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0頁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令幾乎所有人都大大的吃了一驚。大明朝最精稅的十三萬大軍,居然被一群長年住在深山裡的野蠻人打敗了,而且還是敗的很慘。這個結局,不僅在實際後果上讓大家不能接受;在心理上,一直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大明人,更是不能接受。

    “不可能,不可能,這一定不是真的。一定是你小子在造謠。我爹……”前排的李顯忠激動了。可是他才說到這兒,便被他旁邊的唐轍突然重重的掐了一把。這一下,把李顯忠給掐醒了。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是不適合承認自己是李如柏的兒子的。

    因為,現在的李如柏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倍受尊重,曾為大明立下無數戰功的李如柏了。他成了大家心中的恥辱。怎麼就能怯戰而逃呢!我大明的將士怎麼能這麼無膽,居然會被一群野蠻人給嚇的不戰而逃呢!

    丟人,太丟人了。這樣的結果,比戰敗還更讓民眾不能接受。

    正在李顯忠為這突然到來的敗戰消息,而傷心不已時,唐轍已經站了起來。他向楊舉發難道,“我們也不知道,你所說的邊報是真是假。我們姑且就先當它是真的吧!”

    說著,唐轍一指掛在楊舉身後的那個布聯,上寫著東林黨標誌性的台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你們東林黨人都講事事關心,表現出一副以天下為己任的假聖人模樣。我們且不去討論,你們這樣的遮掩本性、刻意表現,是對還是錯。既然你們以天下為己任,那麼眼下,朝廷吃了這樣大的一場大敗戰,如果以你們東林黨人的觀點,你們認為朝廷要怎麼處理才妥當?”

    楊舉看著唐轍。他一眼便看出這個唐轍,與方才的那幾位有意為難他的人是一夥。當然,這也很容易,因為他們的桌上都擺著相同的牌子:萬松書院。而且楊舉還看出,這個人應該是這些人當中的領袖。因為他所坐在位子是居中的主位,而且他們這一桌,只有他跟李顯忠兩人坐,而其他桌上都是滿滿的坐了八個人。

    對於這位萬松書院的領袖人物,楊舉不敢大意。

    “這位台兄如何稱呼?”楊舉很有禮貌的道。雖然被萬松書院的人一再為難,楊舉卻一點也沒表現出不滿。因為他知道,這萬松書院不僅代表著杭州的士子,也可以說是代表著整個浙江的士子們。他們是浙黨培養後繼力量最重要的基地。所以,這些人要為難他一個東林黨的門下並不奇怪。如果他們不為難他,倒反奇怪了。在這一點上,楊舉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在下唐轍。”  

    “原來是明性兄。幸會幸會!”楊舉沒有馬上回答唐轍的問題,反而先跟他套起了近乎。他一口道出了唐轍的表字,這等於也是在告訴對方,我對你還是了解的。同時,不直稱唐轍的名字,而稱他的表字,這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這也是楊舉主動釋放的一個善意的信號。因為他此次代師前來杭州,不僅僅是為了講這一堂課,他們還有著更重要的使命。

    唐轍卻一點也不買楊舉的帳。“楊兄就不用客套了。你還沒回答我,就眼下遼東的危局,如果是你們東林人當政,你們要做些什麼,才能力保京師的安全、皇上的安全?”

    楊舉想了想,這才認真的道,“如果是我們東林人當政,我們將會向皇上建議,破格重用有軍事才能的官員,然後派人在直隸加緊招練新兵。同時對打了敗戰的楊鎬和膽怯逃跑的李如柏進行嚴懲,以整肅軍紀。”

    唐轍一聲冷笑,“女真人一舉擊潰我大明最精稅的十三萬大軍,可以說整個遼東已是危如累卵。遼東一旦被女真人攻占,便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危。楊才子的這幾句泛泛之言,似乎並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吧!何況,兵家自古有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我大明一下損失了兩三名最勇猛的名將,即便是馬上可以練出新兵,又能交給誰去帶?李家向來是遼東望族,歷來是名將輩出。  

    如果按楊才子的辦法,嚴懲了李總兵,那整個遼東李家雖然不敢怨憤,卻也因此而與皇上、與朝廷生出嫌隙。到時候,李氏必不肯拼死為我大明效力。沒有李氏的大明,便等同於失去了十萬精兵。你讓皇上又到何處去尋那可戰之將?”

    楊舉本來對唐轍,是想善加拉攏的。可是在如何對待李如柏的問題上,他卻完全不贊同唐轍的觀點。雖然他知道,自己此次杭州之行如果能贏得唐轍的支持,便等於是成功了一半。可是,這並不代表他便可以以原則作為交換。

    “聽唐兄的意思。你是認為只要放過李如柏,讓他將功補過,咱們大明便可以打贏女真人了?”楊舉的語氣不再像剛才那樣的客氣了。

    第四十八章 各執一端

    “雖然不能完全這樣說,可是李氏一家在遼東這一局棋中的作用卻是任何人都無可否認,也無可替代的。

    且不說李老將軍鎮守遼東三十年,所立下的無數戰功,便是李家第二代的九位將軍,哪一個不是久經沙場、戰功顯赫。不能因為一場戰沒打好,便要問刑吧!如此,豈不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

    楊舉連連搖頭。“唐兄此言,楊舉不敢苟同。李氏固然為我大明朝遼東的柱石。可是也正因為他李家的顯赫,天下人人都盯著李家在看。如果此次李如柏怯戰敗逃,朝廷不予追究,那麼將來,軍中效仿之人必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