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頁
茅元儀和邊上陪同的祖大壽一聽,不由得吃了一驚。燧發槍的改進型號,這是什麼?難道有更厲害的火槍發明出來了?
這麼想著,他們有點好奇到時候軍器局局長會帶來什麼樣的燧發槍。茅元儀則按下心中好奇,便從親衛那邊拿過一桿燧發槍,一邊示範一邊給崇禎皇帝稟告他的訓練。
其實,崇禎皇帝是審閱過燧發槍的標準訓練流程的,甚至還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使得這個標準流程能保證是燧發槍使用的最優流程,包括用紙殼的定裝彈、三段式射擊等等。至於火藥的配比、顆粒化這些,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都掌握了的,則是由軍器局那邊按最優效果嚴格配比,以前是質控不嚴格,如今這個會由軍器局和新軍這邊兩道檢查,並能直接反饋御前,能保證質量的。
「……陛下,臣對於這個三段式輪射,按照三組不同的模式分別進行了試驗。是燧發槍進行輪換的好,還是燧發槍和兵士一起輪換的好,從初步試驗的結果來看,要達到最佳效果,還是後者為佳。」茅元儀在崇禎皇帝的面前侃侃而談道。
「這主要是我們大明的燧發槍,每支之間都有細微的差別。如果只是燧發槍輪換的話,火藥的多少,鉛彈的大小,都會對最終的射擊效果有影響,而燧發槍和兵士一同輪換的話,由於兵士熟悉自己的燧發槍,事先準備地也都是最合適的裝藥量和鉛彈,因此能從細節上加以保證……」
崇禎皇帝在群臣面前,特別是在新軍和軍器局、兵仗局這些地方,經常有說一句話,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茅元儀作為新軍總教習,可以說和崇禎皇帝的接觸是算多的大臣之一了,他自然也謹遵聖意來做了。
這倒不是拍馬屁!對於干實事的人來說,自然能明白這句話確實道出了做事的真諦。有領導的支持,自然就樂於實踐了。
說完這些後,茅元儀卻又話鋒一轉道:「不過《紀效新書》中的要求卻是不同,須得事先選出銃口規格等儘量一致的火槍編為一隊,如此,前排專職射擊,而後排專職裝填,熟門熟路,熟能生巧,在實戰中或者優於目前臣的訓練之法!」
崇禎皇帝聽了,看了看站在面前的三排兵卒,若有所思地問道:「卿的意思是說,目前所採購的燧發槍還不足以讓卿挑選出符合要求的燧發槍,就目前可用的基礎上進行了這樣的訓練總結?」
「陛下明鑑!」茅元儀知道自己不用擔心,皇帝就是此道高手來的。
崇禎皇帝聽到答覆,稍微皺了下眉頭點點頭。燧發槍的製造,遠比火繩槍的時間要長。目前軍器局正在嘗試流水線作業,卻又還未完成整個過程的改進,因此提供不出足夠多的燧發槍讓茅元儀挑選。
不過這倒不是問題,新軍要正式配備燧發槍部隊,這得到明年蓋州戰事結束之後,時間上倒是還比較充足的。還有手工打造,不同工匠間做出來的燧發槍差異比較大這個事情,回頭也要讓畢懋康去儘量解決才行。
茅元儀接著繼續解釋他在訓練中得到的一些結論,說完之後,崇禎皇帝便吩咐道:「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卿要記錄下來。」
「微臣明白!」茅元儀自己都是寫過兵書的人,又怎麼可能不用心記錄自己實踐出來的內容。但皇帝交代了,自然要立刻回應了。
正在這時候,軍器局局長畢懋康帶著一名家丁匆匆趕來了。所有人都轉頭看向他,特別是茅元儀和祖大壽等將領,更是眼睛睜得賊亮,似乎要從畢懋康那看出花來。
只見畢懋康身後跟著的那名家丁,手中捧著一個長長的木盒,從外形上看,裡面應該就是一支燧發槍吧。只是盒子蓋著,也不知道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皇上說得改進型號究竟威力如何?
至於崇禎皇帝,自然知道畢懋康帶來的是什麼。他等畢懋康見禮完畢之後,便吩咐身後的祖大壽說道:「把卿挑選出來的火繩槍兵帶過來,和茅卿的燧發槍兵一起比試吧!」
要有可能的話,祖大壽還真不想這麼幹,這不明擺著給茅元儀做陪襯麼!不過皇帝下令,他也沒辦法,只好轉身吩咐身後的一名將領去了。
第676章 要錘子幹啥
一聲令下,靶子豎起,燧發槍兵和火繩槍兵分別進行實彈演練。而崇禎皇帝等人在後方安全地帶從頭到尾地旁觀,對兩種槍械的各方面都有了個直觀的印象。
比較結果其實有點出乎崇禎皇帝的意料,從射擊精度上來說,火繩槍要比燧發槍更准。祖大壽的火繩槍兵基本都是九中三,或九中四,個別有九中六的。但茅元儀的燧發槍兵雖然沒有人是全都脫靶的,成績卻要比火繩槍兵低一個檔次。
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有對鳥銃的射擊要求:鳥銃一次九發,九中六有賞賜,九中二以及以下的話是要捆打將校當官的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茅元儀的臉色有點不好看。倒是槍械專家畢懋康在,他分析了原因,說燧發槍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需要採用更強力的擊錘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因此它的扳機力和扳動擊錘都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也因此,扣扳機時候的力道最終影響了燧發槍的精度。這是槍械決定,倒不好說燧發槍兵訓練不好。
這個解釋讓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也讓茅元儀的臉色好看了一點,更讓在邊上站著的李定國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