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頁
王彥將這條放在第四,做幕僚、心腹的卻要體察他的心思,其實四條的順序,完全是顛倒的。
這一條,自然也複合楚黨眾多官員的利益,他們跟著王彥,自然也是希望有機會實行心中抱負,獲取高位,立小皇子,確實是最佳選擇。
顧炎武接著說道:「接下來,就是唐、魯兩王能不能夠接受小皇子的問題。先說唐王,他是由擁唐大臣,蘇、陳、萬、顧等閣老,以及鄭國姓、金聲桓等幾大強鎮支持。擁唐派之所以支持唐王,第一是因為他們需要唐王來與魯王抗衡,保證自身利益,第二是因為皇長子年幼,主少國疑,壓不住魯王、甚至桂王,所以才選擇支持唐王爭位。現在唐王、魯王爭鬥不下,誰也無法壓服誰,如果殿下支持皇長子繼承大統,擁唐派的大臣,極有可能接受這個結果。」
王彥點點頭,如果唐王登位阻力太大,擁唐派退而求其次,選擇皇長子的可能還是很大的,只是這樣一來,唐王必定十分不滿,會記恨上王彥。
堂上的人並未反駁,王彥見此催促道:「魯王呢?」
「魯王連唐王都壓制不住,殿下不支持魯王,魯王便肯定爭不下皇位,可對魯王而言,也絕對不會允許唐王登基。唐王春秋正盛,若登臨大寶,政事上必然要親力親為,再加上朝堂上,已經有了殿下,那大明內部的格局就是,兩強一弱,魯藩便沒有地方站,所以魯藩一系,絕對會力爭,不會退讓。可要是皇長子登位,皇帝無法理政,朝堂上的格局就是一強兩弱,只要殿下稍弱妥協,給魯藩一系讓出一些利益,當可達成妥協。」
現在的情況是,立唐王,魯王不滿,立魯王,唐王不滿,這兩方都不能妥協的話,或許只能學北方的滿清挑個年紀小,又沒有實力的出來,然後讓唐魯兩藩繼續保持牽制和平衡,這符合王彥的利益。
王彥早已決定,但他也要統一楚黨內部的意見,於是說道:「諸位以為如何?」
堂上的大臣們沉默一會兒,嚴起恆站起身來,拱手道:「只要兩藩不打起來,維持朝廷穩定,卑職以為可行。」
眾人聽了,紛紛點了點頭。
王彥見此,隨即說道:「既然如此,顧部卿便往江西一趟,將曾皇后、皇長子迎接到南京來。」
顧炎武正要領命,陳邦彥卻站起來,伸手叫停,「且慢!」他向王彥拱了拱手,隨即說道:「殿下,皇后與皇長子,在擁唐派的護衛下,顧部卿恐怕迎不出來,反而會引起擁唐派的反感,以為殿下蓄謀已久。卑職以為還是等三方達成協議後,再做決斷。」
王彥聽了,從諫如流,「那就等三方協商後,再去迎接。不過此事也不能拖太久,明日便舉行議事,與兩藩把事情定下來。」
商議既定,王彥揮手讓人退去,這些天來他基本沒有好好休息。
雖說他這邊已經商議出了應對方略,但唐、魯兩藩此時只怕也在各自盤算,未必會聽他的,明日必然有一場耗費精力的大戰要打。
今天是唐、魯兩藩互懟,明天可能是他怒懟兩王,所以需要養精蓄銳。
堂內的官員將領,一一退出大堂,王彥揉了揉腦袋,正欲起身,忽然卻見余太初逆著出去的眾人,走了進來。
第779章 旭日東升
王彥見余太初進來,眉頭一挑,心中有些不好的預感,不會是在他們商量之時,兩藩已經生了什麼齷齪,或是魯藩準備離開南京了吧?
這時王彥臉色一沉,等他進前,不禁開口問道:「可是發生了什麼要事?」
余太初走近後抱拳,低聲說道:「殿下,方才監視魯王的人來稟報,沈宸荃離開魯王軍營,秘密南下了。」
王彥聽了微微一愣,忙回頭對身邊親衛道:「去,將陳大人,方大人,顧大人請回來。」
親衛聞令,急忙追出,片刻後領著幾名已經走出大堂的官員,又回到大堂。
這時王彥問余太初道:「可知道沈宸荃去做什麼?」
「卑職以派人跟隨,目前還不清楚。」余太初抱拳說道。
王彥皺了皺眉頭,揮揮手,示意他先站到一邊。
「諸位,魯王派沈宸荃秘密南下,是什麼意圖?」
這個時候,兩藩的任何一個舉動,王彥都會高度警惕。
陳邦彥幾人從新進堂,還未入座,便聽到王彥相問。
三人都愣了一下,一時不得要領,方逢年聽後,想了一會兒,猜測道:「莫不是想去招撫浙江?」
方逢年原來是魯監國紹興監國時的大學士,浙東之變後,魯監國流落出海,他則遷到了武昌。
王彥在武昌建藩後,他這一派急需要方逢年,這種經驗豐富的老官僚,所以將他吸納入楚黨之中。
就像隆武朝廷大學士張肯堂現在成了魯王系的得力幹將,方逢年也被王彥折服,而他為官多年,行事老道,如今也是楚黨內十分得力的幹員。
方逢年是浙江人,熟悉魯王派系也熟悉浙江,因而一猜便八九不離十。
王彥聽他之語,與陳邦彥對上一眼,恐怕還真是如此。
「殿下,估計方老說中了。」顧炎武開口說道:「魯王一系與浙江有千思萬縷的聯繫,現在南京以下,浙江傳檄可定,魯王必然是去招撫浙東了。」
王彥微微皺了下眉頭,現在大明在名義上是一個朝廷,事實上三個大藩,王彥自己就是最大的一藩,但他想重建中央,便並不希望唐藩、與魯藩太過強大,否則今後肯還是要打一場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