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是啊,在此之前,我就著手調查了,但越調查越發莫名其妙,結果是
【我認為那全是謊言】。
【理由很簡單】。……如果由此推算,幕僚作出十七日舉行入城式的
決定,大概是在十四日。因為十二日日本軍攻入南京城內,十三日已經基
本上排除了地雷和尚未爆炸的炸彈,十四日之所以能作出決定,是因為已
沒有巷戰。要是還有巷戰,怎麼也不可能在十四日作出決定的(在《諸君》
一九七四年三月號第二一八頁〔單行本。我所認識的日本軍》,下冊,第
二八二頁〕中這樣寫道:“最近在十五日夜裡,只要有關入城式的命令不
下達,十七日就不可能舉行入城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十四日夜裡要
召開參謀會議,司令官作出決定,第二天制定萬無一失的計劃,如閱兵部
隊的組成、城內警備用的兵力配備計劃以及為防止對城外的偷襲而進行必
要的部署等等,必須在黃昏或夜裡轉知各部隊‘接到命令後集合’。而且,
應當在十五日那天配備和部署完畢,十六日進行準備。要使之成為可能,
就必須在十三日綜合所有情報,作出大致可行的估計”)。
即使像馬尼拉那樣很少有障礙物的城市,擁有絕對優勢火力的美國軍
隊從攻進該城的一角到掃蕩戰結束,尚且花了三個星期時間。由此來看,
南京攻陷戰實質上等於兵不血刃地入城。我進一步作了調查,但【無論從
哪一方面來看都沒有充裕時間發生暴行事件】。因為如若殺了人,那末僅
搬運屍體,加以清理,也很困難。我越調查越發感到莫名其妙。
【以前的“定論”則認為大屠殺是入城後不久就發生的。在治安穩定
後就沒有進行大屠殺的必然性。因此如果真像定論所說的那樣,出問題的,
那只有十二日中午至十三日中午整整一天時間。我認為,十二日攻進城內,
而十三日乃是排除某種程度的局部抵抗,控制了全市。在這種戰鬥高潮中,
沒有什麼充裕時間去進行《朝日新聞》所報導的“殺人比賽”之類人為的
屠殺。】因為僅戰鬥及其緊張狀態就夠忙的了(《季刊:歷史與文學》,
一九七四年春季號,第八十四頁,【】內著重號系洞富雄所加)。
如前所述,《紐約時報》南京特派記者德丁報導了十四日中午前南京城內進行戰鬥的情況(參照本書第三八七頁)。我認為,這類戰鬥並不是怎麼頑強的抵抗。於是,我估計在占領南京的十三日當天夜裡,市內的治安已經全面穩定,部分地區的戰鬥旋即停止。因此,可以認為如山本七平所說的那樣,已在為十七日舉行入城式進行準備工作。
然而,對山本七平後來所說的話,就不能表示同意了。山本說:“以前的‘定論’則認為大屠殺是入城後不久就發生的。”他斷定,如果真像定論所說的那樣,當在十二日攻入城內後到“十三日中午整整一天時間”內進行大屠殺,那末“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沒有充裕時間發生暴行事件”。他又說,“排除局部抵抗”,在控制了全市的戰鬥高潮中,“沒有什麼充裕時間去進行……‘殺人比賽’(即“砍殺百人比賽” 。 ——洞富雄注)之類人為的屠殺”。入城後“不久”,不要說是“人為的屠殺”,就是將大批俘虜和“便衣兵”帶出城外進行屠殺的“充裕時間”等等也是不可能有的。
雖然山本七平是這樣說的,但問題在於入城後“不久”。我不知道什麼“定論”不定論的,但所說占領南京時的大屠殺是發生在“入城後不久”,卻是事實。然而,認為入城後“不久”是指十二日攻入城內到十三日中午確保治安穩定後的整整一天的人,除山本外,恐怕別無他人了吧。他認為,“確保在治安穩定後就沒有進行大屠殺的必然性”,要是有屠殺,那必須在確保治安穩定的過程之中進行,而在此期間卻根本沒有充裕時間進行屠殺。不過,對俘虜和“便衣兵”進行大屠殺未必是以穩定當時的治安為目的而進行的。一般說來,占領不久後的屠殺是針對俘虜和“便衣兵”的,而這據說是發生在十三日夜晚至十六日夜晚。但是,就是在十七日進行入城式後,仍還對俘虜進行了大屠殺。
令人費解的傷亡統計
山本七平主張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後面要介紹的關於南京守軍的傷亡統計,即使社會上也對這個傷亡統計感到不可思議。
山本就日本軍發表的關於南京城內外的遺棄屍體數,提出了他個人的見解(見《諸君》,一九七四年三月號)。即使根據鈴木明的記述,他也表明上海派遣軍於十二月十八日發表的“敵人遺棄屍體不下於八、九萬具”,以及僅從其於翌年一月發表(實際上於上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發表)的“遺棄屍體看來也多達八萬四千具”。對此,山本七平先是說:“人們如何解釋,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對這種過於荒唐的說法只有表示嘆息:“竟然如此地一直矇騙了國民?’”(單行本《我所認識的日本軍》,下冊,第二八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