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安哥拉十年多以來的內戰中。蘇聯之所以在背後支持安哥拉政府軍,其目的是為了安哥拉的石油資源。但要注意,蘇聯不是為了自己開採安哥拉的石油資源,而是不想讓美國占有安哥拉的石油資源。石油是一種戰略資源,在冷戰時期激烈的幾十年內,不管是蘇聯也好美國也好,對於這種戰略資源都是,全世界布局到處占領的,並不一定是要立即擁有,但不會讓對方那麼輕易得到。
不過現在蘇聯對此倒是有些力不從心了。從1986年開始蘇聯停止對安哥拉政府的援助,並撤出派遣到安哥拉的觀察員,就是其顯著表現。這不僅是因為自從戈巴契夫1985年上台之後,蘇聯在全球範圍內採取戰略收縮的方針,把精力放在國內放在經濟建設方面,也是因為蘇聯的經濟狀況實在是極度惡化。
自己國家內的經濟問題還沒解決,非常缺少資金的他們,是不可能花費很大的金錢代價去開採安哥拉石油資源的,因為蘇聯在自己國家開採石油,所花費的成本絕對比去千里之外的安哥拉去開採要低很多很多倍。
因為這麼多的原因,所以李韋德是不會選擇蘇聯的石油公司,作為自己的合作夥伴的。而蘇聯的石油公司都是國有企業,不會與私人更不會與李韋德這個美國人合作。加上李韋德畢竟是個美國公民,在現在這個還處於冷戰的時代,與蘇聯政府合作自然非常不好,會給他帶來非常多的麻煩(與普京那樣的私人合作倒還沒關係),以李韋德目前的實力還不能這樣做。所以李韋德很快地,便把蘇聯等華沙國家排除到選擇的範圍之外。
剩下的選擇,便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了,這其中第一考慮的自然是美國。一方面李韋德畢竟是個美國公民,與美國的石油公司進行合作,各方面自然容易了許多,而且風險也會低很多。另一方面,美國擁有世界上一流的最大的幾個石油公司,其技術和條件也完全符合要求,而且關鍵的是,李韋德之前便有了談判的目標。
不過別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李韋德還是懂的。
李韋德的選擇中,除了美國的幾家石油公司之外,還包括英國、法國的兩家石油公司。美國、英國、法國,一直是世界石油公司巨頭集中的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的石油公司們開採的石油,占有了世界石油開採量的一大半。
美國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德士古、海灣,英國的英國BP石油公司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再加上法國的道達爾、埃爾夫這2家石油公司,一共9個石油公司,構成了此時世界跨國石油公司巨頭的第一梯隊。
(後來埃克森同美孚合併,雪佛龍兼併了德士古,道達爾兼併了埃爾夫,海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BP石油公司。形成了後來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法國道達爾,這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李韋德選擇的合作對象,便是在這9家公司當中進行選擇,不過具體是怎樣的選擇,自然要通過實際的談判才能來決定。
除了這些國家的石油公司之外,李韋德也不是沒有考慮中國。但和蘇聯差不多,此時的中國也處於經濟政治改革開放的試驗階段,其主要的精力放在國內放在經濟方面,不一定會花費大工夫耗費在地球另一端的安哥拉。
另外中國的石油公司也是國有企業,什麼公司企業一旦是國有的,便有了很多麻煩事情,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問題。而且與國有企業合作其過程非常麻煩,李韋德可沒有那個精力和時間去浪費在這方面,所以他便把中國也排除了。李韋德畢竟是一個商人,首先考慮的還是商人的利益口(當然也不是說中國沒機會了,今後還有西伯利亞呢)。
把合作的目標,選擇在了那九家公司之後,李韋德回到美國成立了埃里克礦產公司之後,便要開始與這些石油公司進行正式的接觸洽談了。
李韋德最先進行洽談接觸的,是美國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這三家公司。其實李韋德早就決定好與這三家公司進行合作了,這也是他的計劃當中,所唯一確定要與之合作的三家公司。這自然是有著很多的原因,但其最大的原因便是,這三家公司背後的掌權控制者,是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
談到洛克菲勒家族,恐怕全世界的人都會知道。老約翰·洛克菲勒當年創立的美國標準(美孚)石油公司,幾乎就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石油的代名詞,曾經控制了美國石油開採和煉油業的90%以上。世界石油開採和煉油業的50%以上。老約翰·洛克菲勒也是世界上第一個10億美元資產的億萬富翁,其當年的身價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美元以上。
在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國標準(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然而儘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儘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奇][書+網],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地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標準(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