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隨穆侯無奈,只好派使節前往楚國,告訴楚君羋通,提升爵位的請求沒有獲得周桓王批准。楚君羋通一聽,跳了起來,大怒道:“往上說,寡人的先祖是創下周朝天下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師傅;往下說,楚開國以來,南方蠻夷無不歸服。功勞這樣大,周天子卻不提高寡人的爵位,真可恨也。既然周天子不加封寡人,寡人就自己加封自己吧。”楚君羋通將欲稱王的想法說出來,諮詢眾臣意見。眾臣紛紛說,楚君稱王,必將冒犯周天子及各國諸侯,鬧不好還會聯合來犯。令尹斗伯比奏道:“二百餘年前,先祖羋渠為國君時,立其長子羋康為句亶王、次子羋紅為鄂王、少子羋執疵為越章王,分居江上楚蠻之地。這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國諸侯空前一致,聲討我楚國。沒辦法,為了免除周天子伐楚,便為子去其王號。”楚君羋通認真聽,當聽到斗伯比搬出史實來勸他時,楚君羋通不但沒放棄這一想法,反而大大激發了他的豪邁氣概。楚君羋通說:“先祖在國力尚弱時,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寡人到現在卻遲遲不敢為天下先,真是羞愧。”眾臣都默然,楚君羋通斷然說道:“寡人聽說,魯國新君即位時,就不再去周天子那兒要求冊封了。周天子討伐鄭國,竟被鄭國打得大敗,還被射中肩膀。現今的周天子,已是形同虛設了。寡人決意稱王,就是不服周。”自此,楚君羋通自稱楚王,即楚武王。
老子就是不服周
楚國此舉,公然與周王室分庭抗禮,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出乎楚國意料的是,在周王室衰微、各國諸侯自顧不暇之時,誰也沒真正地去和這個“齊天大聖”計較。楚人漸漸由膽虛變得牛氣。時至今日,湖北人說話,在遇到不服氣或不甘心時,還習慣說一句“老子就是不服周”,“不服周”這個詞,就源於此。羋通稱王后,又由心安轉向意欲稱霸。稱霸,是英雄之氣概。楚武王邀周圍各國諸侯到沈鹿會盟,意在拆散隨國攻防同盟。周邊小國懼怕楚國兵威,皆到,惟獨黃、隨兩國國君缺席。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縣附近)離沈鹿較遠,情有可原,但隨國離沈鹿很近卻缺席,楚武王認為是藐視自己。會盟結束後,楚武王一面派侄兒羋章去責備黃國,一面興師伐隨。
楚武王親自率兵前往,駐紮在漢水、淮河之間。隨穆侯召集眾臣商議抗拒楚軍之策,大夫季梁奏道:“原先與我們隨國訂立攻防同盟的諸侯,多數參加了楚國沈鹿會盟,已不會同我隨國一起對抗楚國。楚軍鋒芒銳利,不可輕敵,不如用謙卑的言語去同他們講和。楚國要是聽我們的,重修舊好也就目的達到了。要是他們不聽,理虧的也是楚國。楚軍欺負我們低聲下氣地和他們講和,軍士就會鬆懈懶惰;我軍見到楚國拒絕講和,將士就會十分憤怒。我軍憤怒而敵軍懈怠,就可以和他們打一仗,那樣打勝的希望也就大了!”少師隨元在旁,禁不住伸胳臂、挽袖子,反駁季梁:“你怎麼怕得這麼厲害!楚國人遠道而來,就是自己送死來了!要是不快點兒打,恐怕他們又會像上次那樣逃跑掉,那樣就可惜了。”這次隨穆侯沒聽季梁之言,而是相信力長隨國志氣的隨元,親自領兵抗楚,在青林山下布陣。
大夫季梁爬到兵車車頂瞭望楚軍,然後下來對隨穆侯奏道:“楚兵分成左右兩軍,楚國的習俗是以左為上,楚王一定在左軍,他在的地方一定集中了很多精兵。請君上您下令攻打勢力較弱的右軍,如果右軍敗了,左軍也就泄了氣。”季梁是個精通軍事心理的良才,可是卻遇到了心高氣傲的少師隨元,這好比一堆烈火遇到了一場冷雨,如果火不夠大,只能被澆滅。隨元冷笑著說:“躲著楚王不敢去攻,那會讓楚人笑話的!”只簡單一句話,就說動了隨穆侯。隨穆侯這幾年來越來越疏遠季梁,而聽信隨元。隨穆侯依隨元之言,下令攻打楚國左軍。
骨子裡不服氣,暗暗積結力量
楚軍打開陣門,放隨軍進來,當隨穆侯衝到陣里時,四面埋伏的楚兵全都殺了出來,人人勇猛,個個爭先。片刻間,少師隨元便被楚兵刺死。大夫季梁保護著隨穆侯拼死拼活往外沖,可楚兵越來越多。隨穆侯只得棄了兵車,扮作軍士,在季梁等人的血拼下逃了出來。隨軍點了點人數,死傷十之六七。隨穆侯羞慚地對季梁說:“寡人不聽你的話,以至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隨穆侯又問:“少師隨元呢?”左右人將隨元陣亡消息報告給隨穆侯,隨穆侯不住地嘆氣。季梁說:“這個誤國之臣,死了也就死了,君上不要可惜。當務之急,是要和楚人講和,讓其退兵。”隨穆侯說:“今後國事,寡人就聽你的了。”季梁便去楚軍講和。
楚武王見隨國大夫季梁來講和,怒氣沖沖地說道:“你們隨君不到沈鹿會盟,又領著兵馬來抵抗,現在打敗了才來講和,哪有什麼誠意可言?”季梁面不改色,從容地說道:“那是誤國之臣隨元恃寵貪功,強迫我君去行兵布陣,實在不是我君的本意。如今隨元已經死了,我君也知道自己錯了,特派我來向大王您賠禮道歉。大王您要是原諒了,我們就帶領漢水以東各國臣服於楚國,請大王您好好想想吧!”此時斗伯比在旁,他對楚武王奏道:“這是上天不想讓隨國滅亡,因此才除去了那個誤國之臣。既然有季梁這樣的賢臣,隨國一時是不可以滅亡的。”楚武王見季梁一口一個“大王”,頓覺心裡熱乎乎的,於是聽從斗伯比所言,楚、隨訂立了休戰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