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願為張旅長效勞!”陸雙勇嫻熟地答道,在待人接物方面,陸雙勇比蘇曉峰要更懂行一些,如果換成蘇曉峰,估計就該拍著張宗林的肩膀說點牛哄哄的話了。
副官看著支撐繩橋的繩子,有些猶豫地問道:“陸營長,你們用的繩子這麼輕,還這麼細,能撐得起四個人嗎?不會有什麼危險吧?”
陸雙勇呵呵一笑:“沒問題,這是新材料的繩子。我們過去已經做過實驗了,這麼寬的距離,用六根繩子最多可以承重八個人,我說四個人主要是出於穩妥的考慮。”
“是這樣?那我倒要見識見識。”張宗林走到繩橋邊上,摸了摸繃得緊緊的繩子,遲疑道:“這是什麼材料?非棉非麻,但真是非常結實。”他看到突擊營的士兵正在四人一組地沿著繩橋跨過溝谷,繩子沒有一點繃斷的跡象。
陸雙勇在一旁傻笑著:“不好意思,張旅長,我也不懂這是什麼東西做的,只有我們營長懂。聽他說,這是美國人最新發明出來的東西,叫作尼龍,貴得很,一尺要一塊錢呢。”
“這樣好的材料,一塊錢一尺也不算貴,副官,把這種材料的名字記下來,回頭讓軍需官向上級打報告,我們也要裝備。”張宗林吩咐道。
“尼龍?”副官連忙拿出小本來記下,一尺一塊錢的確很貴,但相對於這種材料在戰場上的使用價值來說,這點錢也算不上什麼了。傳統的麻繩重量太大,在機動作戰中使用不便,哪有這種化學纖維的效果好。
突擊營使用尼龍繩絕對是屬於超前的,1938年的這個時候,杜邦公司剛剛解決尼龍纖維的工業化生產問題,尼龍製品的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了。不過,早在1935年,尼龍已經在實驗室里被合成出來了,羅毅等不及工業化應用,直接請軍火商史密斯找到杜邦公司,用高價訂購了一批尼龍繩,作為特種部隊的裝備。由於尚未進行工業化生產,這批尼龍繩的價格的確貴得驚人。
“命令部隊過橋,每次不要超過四個人。”張宗林下令道。
153旅的士兵開始陸續地過橋,重機槍也被分拆開,由兩人一組抬過橋去。突擊營留下幾名士兵,在**通過之後,負責拆除繩橋,回收材料。其餘的人在陸雙勇的帶領下,又一馬當先地沖向了前面的道路,繼續擔任開路先鋒。
第三卷 保衛長江 221 絕壁雄風
221 絕壁雄風
突擊營小分隊和153旅的**在人煙罕見的山林里走了大半天時間,天快黑的時候,他們來到了一處約有200多米高的絕壁面前。絕壁與地面幾乎呈90度角,中間只有少數的幾處平台,疏疏漏漏地長了幾棵樹,看起來似乎也無法借力。由於背陽,絕壁上長滿了青苔,更增加了攀登的難度。
“是這裡嗎?”張宗林問陸雙勇。
陸雙勇拿著地圖看了看,點點頭:“是這裡,從這面絕壁爬上去,上面就是彰古峰的日軍陣地了。”
張宗林皺了皺眉:“這麼陡,而且這麼光滑的石壁,你們能行嗎?萬一被鬼子發現,從上面一通手榴彈扔下來,我們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陸雙勇說:“這樣吧,讓弟兄們先隱蔽起來,我們先攀上去試試,如果得手了,再讓弟兄們分批地上去。”
“雙勇兄小心。”張宗林客氣地說。陸雙勇不是他的部下,甚至不是跟他一個戰鬥序列的,所以他要表現得客氣一些。
153旅的**在絕壁附近找了一些隱蔽處停下來休息,經過大半天時間的急行軍,他們也已經是疲憊不堪了。陸雙勇把突擊營的士兵集中起來,開始安排攀岩。按原來約定的方案,他們到達絕壁下方後,就給薛長官發了電報,薛長官當即命令正面的部隊向彰古峰發動佯攻,吸引峰上日軍的注意力,為陸雙勇等人攀岩提供掩護。
第一批攀岩的是薛柄文和姜會明。薛柄文是游擊隊出身,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礎,到突擊營之後,又進行過專門訓練,目前是突擊營攀岩能夠最強的幾個人之一。姜會明作為一個獵人,從小就在山上爬來爬去,上絕壁去兜老鷹窩之類的事情沒少幹過,所以也被選中作為第一梯隊。
突擊營裝備著全套從美國進口的攀岩用具,在日常的訓練中,薛柄文和姜會明都已經掌握得非常熟練了。他們首先在岩壁上建立起支撐點,有些是用專門的岩塞插進岩石縫裡形成的,有些則是用錘子砸進石壁的岩釘。這些支撐物的頂端都是環形的,能夠方便地把掛鉤掛上去,用以借力攀登。
兩個人像壁虎一樣,貼著石壁一點一點地向上拱,拱一段就砸一會釘子,然後攀著釘子再向上拱。在他們的身後,岩塞和岩釘像台階一樣排列著。突擊營的士兵以及153旅的**官兵都在下面看著,所不同的是,突擊營的士兵心裡挺踏實,就像觀看日常的訓練一樣,而**官兵都捏著一把汗。
“這兩位兄弟有沒有把握?”張宗林問陸雙勇道。
陸雙勇輕描淡寫地說:“這個,在我們突擊營屬於常規訓練了,平常還要掐表看時間的,這次就免了。”
“你們這些裝備也是進口的?”張宗林問,他看出來了,薛柄文和姜會明能夠在這樣的岩壁上攀爬,所使用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工具,再神的人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