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頁
當下點齊五千兵馬徑直往滎陽而去,到了滎陽之後,發現果然整個滎陽早已走空,早在三月前,董卓便大規模將滎陽、敖倉兩地的百姓遷往虎牢關內,是以此刻滎陽沒了西涼軍,就只剩下一座空城。
張遼按照葉昭的吩咐,分出兩千人馬進城,遣一員心腹武將入城主持軍務,張遼則在城外擺開陣勢,做出看緊滎陽的架勢。
另一邊,公孫瓚得了袁紹的命令後,便徑直率領鐵騎直奔虎牢關,不過半日便到虎牢關下,眼見虎牢關城門緊閉,城頭上卻並非呂布的帥旗,而是董卓麾下大將胡軫的旗幟,不由心生疑惑,在他看來,虎牢關這般重要的關卡,怎麼說,也該由大將來鎮守才是。
胡軫在董卓麾下雖然是大將,但論及知名度,恐怕還不及其麾下華雄。
公孫瓚見狀,也不急著紮營,對著身邊紅臉大將道:「雲長,你且去叫陣。」
「喏!」
公孫瓚身後的大將,正是關羽,當年葉昭也是一手閒棋,將劉備安排在劉虞麾下,卻將關羽安排給了公孫瓚,之後便沒有再管。
兄弟三人,從黃巾軍起義時,便出道,一路磕磕絆絆數載,最高也就劉備當過幾個縣尉、縣令,而且都沒能做長,好不容易有了機會,而且還是兩個實權官職,劉備自然不願意放棄,何況公孫瓚乃他同門師兄,關羽在公孫瓚那邊,劉備也放心。
不過兩人自分開後,走的路卻是截然不同,劉虞在幽州施的是仁政,這一點上,倒跟劉備理念相合,很快便得了劉虞的重視,幾年間,從一個都尉一步步被劉虞提拔到一郡太守,而且還是手握軍權的太守,張飛直接給劉備當了都尉,可說是平步青雲,不但官職提升,這眼界、執政能力,也在劉虞的調教下,有了質的飛躍,至少代郡在劉備一年多的治理下,不但人口興旺,還跟塞外烏桓、鮮卑等不少部落達成了貿易。
如果仔細去看,不難發現劉備不少政策,都在效仿當年葉昭在馬城是的政策,對塞外胡族並不一味妥協或是一味強硬,軟硬兼施,再以商業來為自己賺取起家資本,也是因此,深得劉虞寵信。
而另一面,關羽走的就是另外一條路了,當初葉昭給關羽安排的是公孫瓚麾下一別部司馬,也可說是軍侯,掌管一部兵馬,在漢室還未完全崩潰之前,整個幽州這個級別的將領大概有五十個左右,以當時公孫瓚的官職來說,已經算是實權職位。
劉備也是起了貪念,既想在劉虞這邊發展,又不願意放棄公孫瓚這邊的軍權,所以才將關羽留在了公孫瓚身邊。
公孫瓚待關羽也不差,一方面,關羽重情重義,而且也好學,沒那麼多花花腸子,頗對公孫瓚胃口,另一方面,這是盧植親自書信推薦的人物,公孫瓚能有當時的地位,離不開盧植的保舉,投桃報李之下,公孫瓚也將關羽當做心腹一般。
而公孫瓚對塞外異族的態度,那就簡單粗暴了,一個字,殺!
只要你敢向我境內百姓伸手,我不但要剁了你的爪子,還要殺出草原,連你的腦袋都給剁了。
也是因此,在這幾年裡,關羽幾乎都在對外征戰,那一口青龍偃月刀下,不知有多少異族亡魂。
原本,劉虞和公孫瓚的執政理念雖然相衝,但這麼一柔一剛,其實正合了恩威並施的套路,只可惜,劉虞嫌公孫瓚態度太過強硬,常常引起爭端,殺戮過重,為此還向朝廷告了幾次狀。
而公孫瓚顯然對於劉虞這種背後說話的行徑不怎麼看得上眼,而且好幾次烏桓人都打進來殺幽州百姓了,劉虞卻是選擇安撫烏桓部落,這也讓公孫瓚很憋火,雖然之後,烏桓人沒能在劉虞手上討得好處,甚至最後還被劉虞連蒙帶騙的坑了不少財物和被擄去的漢人奴隸,但這仍然讓公孫瓚不爽。
只是他名義上是劉虞的部下,雖然可以對劉虞的政策陽奉陰違,卻不能直接懟劉虞,這也是公孫瓚參加這次會盟的主要原因,他需要一個能夠跟劉虞比肩的身份,不再受劉虞指手畫腳。
而公孫瓚的態度很多時候,也會影響到關羽,最初的時候,關羽和劉備在這兩方勢力之間,起到的是潤滑劑的作用,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常在一起或許感覺不出來,但分開的久了,就會慢慢變淡,漸漸地,無論是關羽還是劉備、張飛,都能夠感受到雙方之間,已經不如之前那般親密了。
尤其是當公孫瓚和劉虞觀念相左的時候,劉備還能保持中立態度,但關羽,在潛意識裡,會不自覺的傾向公孫瓚這邊,因為他也覺得公孫瓚的做法不錯,對異族,何須忍讓?
兄弟之情,並沒有斷,只是早已不負當年那般親密,甚至這次跟隨公孫瓚南下,關羽為了避免尷尬,並未跟隨公孫瓚出席,而是待在軍中,為的就是避免跟劉備見面。
劉備倒還好說,不會說什麼難聽的話,但張飛可就不同了。
關羽領命,策馬來到關下一箭之地的位置,停馬不前,仰頭看著關城,朗聲道:「城上逆賊,還不出城受死!」
虎牢關上,牛輔、胡軫、華雄等人早已得到消息,在城樓觀望,眼見城下兵馬擺開陣勢,胡軫部將張苞上前道:「將軍,末將請戰。」
這張苞,可不是歷史上張飛的兒子,也是董卓麾下一員悍將,雖不及華雄驍勇,但在西涼軍中,一桿鑌鐵槍也是少有人能敵,此前葉昭撤離虎牢關時,正是張苞接手的虎牢關,後來關東諸侯起兵,張苞負責鎮守敖倉,依李儒之計,一把火將敖倉連同許瑒燒了個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