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50頁

    徐俊勝準備行禮,坐在上面的王彥卻揮了揮手直接問道:「達望,你來了就好!快說說這是怎麼回事?德川幕府為什麼要攻擊使團,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衝突!」

    徐俊勝聽了忙拱手道:「殿下,攻擊我們的人,打的是幕府的旗號,但事實上卻是德川幕府治下的外樣大名,薩摩藩島津氏!卑職與錢大人懷疑,是與琉球的事情有關!」

    一個多月前,明朝收到了錢秉鐙託付商人帶回的消息,明白了琉球的情況,但是王彥做出了與錢秉鐙一樣的判斷,認為與幕府通商解決國內商品的銷路才是眼下重要之事,所以將琉球的事情暫時擱置了。

    他聽了徐俊勝的話,立刻反應過來,「你是說,琉球王向你們求救的事情,被島津氏知道了,所以他們才決定對你們動手!」

    「卑職是這麼認為的!」徐俊勝行禮道。

    「這麼說不是德川幕府所為!」陳邦彥開口問道。

    「卑職並不清楚,幕府有沒有默許,但攻擊我們的確係是島津氏!」

    聽了這話,坐在兩側的幾位閣部,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似乎都出了口氣。

    這次使團被襲擊,實在有些蹊蹺,王彥與內閣都不明白,德川幕府為什麼要這麼做,聽了徐俊勝的話,他們得到了一個理由,估計是島津氏是不想讓明朝得知他們控制琉球的消息,所以才鋌而走險,對使團動手。  

    王彥沉吟了一下,「如果是島津氏動手,德川幕府並不知情,那麼這件事情就好辦一些了!」

    王彥需要日本的市場,他不想與德川家交惡,如果是德川家動的手,中日間的貿易便沒法子做了,可要是島津氏動的手,那他還可以同德川家繼續談,並且要求德川家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島津氏,看好自己的小弟。

    「殿下,下官這兩日找了些商人了解情況,這個島津氏是日本國南部一大強藩,恐怕也不太好對付啊!」陳邦彥起來說道。

    王彥點點頭,但隨即說道:「此事不用找島津氏,島津氏是德川家的藩屬,我朝出於禮貌,應該先告知德川家,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小弟,並對島津氏做出懲戒,對我大明做出賠償和道歉。如此方不影響,我朝與日本國的通商談判。當然,如果德川家管不了自己的小弟,那為了我大明的顏面,我朝便必須對島津氏進行懲戒。」

    「先告知德川家,讓他們向島津氏施加壓力,這一點,下官贊同!」蘇觀生站起身來,對王彥說道:「可是要是這個島津氏不向德川家低頭,或者德川家有意偏向島津氏,朝廷要怎麼辦?殿下說要對島津氏進行懲戒,如果是發兵攻打,下官絕不贊同!」

    堂內眾多官員一陣沉默,垮海而擊,運幾萬人馬去打日本,這實在太難。  

    如果明朝有朝鮮作為基地,或許可以學蒙元,跨過海峽進攻,可是現在是跨越東海,距離根本無法逾越。

    王彥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兒,忽然看著徐俊勝問道:「島津氏的水軍戰力如何?」

    「回稟殿下!島津家水軍戰力不差,特別是接舷戰十分勇猛,但是日本的船與我朝戰船,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幾乎還是萬曆年間的老樣子,都是安宅船,缺少火炮!這次如果不是被他們靠近,卑職兩艘福船,完全可以從容擊敗他們!」

    王彥對於海戰並不太了解,他無法準確的判斷,島津氏與明朝水師的差距有多大,於是又問道:「如果用我朝最新的三桅炮船,對付島津家的水軍,勝算大不大!」

    「殿下,不用三桅砲船,就是福船,島津氏也難以敵手。如果用三桅炮船,只要十艘,末將認為可以橫掃日本沿海!」

    王彥聽了,深思片刻,看向幾位閣老,特別是蘇觀生,然後開口道:「如果德川家管不了島津氏,那我朝就派遣水師戰船過去,並不攻城掠地,只要教訓一下島津氏,讓德川家同意貿易就行。只是水軍,最多帶個幾千步軍,就當是水師操演,這樣朝廷能夠承擔的起吧!」

    第1034章 謀劃呂宋  

    只要王彥不發瘋,調幾萬人去登陸日本國,發幾艘戰船過去施加壓力,內閣幾位老相公還是能夠接受的。

    畢竟使團被襲擊,朝廷理藩院主院還在島津氏手中,明朝不表示一下憤怒,數千年老大帝國,豈不成了千年老龜。

    當下,內閣做出決定,隨即按著兵事改革後的規定,緊急召集議事堂會議,提出要動用水師,向德川家施加壓力,迫使德川家懲戒島津氏的議案。

    唐、魯兩王時刻注意著此事,正準備煽動朝廷官員,停止對日本的貿易,以示對德川幕府襲擊明朝使團的懲戒,並且徹底斷絕與日本國的外交聯繫。

    如此一來,中日兩國將回到爭貢之役後的局面,正常貿易斷絕,走私開始猖獗。

    國內的商船無法前往日本,整個中日貿易,就會被魯藩手下的海商和鄭家把持,他們就能通過向日本走私,獲得巨額的錢財。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們聽說徐俊勝回到崇明之後,正準備讓人寫摺子,痛斥德川幕府的不義行為,請求朝廷終止中日間的勘合貿易,可是不想,島津氏在行動時,卻敗露了自己的身份。

    議事堂上,雖然有不少人,認為要懲戒日本,不要談判,直接停止一切往來,但是大多數大臣,還是被王彥說服。

    時下整個大明興起的追利風潮,使得大部分官員都比較看重切實的利益,而不是不負責任的滿嘴放炮。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5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