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頁
這麼一番談話,已經到了五點半。熊裳笑道:「張兄弟,都已經這會兒,我們到食堂吃個晚飯?」
張世傑答道:「不必。耽誤熊尚書,我告辭了。」
看著張世傑的背影,熊裳覺得終於鬆了口氣。且不說那令人為難的內部鬥爭,至少熊裳能夠安生的吃個晚飯。
張世傑趕回皇宮,再次求見楊太后。等了好久,內侍傳話,「太后請張統領進去。」
到了寢宮,張世傑就見楊太后有些不耐煩的坐在座位上。他行禮之後說道:「太后,嫁娶之事,女子們比較清楚。我們這些男人們提起此事講的都是些男人的話,臣覺得太后不妨請那些誥命以及官員的夫人進宮商量一下。」
楊太后明顯被這話給說動了,張世傑就見她神色起了不小變化。沉默了一陣,楊太后說道:「就依張統領所講。」
張世傑鬆了口氣。在楊太后召見那些宮廷命婦之時,他也在外面聽過牆角,那些女人講的雖然是些女人的話題,其實也算是換了女性說法的國家大事。既然男人勸不動楊太后,就不妨讓女人來勸說一下。
第二天,趙嘉仁的夫人秦玉貞就接到了楊太后的邀請。秦玉貞和以前差不多,還是很委婉說自己有事不能前往。並且讓人送了一份禮物過去表示的歉意。之後秦玉貞就把此事告知了趙嘉仁。
已經有禁軍與內侍把楊太后邀請一票人前去宮裡的消息和名單給了肅奸委員會,肅奸委員會做了個簡報遞給趙嘉仁。趙嘉仁只是想看著楊太后怎麼一個折騰,聽了消息之後只是應了一句「我知道了。」
「三郎,你真是要袖手旁觀麼?」秦玉貞問道。
「嗯……」趙嘉仁很想這麼表示,卻又覺得這麼直說好像有點不合適。
秦玉貞完全理解了趙嘉仁的意思,她嘆道:「昔日有鄭伯克段於鄢,今日太尉以故智懲太后於臨安。卻不知千載後,後人讀到此節,該對三郎如何評價。」
趙嘉仁根本不為所動,他笑道:「我也覺得有些為難。不過看著楊太后這麼跳,我實在是很想看看她能蠢到何種地步。」
「三郎,她已經夠蠢了。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你乃是太尉,又是她的長輩,該教訓她便要教訓她。便是昭告知天下,罷黜楊太后聽政,這也都夠了。你難道非要逼死她麼?」
第022章 對後黨的小收網(三)
秦玉貞不來參加皇宮裡的聚會,楊太后並不意外。秦玉貞若是真的來了,楊太后反倒覺得難受。從輩分上,楊太后要向秦玉貞叫叔母。從地位上,秦玉貞是有充份傲視楊太后的資本。當然,容貌算是很不錯的楊太后自認長相不如秦玉貞,這或許是她不想見秦玉貞的最大理由。
到了約定的時間,就有人上門。先來的是陳宜中的夫人,陳宜中在臨安總投降之前當過左丞相。和南宋權相差不多,陳宜中當了左丞相之後,殿前指揮使韓震提議遷都,陳宜中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差點引發禁軍譁變。
接著前來的乃是前禮部尚書陳慶年的夫人,禮部侍郎劉黻的夫人隨後而來。接著來的是楊亮節的夫人,也就是楊太后的嫂子。到了時間之後,竟然只來了這麼四個人,讓楊太后心裏面不快。她發了十二個人的請帖呢。
幾人坐下,先是瓜子花生等零食,然後先聊了天氣。禮部一大職權乃是負責科舉,禮部侍郎劉黻負責的科舉考試成了眾人詢問的重點。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老師,國子監最近情況如何。
閒聊一番,楊太后終於開口切入正題,「一般來說,官家定親怎麼都得他成年之後。不過當下有大元前來提親,對方是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孫女。之前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受了顛沛流離之苦,若是兩國結為親戚,以後就不會打仗了。」
這是楊太后用來說服自己的理由,而且理由看著非常充分。大宋幾百年來戰爭不斷,國家也因為戰爭面對各種危機。和平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說法。
楊太后說完,想聽聽別人附和的說法,沒想到冷場了。幾名有官方身份的命婦都暫時不吭聲。身為女性,能夠很敏銳的感覺出來對方不說話的理由,或者是不了解,或者是不想說,又或者是反對。楊太后看了一圈,竟然沒有從任何一個人身上看出支持的態度。
過了一陣,好像是受不了這種沉默,劉黻的夫人說道:「太后。我聽我家官人講過此事。他覺得蒙古人只怕是包藏禍心。咱們民間雖然也有約定娃娃親的,那卻都是小門小戶怕兒子娶不到渾家才事先定下。或者是門當戶對又當下交情莫逆,一定要定下。卻沒聽說頭幾年還殺的你死我活,突然間就為了化解冤讎而定親。」
若是趙嘉仁態度強硬的反對,楊太后就會逆反式的去對抗。現在被這些平素就有來往的女人一講,她也心中也感覺有些發虛。
陳宜中的夫人說道:「太后,想來趙太尉並不樂見這門親事。既然趙太尉不願意這門親事,只怕太后是拗不過他的。」
「為何?」楊太后連忙問道。她覺得趙嘉仁肯定不會答應這門親事,但是卻又說不特別清楚。
陳宜中的夫人解釋道:「若是答應了這門親事,大宋就不能與大元開戰了。趙太尉為何聲望如日中天,就是因為他對蒙古打仗,每戰必勝。若是不能打仗,豈不是讓趙太尉沒辦法更受人尊崇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