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頁
而在離海州不遠地一座的高山上,一條官道從海州出來,一直往西邊延伸,從這高山下面經過。山上高處,積雪並未融化,白茫茫地一片。
在這山上朝著海州的一邊,有一處懸崖附近,有一個身上披著雪白披風的壯漢走了過去,對著空地上說道:「定國,吃飯了!」
這話音一落,就見那處空地上有了動靜,雪地上一個人翻身坐起,在他趴著的地方,鋪著乾草軍衣,身上同樣披著一件雪白的披風,半大小子一個,手中拿著望遠鏡,微笑著說道:「那麻煩李哥了。」
這人正是原本在京師初級武備學堂學習的李定國,因為能信任的「人肉發報機」缺乏,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早早地派他到關寧軍中報到,如今在一隊關寧軍夜不收的護衛下,前來監視海州的動靜。
李哥聽了,笑著說道:「客氣什麼,托你的福,我們兄弟才有機會用用這千里鏡。」
他們都知道李定國的前程遠大,而且李定國小小年紀表現出來的軍事素養,讓他們這些做慣了夜不收的人也是佩服,因此,雖然此時李定國沒有任何軍銜和職位,但他們一個個都刻意和李定國交好。
李定國走回林子裡的宿營地,這裡還有一夥明軍夜不收在休息,看到他過來,紛紛和他打招呼。李定國對此很自如,畢竟正要說起來,他在軍中待得時間也不短,早就學會和當兵的相處了。
一邊吃飯,他們一邊小聲交談著,忽然,有一名夜不收問李定國道:「定國,這麼久了海州沒有一點動靜,他們會不會不敢出來?」
聽到這話,其他夜不收也停止了交談,都想聽聽李定國怎麼說。因為他們發現李定國年紀雖然小,可談吐間卻經常讓他們感到新奇,有些話,有些觀點,哪怕他們當了一輩子夜不收的,也是從未聽過的。
對於這次戰事,他們這些身處其中的,自然想多知道一些。因此,也想聽聽這個李定國的回答,這海州的建虜到底會不會出城?
李定國聽了,稍微沉吟片刻,顯然是認真想了想後才回答道:「這個不好說,必須從這次戰事的全盤考慮,還要再考慮建虜主事人的脾氣、個性,還有他們所處的背景這些。要是都知道的話,就容易分析出海州會不會出兵。」
「厲害,定國考慮得真是全面,真有名將的風範了!」一名夜不收一聽,立刻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
他倒不是拍馬屁,而是他原本的想法,就是在想著海州建虜是不是會出城,卻沒像李定國一般,從各方面綜合考慮,這個回答出乎了他的意料,卻又是最好的答案。
其他夜不收聽了,也都紛紛點頭,他們感覺,李定國考慮事情的時候,比他們考慮的起點都要高,也都要全面,或者,這就是將軍和小兵的區別吧!
李定國聽到同伴的誇獎,並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少年人的青澀顯然已經被他歷練掉了,就聽他繼續說道:「不過我比較了解皇上。既然皇上做出了如此的安排,肯定是有把握的。皇上那邊,肯定能知道我剛才說得那些,至少比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要強。因此,我覺得,大概有七成的可能性,海州是會出兵的。」
聽到他這話,這些明軍夜不收不由得很是羨慕。他們自動忽略了原本想問的問題答案,焦點集中在李定國說得比較了解皇上這點上。
他們長這麼大,當了那麼久的兵,就有幸在之前凱旋到京師時,作為勤王軍的一部分曾看到皇上檢閱軍隊。他們只能是遠遠地看到了下皇上而已,就這,回到關寧後,就和留守的吹了不少天的牛。可李定國卻被皇上特旨從地方調到京師學習,肯定是和皇上接觸很多,得聖寵的人啊!
李定國看到他們的反應,心中不由得很是感激崇禎皇帝,他自己都有點奇怪,按理來說,自己剛進入聊天群的時候,對崇禎皇帝說話很不客氣,可不知道為什麼,崇禎皇帝一直對自己不錯,到了後來,甚至能明顯感覺到,崇禎皇帝是要培養自己。
這事,他私下其實想過很多次,可每一次,自己拿出的理由都無法說服自己。實在想不明白,唯有心中暗暗發誓,此生一定要精忠報國,回報崇禎皇帝的厚恩。
他們正在說話的時候,忽然聽到有動靜傳來。幾個人一愣後,都是大喜,紛紛往懸崖那邊而去。那個李哥看到他們過來,連忙說道:「你們快來看,海州北邊飛馳而來的,是不是信使?」
說完話的時候,他手中的望遠鏡不給別人,就給了李定國,讓他先看。
第838章 答非所問
其實,以這群夜不收的經驗來說,他們比李定國更容易分辨來人是不是建虜信使。毫無疑問,結果肯定是建虜信使了。
望遠鏡到了李定國手中,他一直關注著海州城的動靜,心中不斷期待著,海州出兵。因為如此一來的話,回頭大軍攻打海州,就會輕鬆很多了。
如今在海州城主事的是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他接到皇太極的旨意時,很是詫異。一直以來,他都盼著皇太極能派援軍過來,沒想到最終過來的旨意,卻還要這邊派出精銳。
對於瀋陽城內發生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相比建虜的其他頭目來說,他更有政治頭腦,也因此,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始終沒站錯隊。
他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哪怕到了後來經歷過多爾袞奪權,歷經風風雨雨,最終卻成為滿清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後入享滿清太廟。其實相比來說,多爾袞死後被清算,如此一來,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