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陛下,大喜啊,半月前關中收糧,臣親帶衙役吃住田間地頭,入眼所望,一片豐收。那糧食的產量,嚇死人了……」他說話之間,嘴皮子都在打哆嗦,顯然心情很是亢奮。
天下糧產,事關戶部,長孫無忌越眾而出,溫聲道:「萬年縣令稍作喘息,你也到了知天命之年,怎能親自駕騎紅翎快馬?就算遇到大豐之年,派人前來稟告便可,何苦讓你一路奔波。」
原來這五十多歲的紅翎急使赫然竟是萬年縣令,長安有二縣,西部長安縣,東部萬年縣,這兩個縣府的長官皆是朝堂大員,長孫無忌實在沒想到萬年縣令竟會親自出關,用得還是紅翎快馬。
紅翎急使,換馬不換人,最快一日一夜可行八百里地。古代道路那般難走,一日一夜奔馳八百里,其中辛苦可見一斑。
萬年縣令五十多歲的人了,仍能一路風塵趕赴關外,單就這一點,周圍眾臣都心聲敬佩。要知道古代人到五十,基本上就算老頭了。
只見萬年縣令一臉激動,大聲回答長孫無忌道:「趙國公,我不來不行啊!實在是天大之喜,若是不能早日稟告陛下,老夫睡覺都不能合眼。」
「起來說吧!」李世民親自將他拉起,溫聲道:「朕看你如此喜悅,想來今年是個大豐之年,關中糧食收穫如何?」
「陛下……」萬年縣令顫巍巍舉起右手,吞口唾沫道:「說出來恐怕您都不信,畝產五十石,五十石啊!」
嘶——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氣,周圍重臣也目瞪口呆,皇帝緊緊攥住萬年縣令手臂,惡狠狠問道:「你說什麼?五十石?你確定沒有弄錯數字?就是畝產五石,朕都會給你加官一級……」
唐朝時期糧食產量極低,一般畝產也就二三百斤,還得是天子號的水澆田。一百斤等於一石,所以畝產一般就是三石左右,李世民說只要畝產五石就給人加官一級絕非虛言,因為畝產五石已經是古往今來有數的大豐收。
偏偏萬年縣令卻一臉堅定,大聲道:「陛下,您沒有聽錯,真的是五十石,真是五十石。」
嘶——
李世民再次倒抽一口冷氣,他雖然是雄才大略之帝王,也被這個數字震驚的頭暈眼花。
五十石是什麼概念?一畝就是五千斤。這個數字以前需要三十畝才能達到,現在卻只是一畝之產。
耳聽萬年縣令大聲道:「陛下,臣要給涇陽侯請功,沒有他培育出新糧,我大唐如何能有畝產五十石糧食?千百年來,百姓一直過著糠菜半年糧的苦日子,現在不用了,老百姓再也不用忍飢挨餓了,再也不用了啊!」
他忽然嚎啕大哭,眼淚橫流道:「前隋大業六年,河南道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臣之父母就是餓死在街頭,把最後一個菜糰子給了臣……」
他邊哭邊叫,大聲道:「陛下,這種慘事以後再也不會有了,涇陽侯培育了地瓜,畝產高達五十石,百姓們再也不用挨餓了!臣要給他請功,臣要給他請功啊!」
第210章 不能封國公,那封王爺咋樣?
百姓確實不用挨餓了!
地瓜畝產五千斤,雖然是含水稱重,但是曬乾之後也得千斤,那就是十石。最主要的是地瓜可以窖藏,百姓們肯定不捨得曬乾再吃,這樣的話,一畝地就能滿足一個壯漢一年口糧。
唐代多地,每口男丁可得永業田二十畝。
這是什麼概念?
每丁二十畝,一個五口之家那就是上百畝地,就算把地瓜全都曬成地瓜干,糧食的產量也不止萬斤,而是十萬斤。
這個數字看似荒誕,然而萬年縣令卻拍著胸脯告訴皇帝,一點沒造假。
「陛下,現在關中一片忙碌,百姓喜氣洋洋,卻也叫苦連天。以前大家犯愁的是沒有糧食,現在是糧食太多了啊!」
他看了一眼李世民,接著又道:「比如臣治下有一家人,總共四口人,老父老母,兩個幼孫,她家一共有地八十畝,畝產地瓜五千斤。陛下啊,當日臣帶著衙役巡視到他們地頭,那兩個老人守著田地正在嚎哭呢,不是哭荒年,而是哭糧食。整整八十畝地瓜,累死兩個老人也收不完……」
「兒女呢?兩個老人沒有兒女嗎?」李世民既開心又生氣,開心是因為豐收,生氣是因為聽到百姓老無所依。
萬年縣令小聲道:「這對老夫妻本有三個兒子,當年陛下攻打河北,他的三個兒子全都戰死了。」
李世民一怔,臉色赤紅變幻,好半天才嘆息道:「朕,有愧!」
「陛下!」萬年縣令忽然一拱手,急急道:「現在可不是追憶當年的時候,臣之所以不顧年老一路趕赴關外,一是要稟告大豐之喜,最主要目的則是請陛下趕緊想辦法,糧食大豐收,關中缺人手啊!」
「缺人好辦!」皇帝就是皇帝,氣魄絕非一個萬年縣令能比,李世民重重一揮手,大聲道:「傳朕旨意,喝令長安駐軍放下一切,全部參與農收。」
他目光炯炯,亮度有些嚇人,接著又道:「不但普通守軍要去,便是駐守皇宮的千牛衛,天子左右親軍一樣要去,天大地大老百姓的衣食最大。涇陽侯苦心培育了新糧,老百姓苦心栽種的作物,朕不能讓它爛到地里。」
在古代,糧食就是命!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圈養軍隊需要糧食,開疆拓土也需要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