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24頁

    鄭成功與王彥的關係,一直不錯,而他麾下大將王威,也曾與鄭成功並肩作戰,情義深厚。

    自從王彥入粵之後,兩人已經將近兩年未見,如今王彥名震華夏,入閣拜相,而鄭成功經歷了諸多變故之後,也從當初的儒生蛻變為一個成熟穩重的大將。

    其實某些方面,王彥與鄭成功十分相似,除了年齡接近之外,就是兩人其實在隆武朝廷之內,都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軍隊錢財基本都是自籌,有那麼一點藩鎮的影子。

    兩人長時間未見,鄭成功聽了王彥的話語,心裡也是一陣唏噓,「成功與將士們能在金夏站穩腳跟,還要多虧了閣部南入福建,與博洛在延平的那一場大戰,讓成功可以乘機從泉州、安平奪回了一批糧食和錢財,不然僅靠金夏之地,四十餘萬軍民根本無法生活。」

    福建本來就多山少地,缺少糧食,鄭氏一直靠著海貿賺取錢財,然後四處買糧,但現在哪裡的糧食都不多,鄭成功還有些錢財,但糧食卻不易買到。

    王彥點點頭,當初延平之戰,他也是慘勝,而且他也要感謝鄭成功當時襲取泉州,使得博洛最後收兵罷戰。

    王彥又回頭看了看碼頭,問道:「目前島上有多少船隻?」

    「大約有一千二百餘艘,大多是漁船和商船,其中千料的大船有一百艘,兩千料的大船有三艘。」  

    「料」是無法直接轉換成現在的公噸計算的,不同的船型,千料的大小不一,以福船為例,如果是民料一千料的船,根據考古結果和專業論文的數據,其輕排水量在250噸左右。

    如果是官料一千料的船,大概就是500噸左右。

    王彥一直念念不忘施琅告訴他的荷蘭戰船,他這次來到金門,主要也就是想從鄭成功手裡,拿到鄭氏仿造荷蘭船的圖紙、工匠,現在聽鄭成功說有三艘兩千料的大船,立即挑眉道:「本官記得《閩海贈言》,卷之二記,西夷舟長二十餘丈、高數丈許,板厚二尺有咫,內施錫片。舟旁各列大銃三十餘,銃中鐵彈四五具,重三四十斤,舟遇之立粉。成功所說二千料之大船,就是此船呼?」

    鄭成功微微一愣,點點頭道:「正是仿製此船,不過大小,船身雖然形似,但西夷之船,船旁各列三十多門炮,整船六十多門火炮,而其主炮一半是十八磅重炮,而我們的火炮比之卻差了許多。」

    對於火炮,王彥到不擔心,宋氏兄弟已經將鑄炮坊辦了起來,十八磅炮,大明可以自己鑄造,不過鄭成功占時肯定鑄不了炮了。

    「成功,本官這次過來,主要是想要與你一起對付荷蘭人,朝廷想要仿製荷蘭戰船,你將那兩千料的大船,借給本官一艘,本官拿糧食和火炮,與你交換,成功以為如何?」  

    第434章 邀鄭攻台

    造船是個技術活兒,光有圖紙,雖說也能勉強造出來,可是摸索之中肯定會耗費許多時間,所以王彥才提出要借鄭成功一條兩千料的戰船。

    有了樣品參考,就可以拆開來看個究竟,龍骨什麼樣兒,船艙什麼樣兒,立刻一目了然,等得到各種資料之後,工匠們就可以依葫蘆畫瓢,快速摸清船隻的構造,用最短的時間把戰船造出來。

    鄭成功聞語,沒有拒絕,但是卻一臉驚訝的道:「朝廷要和荷蘭人開戰?」

    鄭氏之前主要跑朝鮮和日本這條線的商貿,日本幕府因為天主教徒起義,之後加強禁教,逐漸演化為日本版的閉關鎖國,對中國和荷蘭的商船人數都進行了一定限制。

    鄭氏手裡有充足的物資,但幕府給的指標就那麼多,除了走私之外,就只能與有指標沒貨物的荷蘭人合作。

    荷蘭人海上馬車夫的稱號,也就是拉著物資四處倒賣而來。

    在料羅灣擊敗荷蘭人之後,鄭氏與荷蘭在日本、南洋上的貿易,都多有合作,關係還算融洽。

    閩中之變之後,荷蘭人自然截留稅款,也不再買鄭氏的令旗,對此鄭成功也沒有辦法,他的心思大多放在抗清之上,而且金夏之地不足以養兵,他主要的錢財來源,就是走私貿易,許多物資都需要賣給荷蘭人,然後換來銀錢,所以他並沒想過要與荷蘭開戰。  

    王彥知道,福建雖然被清兵占領了,但是鄭氏經營數十年的關係還在,閩人之間利益盤根錯節,換了皇帝,閩人做了那麼多年的海貿,還得繼續,鄭成功從八閩走私出來的物資,必須要有銷路,所以荷蘭人對於鄭成功顯然還有些用處。

    「荷蘭人在南海之上,甚是無禮,天子已經震怒,而且海貿一事,事關朝廷生死,荷蘭人慾在貿易上指手畫腳,已經越過了朝廷的地線。」王彥邊走邊解釋道。

    鄭成功微微沉默,片刻後說道:「眼下抗清之事尤急,朝廷在與荷蘭開戰,是否過於冒險?」

    「同清兵作戰,主要靠陸師,而打荷蘭人則靠水師。」王彥解釋道:「來金夏之前,我先去了一趟澳門,從荷蘭人的宿敵,葡萄牙人口中探知了一下,荷蘭人在台灣的總兵力,得知不過千餘人,南洋巴達維亞能派出的援兵也不會超過兩千,朝廷以水師,然後配合一萬精銳,破之易也。」

    鄭成功點點頭,王彥接著說道:「金門寸土,不足養兵,夏門丸城,亦不足以拒敵。只要擊敗了荷蘭人,不僅朝廷海貿得以發展,還能控制台灣。此島方圓千里,可開墾良田萬頃,每年得餉數十萬,亦可使糧食自足,成功如果經營此處,移金夏之民上島,安置將官家眷,再於島上造船制器,然後出兵東爭西討,則成功能隨時攻清,而清兵只能望島興嘆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2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