了這麼一線。
幾經折磨,京兆韋氏的行情,自然是大不如前,跟杜如晦這種跟對了老大就一朝翻身的,那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畢竟說到底,京兆杜氏已經不需要靠「和親」來壯大家門,反而成為老大需要拉攏的重要朝野勢力。
正因為「起點」發生了變化,也就使得當年張德入京之後,杜氏能夠隨之而變化,但韋氏卻只能幹瞪眼。
又因為沒有跟上「忠義社」的腳步,韋氏依舊停留在「耕讀傳家」的層面,等到反應過來不合時宜,已經是悔之晚矣。
所以京兆韋氏看似圍繞著某些「核心」在運轉,其實相當的分裂,不僅僅是家族個體在利益上分裂,精神上也是分裂的。
既想維持著韋孝寬以來的柱國體面,又想省時省力,一如百幾十年以來壓榨泥腿子的方式。
只可惜貞觀朝的變化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每五年就要更新一批技術官僚,因為數學尤其是應用數學的發展在不斷系統化。隨之衍生而來的管理學、統籌學,不敢說深入整個貞觀朝,但是絕對屬於「精英」標識。
王孝通老爺子被捧上「神位」,是有其現實需要的。
而整個韋氏,或者說韋氏的「盟友」中,只有紀王李慎,算是跟張德打過交道,其餘等人,不過是點頭之交,甚至連照面都不會有。
精神分裂之下,舊時代的精英,往往可能就會成為新時代中的蠢貨。
老大世族挑起紛爭的粗陋手法毫無意義,除了引爆一團怒火,什麼都不會得到。
於是乎,在張公謹見過老丈人之後,李淵難得讓人去把兒子和兒媳婦叫過來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