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頁
大宋六年十一月,隨著黃河北歸,山東半島的大宋在地廣人稀的遼東半島南端建設起了自己的據點。這個位置在新中國的時候叫做大連。
理論上這裡屬於大元的地盤,但是大宋根本不在乎。趙太尉明確告知開闢當地的部隊,見到有元軍靠近這裡,先開槍,後喊話。喊話內容是『給我滾!』
之所以下達這麼粗疏的命令,是因為趙太尉知道在這裡與元軍爆發戰爭的可能很低。宋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渤海,元軍想進攻這裡,只能千里迢迢的跑到遼東半島南端和宋軍打仗,宋軍只用守住城寨,等著從不遠的登州出發的宋軍趕來援助就好。
如果元軍太靠南,宋軍還能在更靠北的地方登陸,對元軍實施反包圍。以雙方現在的戰鬥力,包圍圈內的元軍要麼被擊斃,要麼就跳進渤海游泳求生。元軍雖然野蠻,卻不是沒腦子的。
所以在宋軍堡壘的保護下,宋軍伐木隊挺安心的在茂密的柞樹林裡面砍樹。柞樹也是橡木,要是橡木當造船木料能算100分,柞樹就能評99分。
因為警戒圈的範圍問題,在遼東半島南端砍樹的宋軍並不知道在距離他們幾百里的北方,元軍在阿里海牙的帶領下渡河進入了朝鮮半島。此時高麗的國土還在漢江以南,阿里海牙帶領的元軍行軍到了平壤,也就是元朝遼陽行省的東寧府修整。
元軍的使者則前往高麗的王都江華島。因為幾十年來一直被蒙古血虐,高麗王室在江華島上建都,以抵抗蒙古軍的進攻。在宋軍控制了渤海之後,蒙古更沒有能力威脅江華島。而且高麗此時也不再是個國家,蒙古要求高麗國王娶蒙古公主,高麗此時是以蒙古駙馬的身份存在。不管蒙古怎麼要求高麗將『駙馬府』遷移到漢城,高麗王室依舊各種拒絕。
大宋共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大元的使者抵達了江華島上的『駙馬府』,把大元皇帝忽必烈的聖旨送到了駙馬面前。
第014章 開始集結的反對者(五)
高麗王王昛放下聖旨,臉部肌肉都在不自覺的痙攣。好不容易等痙攣停下,王昛絕望的對大元使者說道:「臣國地貧人稀。哪裡有三萬人可以送與上朝!」
「也就是說,你不送?」使者直奔主題而去。
聽到蒙古使者直奔主題的問題,高麗王王昛連忙應道:「上使。還請上使寬限幾天,讓臣準備一下。」
「兩天,最多讓你們商議兩天時間。」使者給了期限。
「這等大事兩天哪裡足夠。還請給一個月。」王昛連忙哀求。
「只能三天。三天內給我個答覆。」使者語氣非常強硬地答道。這倒不是使者在這裡故意要欺負高麗王。使者只是個使者,他的職責是清楚的確定對方的反應才是核心目標。至於可憐,同情,或者憤怒,那都與使者本身職權無關。
好不容易爭取到三天時間,王昛馬上就開始召集臣下商討。不管裝出來的表情是什麼,王昛其實並不真的像看上去那麼害怕。他曾經近十次到過大元,忽必烈是他的岳父,對這次的威脅,王昛覺得這只是岳父給他的考驗。
三天到了之後,王昛先是為難的表示同意,接著就以天寒地凍為由,說開春便送。好不容易送走了使者,王昛馬上排遣高麗使者前往大元給王昛的岳父忽必烈請安。
使者知道事情很著急,曉行夜宿,一路上不敢有絲毫停歇。終於抵達大都之後,連忙上表求見大元皇帝忽必烈。高麗不過是個駙馬國,上表之後就等著吧。這下高麗使者十分著急,到處去求見能幫著說話的大元大臣。不過高麗一個小國,也沒誰把它放在眼裡。那些能說上話的高官很多連見都不見。
使者有些失魂落魄的走在街頭,就見一隊大元騎兵在街上護送著一輛精緻的馬車經過,便識趣的躲到一邊。看著馬車上透明的玻璃窗,高麗使者很想努力透過玻璃看清裡面是誰。萬一是認識的人,也許可以招呼一下呢。現在高麗使者就需要能夠說得上話。
可是結果令他很失望。因為車裡面暗,高麗使者根本看不清裡面的人。倒是騎兵看到高麗使者探頭探腦的樣子,對著他橫眉豎目。高麗使者連忙低下視線,總算沒有被打。
車上的是孛兒只斤·郝仁萬戶。自從在朝堂上發表了一番演說之後,郝仁萬戶的政策至少得到了朝堂上漢臣的支持。蒙古以軍事立國,此時在軍事上也沒有腐化墮落,所以郝仁那部分關於戰爭失敗的可能性推演並沒有引發什麼不快。皇帝忽必烈就命郝仁萬戶繼續執行這個府兵政策。
此時郝仁萬戶是南下,要在燕地與山東查看各州府設立的鷹揚府軍將。鷹揚府軍將乃是由大都朝廷直接派遣。各地的府兵平日並不集中到大都,而是由各地的鷹揚府軍將進行點檢與訓練,每年冬季到大都來進行總操演。根據操演的結果來評價各州府的鷹揚府軍將們的乾的如何。
接受操演的部隊表現好,就對當地鷹揚府軍將進行表彰獎賞。若是表現的不好,那就要懲處乃至換人。這樣的組織結構讓鷹揚府軍將成為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廷臣,而不是另外建起一票擁兵自重的軍頭。
也許是要出遠門,郝仁萬戶的手下才沒有對那個探頭探腦的傢伙動手,這一動手是要耽誤時間的。而且大元皇帝忽必烈最近又下了新的法令,如果蒙古人『爭執、醉酒後殺死漢人,要賠燒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