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頁
「切!」趙嘉仁有些不滿,「蒙古在大宋搶掠這麼幾十年,你參軍的時候,見過啥真正值錢的家什麼?」
趙謙仔細一想,除了金銀銅錢以及銅器這些金屬類之外,他還真不覺得那些年的戰爭見識過啥不得了的戰利品。反正趙謙是從來不去搜敵人的屍體以獲取戰利品。只要部下不直接從活著的俘虜和百姓身上搜東西,趙謙把打掃戰場的工作都交給部下去做。他也從來不管部下找到了啥。最初的時候部下們還試探著詢問趙謙是不是要抽點彩頭,看趙謙真的不要,大家也就自己定規矩,自己解決分配。趙謙名聲很不錯。
「所以說,搶掠是非常沒效率的事情。大郎,你記清楚這點。我們大宋每年靠做生意,從海外交易回來幾十萬船次的貨物。你要是勞師遠征,便是把所有破爛都給算上,也裝不滿一萬艘大船。你見過咱們的海船,知道哪些船到底多大。」
趙謙當然知道那些船有多大,現在新造的船越來越大。船越大運得越多,跑的越快。然而趙謙發現自己有個想法和老爹不同,他覺得搶掠貌似比經商更有效率。
但是把自己見到的那些情況回想一下,趙謙發現老爹說的也許是對的。至少那些跑海運的從來不向朝廷要錢,還要給朝廷上稅。眼前的幾十萬軍隊,卻每年要消耗幾千萬貫的軍費。
第094章 三打(七)
在鄭縣過冬的宋軍駐地用煤取暖,屋子雖然不好,穿了厚衣服也不至於很冷。趙謙穿著軍大衣,帶著帽子,在紙上寫寫畫畫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溫度。
此時他心中盤算的都是大宋的收入,聽了老爹講述了現在的財政局面之後,他就大感興趣。以通過開封觀天台的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之後,大宋就以地球的直徑確定了一套公制單位。現在所有官方都採取公制單位,正好以公制確定了大宋以前傳承的重量單位。
大宋傳統的一斤大概是640克,一斤十六兩。按照公制,一公斤=兩市斤=二十兩。傳統的一兩大概是40克,公制的一兩是50克。
理論上大宋一貫是一千文銅錢,實際上大宋通用的是一貫錢七百七十文。公制下,完全按照一貫錢一千文來計算。一貫錢兌換一兩白銀。
趙謙的筆在紙上花了好多零,這讓他每次還得仔細數過。可這也沒辦法,趙謙要計算的數字實在是太大了。趙嘉仁趙官家每年大概從倭國弄回來300噸白銀和100噸黃金。一噸白銀=一千公斤=兩千斤=兩萬兩。300噸就是六百萬兩。黃金和白銀的比例大概是1:10。100噸黃金等於一千噸白銀,兩千萬兩。
兩者加起來就是兩千六百萬兩白銀。便是按照比較苛刻的20%準備金來計算,大宋每年可以發行的交鈔就在一億五千萬貫之多。
按照老爹所說,準備金制度得配合國家存款來發行,實際上發行並沒有這麼多。但是二十年積累,光是手裡的黃金白銀,大宋能夠發行的貨幣數量就在三十億貫之多。
算清了老爹作為壓箱底的錢,趙謙仔細復算幾次。把寫滿了零的紙撕下來燒掉。看著那些零隨著火焰燒成灰燼,趙謙覺得自己的心臟跳動的速度加快許多。根據統計,據說大宋現在人口已經直奔一億去了。以前一個禁軍每月俸祿有三貫錢,一年三十六貫就可以養活一家人。老爹手裡的三十億貫,平均到一億人口身上,每個人能分到三十貫。老爹趙嘉仁不知不覺就積攢了這樣巨大的一筆錢,趙謙覺得老爹簡直是個怪物。
當然,身為水利專家,趙謙也知道這筆錢也不能這麼算。理論上,大宋現在大概有十億畝土地,每畝就算是一貫土地稅,每年也有十億貫。這其實不可能。朝廷每年能真正收到五億貫就算是燒高香。
但是把錢作為等價交換物來看,僅僅這三十億貫真金白銀流通起來,譬如每年能流通兩次,就是六十億的貨幣流動量。這六十億的流通量,意味著何等龐大的交易。
大宋公制定下的一石是一百斤,一石大米兩貫。一年按照一億五千萬貫的金銀為準備金的交鈔,翻倍是三億貫,就是三億石糧食,三百億斤。一個人平均下來就是三百斤糧食。雖然吃不飽,卻也不至於餓死。更何況農民把每年的收成投入市場之前會留下自己的口糧,他們不可能把糧食賣出去後,把自己餓死。這就意味著大宋每年的生產量比實際交易量更大得多。老爹握著三十億貫交鈔的使用權,用以調配各種剩餘的商品交易,怪不得朝廷支出這麼多,老爹趙嘉仁看著依舊不急不躁。
以這樣的視角胡思亂想好一陣,趙謙有點虛脫的思路卻意外的轉回自己身上。自己拿到了一千萬貫錢,若是那些大族每一族都有自己這麼多錢,三十億貫交鈔又能養活多少大族?
這個級別的計算不需要用到紙筆,趙謙靠心算就得到了結果。三百家。
如果一個大族有一千萬貫交鈔,老爹趙嘉仁手裡的這三十億貫錢,也只能養活三百個家族。而這個數字,恰好是臨安總投降之前,位居大宋統治地位的進士家族中比較有錢的家族數量。
趙謙大大的打了個寒顫。他只覺得這個計算讓他渾身發冷,身體不受控制的接連打了好幾個寒顫。老爹的話在趙謙心中響起,「所謂士大夫與官家共治天下大概就是全天下的財富都被這麼點人分的乾乾淨淨」。
看著自己的手背,趙謙看到自己個每個毛孔都聳立起來,根根汗毛看著如刺蝟身上的刺一樣。如果三十億貫為大宋所有百姓服務,其實也只是讓大家剛剛能夠不餓肚子,有衣服穿,能買些日常的用品。僅僅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