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36頁

    李世民卻沒在意眾人反應,繼續蹲在那裡討好小石頭,臉上掛著的笑容那叫一個溫柔,不斷慫恿道:「好孫子,拿出來給皇爺爺看看,你要捐的是什麼東西,讓皇爺爺看看到底是啥寶貝。」

    「是我寫的詩!」小石頭驕傲挺起小胸脯,大聲道:「娘親教的字,父親教的句,然後我自己練習了足足一百遍,這才謄寫出來最為滿意的一張。」

    「是嘛?我孫兒已經會做詩了?」李世民誇張大叫一聲,急急道:「快點拿出來給皇爺爺看。」

    小石頭羞澀一笑,指出皇帝語病道:「不是我做的詩,是我寫的詩,皇爺爺您沒聽清楚嗎?字是娘親教的,句子是父親教的……」

    「哦哦哦,是皇爺爺聽錯了,乖孫不要生氣。」李世民哪裡有一點皇帝脾氣,半蹲在那裡給孩子道歉。

    小石頭這才點了點頭,十分珍惜從懷裡掏出一張紙。

    李世民接手過來,驕傲舉著大聲念誦,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嗯哼,這是帝王殺伐,斬草除根,啊哈哈哈不錯不錯,乖孫兒竟然開始學帝王心術了……」

    小石頭呆了一呆,忽然踮起腳尖將紙奪了過來,神色扭捏急急叫道:「給錯了,給錯了,這一張不是我寫的,是李天鷹寫的。如今我是家中大哥,他們所有人的功課都要交到我這裡檢查,孫兒一時貪玩忘了放在家中,竟然連同我的詩句一起放在了懷裡。」  

    他說著慌裡慌張將這張紙收進懷裡,然後又在胸口懷內翻找半天,這才小心翼翼又抽出一張紙,驕傲遞給李世民道:「這才是我寫的,孫兒要拿出來捐……」

    「好!只要是乖孫的東西,皇爺爺一定給個大價錢。」

    李世民溫和輕笑,再次舉起這張紙大聲念誦,道:「《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江山誰不腐,從無傳千古。但因百姓淚,饑寒猛如虎……」

    皇帝念到這裡忽然呆了一呆,怔怔道:「這好像是兩首詩?拼湊成了一段意!」

    小石頭十分驕傲,大聲道:「是孫兒自己拼湊的,我覺得百姓很可憐。皇爺爺,您不要怪父親好不好,我把這首詩賣給您,然後換錢捐給可憐的百姓。您也知道孫兒還沒有成年,娘親她不給我零花零用。」

    李世民目光不斷閃動,若有所思盯著自己這個大孫子。

    然後他又看向旁邊的李天鷹,問道:「剛才那首離離原上草,是你寫的對吧?」

    李天鷹號稱草原小老虎,五歲以前跟著游游在草原過活,這小傢伙可對李世民沒有一點畏懼,大聲道:「不錯,是孫兒寫的又怎樣,皇爺爺有何指教,如果不服咱們論一論。」  

    果然不愧是草原小老虎,對著皇帝也敢說咱們論一論。

    不過嚴格說起來李天鷹也沒有錯,因為他現在是草原金刀小可汗,從地位上來講已經是皇帝,是和李世民平起平坐的皇帝。

    說起來就連韓躍現在還只是個王爵,然而他的一個兒子已經是金刀可汗了。另外一個女兒馬上也要前往新羅,很快就會繼承那個國家的皇位。

    李世民哈哈大笑,忽然大有深意看向韓躍,淡淡道:「天鷹的詩,殺伐果斷,石頭的詩,滿懷慈悲,詩作可以看出心性,你這兩個孩子都可以當皇帝。」

    殺伐果斷的,可以做開拓君主。

    滿懷慈悲的,可以做聖賢帝王。

    韓躍同樣若有所思,目光下意識打量自己的兩個孩子,然後他又看向另外五個兒女,忽然語帶感慨道:「兒臣整日忙碌,竟然沒有留意孩子們已經開始塑造心性,父皇說的不錯,確實是石頭敦厚,天鷹剛強,我順勢又回憶了一番,似乎靜兒的兩個孩子性格英武,凌雪的兒子油滑,金鈴兒的丫頭執拗,還有……」

    忽然閉口打住不說,因為最後一個孩子是侯海棠生的,眼下李承乾和大臣們都在,韓躍不方便給予點評。

    李世民大有深意看他一眼,語帶深意緩緩吐出十二個字,面色鄭重道:「慶我李氏皇族,傳承終可續也。」  

    這是因為感慨孩子們已經慢慢成長,並且從心性中看出將來肯定會有所作為。

    此時小石頭還仰著小臉盯著李世民,明顯在等著皇爺爺給自己一個答覆。

    李世民忽然不再管顧韓躍,轉身舉著小石頭的詩句再次念誦,大聲道:「《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江山誰不腐,從無傳千古。但因百姓淚,饑寒猛如虎……」

    後面四句明顯不是名句,有些搭配不上文風和押韻,然而李世民卻給予了極高評價,放聲對所有大臣道:「你們聽清了嗎,這是朕大孫子寫的詩,此詩價值千金,朕要讓它傳頌天下。房玄齡,你過來……」

    老房連忙上前,拱手行禮道:「陛下請講。」

    李世民虎目一閃,沉聲道:「擬旨,此次大唐科舉,全國都加上一個題目,將大孫兒這首《憫農》作為參照,看看士子們會寫出什麼觀後感。」

    說到這裡微微一停,鄭重又道:「但凡能寫出上佳觀後感者,即使其它課目全錯,一樣鄉試過關,給予皇家童生待遇。」

    房玄齡呆了一呆,脫口而出道:「倘若如此,豈不是百姓之子大占上風?」

    百姓的孩子從小活在民間,自然對民生之事頗多感觸。這一首《憫農》刻畫的正是窮苦百姓之事,寒門士子必然人人能寫出發自內心的觀後感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3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