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且說越王勾踐稱霸,身為原霸主的晉國本應不滿、干涉,但卻低三下四、委曲求全,這是何故?原來這時候,晉國由盛轉衰,出現了內亂,自顧不暇。就在吳、越相爭的時候,晉國國政被智、韓、趙、魏、范、中行氏六卿把持。六卿左顧右盼,各懷肚腸,一有機會,都想從別人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勢寡力弱但有遠見卓識的趙鞅,欲建一座城池作為自己的戰略據點。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家臣董安於。董安於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孔子稱為“古之良史”。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認真學習研究《周易》;成人後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並且忠義仁愛。董安於審時度勢,將睿智目光投向遠離其他五卿的汾河西畔盆地,那兒背靠龍山,面臨晉水。董安於就率人在這兒築建了晉陽城,城內建築,以銅柱取代木柱;屋牆,由板夾夯土而成,裡面添滿丈余高的荻蒿。
晉陽城建好後,趙鞅向邯鄲同族趙午也就是趙勝之後索要自己寄放在他那裡的五百戶奴隸,意圖充實晉陽。趙午雖然口頭答應,卻心裡不想給。霸悍的趙鞅一怒之下,誅殺了趙午。結果,趙午之子趙稷在邯鄲叛亂,晉定公即派大夫籍秦率兵前往征討。同為六卿的范氏、中行氏,與趙午是姻親,便在暗中與趙稷結為同盟。董安於覺察到形勢嚴峻,立即提醒趙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趙鞅害怕擔當內亂罪名,不敢實施。
多門屋多風,多嘴世多禍。有多嘴之人把董安於的提醒傳到范氏、中行氏家族耳中。他們聞風而起,聯手擊敗籍秦兵馬,再揮師撲向趙鞅一族。趙鞅退守晉陽,堅守城池。為激勵士氣,趙鞅下令:“士民斬敵首級,有賞;奴隸斬敵首級,焚燒丹書,免除奴籍。”眾皆鬥志昂揚,加上堅固的晉陽城,令來犯的范氏、中行氏束手無策。
世道無情又無奈啊
一釜飯,六人吃,如果其中三人倒下,則這釜飯就由剩下的三人吃。就在范氏、中行氏圍困晉陽趙氏之時,晉國的其他三卿智、韓、魏氏,為了各自利益,聯合向晉定公請命,要求嚴懲挑起內亂的趙、范、中行氏這三卿。晉定公當即派軍前往,由於趙氏在晉陽城內,范氏、中行氏在晉陽城外,所以晉國平亂大軍首先對范氏、中行氏開刀。范氏、中行氏一時昏了頭腦,竟然向晉國平亂大軍發起反擊,一時成為晉國眾矢之的。六卿之首、智氏宗主、中軍將荀躒宣布范氏、中行氏為叛黨,率領智、韓、魏氏三家兵丁及晉國平亂大軍,協助趙氏反攻中行氏、范氏。中行氏、范氏很快敗下陣來,倉皇逃往朝歌。趙鞅回到晉都新絳,得到晉定公寬大處理。
荀躒隱隱感到,如果董安於盡心竭力輔佐趙鞅,趙氏遲早會獨霸晉國,便給趙鞅施壓:“晉國法令,始禍者死。范氏、中行氏作亂,由你的家臣董安於引起。范氏、中行氏如今逃亡在外,算是受到應有的懲罰,你家家臣董安於卻還逍遙法外。”趙鞅左右為難,殺掉自己的肱股家臣,於心不忍;強硬對抗智氏,勢必殃及自身。就在他愁眉不展之時,董安於坦然說道:“我一生研究《周易》,我知道‘易’這個字,本身指蜥蜴。到了危亡時刻,蜥蜴是要勇敢斷尾的。如果我的死能夠保全趙氏,換取晉國的安定,我又怎會吝嗇自己區區一條性命?”於是在晉陽城自縊。趙鞅流著淚感嘆道:“這樣一個忠肝義膽的家臣,卻死在自己手裡;這樣一個深謀遠慮的賢士,卻自殺於自己精心建造、全力守護的晉陽城中。世道無情又無奈啊!”
董安於死後,尹鐸受命於趙鞅,成為晉陽宰。受命之時,尹鐸面請趙鞅:“欲將晉陽治理成一個斂財、聚財的財源之地呢?還是要它成為一個士民安居、民無二心的屏障之城呢?”趙鞅即刻說:“當然是趙氏保護之屏障。”尹鐸領命赴任,依趙鞅之命,精心治理晉陽。
尹鐸頭腦清醒,初任晉陽宰時,趙鞅命他拆除范氏、中行氏圍攻晉陽時董安於在城外環周修築的壁壘。尹鐸認為趙鞅指令背離當時諸卿角逐、存亡常系一戰實情,遂背其道而行之,不僅不去拆除舊有壁壘,反而給以加固和增高,並在薄弱地方繼續新建。
半年後,趙鞅到晉陽察視,看到壁壘不僅沒拆除,反而有增無損,不由大為憤怒,深恨尹鐸膽大妄為,背命而行,向尹鐸怒道:“不殺你這個尹鐸,我怎麼興趙氏家業?”尹鐸答道:“《詩經》說:‘未雨綢繆。’既然壁壘可以保護將士作戰,我為什麼不能把它增高和增多?況且將壁壘作為一個鑑戒,可以安定趙氏宗室。”趙鞅聽罷,恍然大悟,頓覺尹鐸所思、所作,完全符合時事,一切為了趙氏安寧和興盛。趙鞅轉怒為喜,改罰為賞,重獎了尹鐸。此後,尹鐸在晉陽薄賦輕徭,與民生息,晉陽大治。
輕則被逐,重則滅族
自中行氏、范氏兩家被逐後,晉國軍制裁減為二軍四卿,這四卿分別由智、趙、魏、韓四氏宗主擔任。
晉國四卿依舊是世襲,父死子繼。在長達百年的晉國諸卿鬥爭中,如果立嗣不慎,那麼這個家族就非常危險,輕則被逐,重則滅族。胥氏、先氏、郄氏、欒氏,無不是如此。經歷中行氏、范氏被滅,四卿家族越來越重視擇優立嗣,而不是古板的套用周禮的嫡長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