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4頁

    令尹羋嬰齊與司馬羋側是楚國兩位重臣,時常對抗。此時,羋嬰齊惟恐羋側不死,便直接找羋側說:“以前成得臣的結局,你是知道的。如今大王受傷,公子羋茂被俘,都是你的原因。就是大王不忍心加害你,你又有何面目指揮楚軍呢?”羋側酒後頭腦昏沉,不去深思羋嬰齊陰謀,嘆口氣道:“令尹以大義責備我,我哪敢貪生呢?”說完,羋側下車,把綁縛的革帶甩上路邊的樹杈,打了個結,爬上樹,將自己的頭套進繩結,自縊而死。楚共王聞聽嘆息不止。

    再說晉軍返回途中,年紀輕輕的晉厲公自以為天下無敵,更加驕侈,派郄至向周王室告捷。此時是周簡王,周匡王去逝後,傳周定王,周定王傳周簡王。

    在朝見周簡王之前,王叔簡公設酒宴招待郄至,賓主互贈了厚禮,席間談笑甚歡。

    第二天,王叔簡公在朝堂上稱讚郄至。

    郄至又會見了邵桓公,與他暢談。

    離開郄至後,邵桓公把談話內容告訴單襄公:“王叔簡公稱讚郄至,認為他一定能在晉國掌權,而且掌權後定能得到諸侯的擁護,因此王叔簡公勸我們各位大臣為郄至多說好話,以便今後在晉國能有所照應。現在郄至來見我,認為晉國這次打敗楚國,實際是由於他的謀劃,他說:‘如果不是我,晉國就不會打這場戰爭了。晉對楚有五個可乘之機,晉卻不知道利用它,是我堅持主張開戰的。晉還有五個取勝的因素:與楚開戰有正當的理由,這是一;得民心,這是二;將帥精悍,這是三;兵馬號令嚴明,這是四;與諸侯關係和睦,這是五。晉有一個取勝因素就足以勝楚,可有五勝加五個可乘之機,卻還要躲躲閃閃,那不是有作為的人所乾的。欒書、士燮都畏戰,是我強使他們下達作戰命令的,結果打勝了,這是我的功勞啊!他們在戰鬥中沒有謀略,而我卻有大功勞:勇而有禮。我追逐楚軍,這是勇;遇上楚王就下車快步上前,這是禮。如果讓我主持晉國政事的話,楚國一定會稱臣來朝。’我對郄至說:‘你確實有才幹。然而晉國提拔官員不會不論位次,所以我以為晉國政務恐怕還輪不到你來主持。’他對我說:‘哪會按照位次?已經去世的荀林父是破格提升為中軍將的,趙盾軍功微薄也主持了政事,如今欒書也是跨越好幾人升為中軍將的。就這三個人來說,我的才能只有超過他們而沒有不及的。我以新軍佐升為中軍將而主持政事,有什麼不行的呢?我一定想方設法達到目的。’這是他說的話,您以為如何?”  

    據我看來,劍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單襄公說:“俗話說‘劍架在脖子上’,恐怕就是指郄至這種人吧。君子不自我吹噓,並非為了謙讓,而是為了和諧平安。人的本性,都想爭強好勝,而要想凌駕他人,必會遭到排斥,所以聖人崇尚禮讓。《詩經》說:‘溫文爾雅,求得萬福。’所以統治天下的人必先得到民心,然後方能安穩,因而能長保福祿。如今郄至位在六卿和新軍將七人之下而想超過他們,那麼他就會獲得七人的怨恨。被百姓怨恨,都會招來災禍,更何況那是有地位的大臣呢?郄至將憑什麼來應付這重重災難呢?晉國的這次勝利,是上天憎惡楚國,因此讓晉國來警誡他。然而冷至卻貪天之功據為已有,這不是太危險了嗎?貪天之功不祥,凌駕他人不義,不祥將被上天遺棄,不義將會遭百姓叛離。況且郄至哪裡有功勞呢?他所說的勇和禮,都是平常所為。為正義而捨身稱為勇,遵奉道義而守法稱為禮。玷污了禮是羞,玷污了勇是賊。作戰以消滅敵人為準則,以不戰而使敵人順從正義為上策,所以要用剛毅勇敢來治軍,要用位爵尊卑來治政。放棄奮勇的機會而去對楚君行禮,這是羞;背叛了國家的利益而去親近仇敵,這是賊。郄至有這種種恥辱卻想替代在他之上的大臣,離掌權還遠著呢。據我看來,劍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不會長久了,恐怕我們的王叔簡公也難以免難。百姓所希求的,上天必定依從。王叔簡公要連結郄至,能不跟著遭難嗎?”  

    且說晉軍自鄢陵歸國途中,中軍將欒書聽說郄至見到楚共王行禮並且接受楚共王贈弓一事,心中對郄至更是不滿。當郄至前去周王室時,欒書便召來俘獲的楚國公子羋茂,對他說:“你只要這樣對我們晉君說:‘郄至私下聯繫楚王,陰謀反叛。’我就設法放你回國。”羋茂為求生存,就依欒書之計對晉厲公說了。晉厲公不知是欒書之計,就將羋茂之言告訴了欒書,欒書答道:“臣早已聽說了,郄至準備作亂,叫郄犨故意延緩魯、衛兩國出兵,自己卻勸君上作戰,一旦晉軍戰敗,他就去迎接公孫晉周回國為君。後來事情沒有成功,因此故意放楚王逃走。楚王感謝他,派人送禮物給他。郄至犯了叛國大罪,君上要是不信,可以派探子暗中察訪。郄至如果在周王室,肯定要去拜見公孫晉周。”晉厲公不由大吃一驚,當即派人去周王室察看。

    率軍圍攻“三郄”

    這公孫晉周,是晉襄公庶生長子晉談之子。自從趙盾擁立晉靈公,晉談避居在周王室,成為周王室卿士單襄公門下。後來晉談生下一子,因是在周所生,故名為晉周。晉厲公年輕淫縱,目前無子,故欒書引出晉周,以動搖晉厲公之心。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