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然而,明王朝只有在自己敗亡的邊緣,才將王朝的命運交付給一個具有日本血統的海商──鄭成功。讓我們想想,如果在嘉靖年間,明王朝就轉變自己的思想,與汪直這類海商共同打造帝國的未來,那中國的未來,是不是也就改變了呢?
3、隆慶開海是有諸多不合理限制的有限開放。
首先,把對外貿易口岸限定在地處偏僻遠離內陸商品貨源地並且有重山相隔的閩南;其次,限制非福建的外地商民參與開海貿易,明朝官員甚至不太認可江浙商人到海澄貿易以及從月港搭船出海的合法權利;其三,即便是漳泉海商也規定了十分苛刻的出海貿易待遇,從出海船隻到貿易路程,從出海時間到貿易貨物,明朝廷都有嚴格限制。
開海的嚴苛,體現了帝國政府對海上貿易與商業資本的巨大價值的漠視,看不到海洋時代業已來臨的大勢所趨。這是歷史的大格局。事實上,隆慶開海以後的幾十年裡,朝廷反而又多次下達禁海令,這種政策上的長期反覆體現出,明朝廷還是把對付沿海侵擾的方法局限於消極地畫地為牢、禁其往來的老辦法。
這種消極開放的政策在全國商民中造成不公平的海外貿易環境,反而在明末繼續激起走私貿易的泛濫。更重要的是,相比之下,歐洲政府對海上貿易和殖民的瘋狂支持(英國政府甚至一度對海盜有奉旨打劫的把戲)。於是儘管中國人的海外貿易依然在發展,由於中國海商在國際貿易中缺乏政府的支持,沒有國家實力後盾而在與西洋商人的角逐和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被動局面,最終不敵西方殖民勢力的競爭和剿掠而無法擴張貿易規模。朝廷也因為自己的固步自封無法充分地從中海上貿易中獲利。這於國於民,都是大憾隆慶開海雖然有諸多不合理限制,但是相對於明朝祖制而言畢竟是一大進步!民間海外貿易特別是中國到“西洋”各國的貿易由此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許多西方近代科技成果也是那時開始傳入中國。
固然作為大一統的專制農業帝國,開海之途並不坦蕩,工商業階層的實力積累較之西歐也更需時日。不過畢竟步子終究是邁開了。但甚為可惜的是,滿清南下再次阻斷了開海。其閉關鎖國政策不但倒退,而且由於少數統治民族的戒心而更為嚴厲。中國於是又錯過了趕上世界步伐的時機。
4、莫須有的漢奸之名
前幾年,有兩個南京的教師到安徽去砸汪直的墓,說汪直是勾結倭寇的漢奸(這兩個教師史觀如此狹隘,真是枉為人師表)。這實在是太看低了汪直。汪直徽州歙縣人,是從事海上貿易的徽商群體中的一員。由於海禁,跟隨同鄉許棟走上武裝走私道路。後取代許棟成為倭寇首領,嘉靖三十年征服倭寇各部,擁眾20萬,巨艦百餘艘,成了無可置疑的的海上霸主、倭寇之王。且自號徽王,建王府,穿王服。汪直是造反之王,其部中之少數日本人不過是聽命於他的僱傭軍,汪直是王,日本人是兵,不是他為日本人服務,而是日本人為他的造反服務。因此說汪直是漢奸實在是太無稽了。
如果這段文字太牛了,有吹牛之嫌。那看看關於汪直小心懦弱的描寫。請看這段記載:蕭顯者,廣東人,書生也。多謀善戰,為汪直所憚。江南之事,顯實首之。……蕭顯乃是一個尋常的小海賊而已,汪直也忌憚他,無論汪直強或弱,他都作為明朝倭酋的典型承擔那個時代中所有的罪和過錯。
大海賊汪直害怕蕭顯,當然也害怕陳東,害怕林碧川………你發現類似汪直害怕的大海賊多如牛毛,原來汪直是被明朝當作典型抓了。由他承擔那個時代中所有的罪和過錯。你可以翻閱明史查一查戚家軍打的倭寇是不是汪直?汪直死的時候戚家軍八字還沒有一撇!汪直臨死時大呼冤枉:“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一言成讖,倭寇愈鎮壓愈多,是當時沿海耕海為生貧苦老百姓失去衣食被逼得紛紛造反的緣故。
汪直儘管他有著許許多多的身份和頭銜:倭寇首領、武裝走私集團頭領、海盜、淨海王、徽王,我還是寧願稱他為一個商人——徽商。這些年,關於徽商的研究已經靡然成風,可是,不知是無知還是有意,很少有人對王直——這位最傑出的徽商,給予應有的關注。倒是在今天的浙江台州蛇蟠島,有一尊王直的塑像,旁邊是一副王直生前最欣賞的對聯:“道不行,乘槎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徽州鹽商出身的汪直,具有天才的商業頭腦和經營手腕,他是當時國際貿易界最出色的中間商。可是,在明朝皇帝的眼中,這些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個個都是不安分守己的刁民,必先除之而後快。正是這種“逼商為寇”的海禁政策,使無數個汪直被逼上了“武裝商人”的道路。不錯,這是走私,可是,在明朝的海禁政策之下,除了規模小得可憐的朝貢勘合貿易,哪個國際貿易商不在“走私”?
汪直的勢力最大時,在日本的平戶建立根據地,稱霸海上,屢敗明朝官軍。由於汪直的根據地在日本的平戶,而其手下也有少數日本人,因此,汪直很長時間內背負著倭酋、漢奸的罵名。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和那些為日本人作幫凶的漢奸不同的是,汪直是當時海上當之無愧的老大,號稱“淨海王”、“徽王”,是日本人在為他賣命、被他呼來喝去、調來遣去。這與後來俯首聽命於日本侵略者的哈巴狗式的小人,豈可同日而語?更何況,作為典型的徽商,汪直始終以一名儒生自許,以作為中國人而自豪。他日思夜想的,是借著自己“平定海上”倭寇的功績,獲得明朝政府的承認,歸順朝廷,並屢次請求:希望朝廷使海外貿易合法化。然而,傲慢的嘉靖皇帝永遠只有一個答覆——片板不許入海。中國在強勢地位中主動融入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又一次被明朝政府不屑一顧地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