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0頁

    他們正想著,只聽曹化淳又開口了:「孫督師以為,如若關寧軍要出動,首先糧草籌集需要時間,但寧錦前線並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足夠的大軍打到瀋陽。如果從關內調撥,就算有足夠的糧草能調撥到位,也很可能失去了戰機。另外,如若我軍出動,莽古爾泰用堅壁清野之策,而後等我軍後勤線長了後,派騎軍切斷後路,我軍怕是危險,還有……」

    第343章 盧象升的提議

    「離城野戰,此乃建虜之所長,我軍之短也。以彼之短,攻敵之長,非良策也!」

    崇禎皇帝一聽這話,頓時就心中來氣。要按照這樣說的話,那還和建虜打什麼鬼,就永遠要被動挨打了!

    不過他也很快就靜下心來,這事兒又不是才知道,現在正在訓練的新軍,不就是為了能和建虜野戰麼!只是很可惜,新軍才剛開始訓練,趕不上這場戰事了。

    曹化淳說完這些話後,就閉口不語了。他瞧著那幾個人看著他的眼神有點奇怪,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不過他就當看不到,這事兒無須向他們解釋。

    看到崇禎皇帝的眼睛掃向自己,閔洪學先放下孫承宗有沒有附身曹化淳這個事兒,向皇帝躬身一禮奏道:「臣以為,如要擊潰莽古爾泰之軍,我大明當從數量上獲取優勢。可如此一來,糧草亦是問題。」  

    這也就是說,他附和孫承宗的說法了。崇禎皇帝想著,便又看向下一個。誰知沒等申用懋說話,滿桂已經先開口說道:「陛下,末將願為先鋒,前去和莽古爾泰決一死戰!」

    他的意思是關寧軍野戰不行,他滿桂願意去野戰。對於他的這份表態,崇禎皇帝讚許地點了點頭。

    但兵部尚書申用懋卻立刻反對道:「忠勇伯剛接掌京營未久,如能和建虜野戰,年前戰事時即刻和建虜野戰了!臣不信京營軍力,就一個月的時間,就有突變。」

    滿桂一聽,想要反駁下,可申用懋說得也是在理,記起自己能與建虜野戰的家丁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又沒法反駁出口,頓時,一張絡腮鬍子的臉漲得通紅。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劉興祚開口了:「盧中丞以為,山海關方向亦可虛張聲勢,做全力支援朝鮮,準備攻打瀋陽之勢,而後他出兵偷襲建虜腹地,以此完成圍魏救趙之舉。」

    眾人一聽,皆看向劉興祚。得,盧象升也附身到劉興祚身上來了?

    他們還沒說話,劉興祚又繼續開口道:「盧中丞以為,不必顧及東江之軍。他可趁建虜大軍未全至朝鮮之際,先行向朝鮮徵召船隻待用。而後令皮島做好嚴防建虜攻打的準備。如此皮島應當無憂,他亦可安心圍魏救趙之事。只是東江可用於遠襲的騎軍不到兩百騎,如若加上步軍的話,又怕建虜回師時,撤之不及。」  

    以前毛文龍時代也是沒有騎軍的,不過他本能地也精於游擊戰,有遼東大地上的漢人通風報信,知道建虜虛實,一擊就走,倒也還好。

    不過建虜發狠之後,比如第一次朝鮮戰事的時候,毛文龍就損失慘重。另外,建虜為了對付毛文龍這支游擊隊,把沿海的百姓都撤往了內陸,沿海一帶成為禁區。這樣通風報信的漢人就少了,且步軍要走更遠的路去偷襲,要是情報掌握不精確的話,很容易被建虜騎軍追上。

    因此,如今要進入建虜腹地進行游擊戰的最佳方式,是有一支特種騎軍,也就是盧象升之前想組建的部隊。只是他也才到東江而已,還沒來及組建,也還沒有資源去組建。趁著這個機會,盧象升便把這事兒提了出來。

    崇禎皇帝聽了,覺得盧象升的法子不錯,便看向底下幾人問道:「諸卿以為呢?」

    申用懋看了同僚一眼,稍微一猶豫,便躬身奏道:「陛下,山海關倒是有騎軍,不過……」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意思也明顯了。崇禎皇帝一聽,便看向曹化淳問道:「孫卿以為呢?」

    曹化淳稍微躬身回應下,表示轉達信息了。在等了一會後,就見他回復道:「孫督師回應,言盧巡撫有此心的話,他可派五百騎軍過去。」  

    說到這裡,稍微一停,他又馬上補充道:「孫督師說能運騎軍的船隊一次運送五百騎軍,已是極限了。」

    要真這樣的話,盧象升那邊滿打滿算也就七百左右的騎軍,這個兵力還是有點少了。崇禎皇帝和殿內諸臣都意識到這點,一時沉默無語。

    但劉興祚卻開口說道:「盧中丞以為,能多五百騎軍,當可一試。」

    一聽這話,閔洪學眉頭一皺道:「區區七百騎軍,無法攻城,不能擊敵之必救的話,如何行圍魏救趙之實?」

    這話說得也有道理,崇禎皇帝和其他人聽了,一時沉默無語,皆在想對策。

    最終還是劉興祚打破了沉默:「盧中丞以為,七百精銳騎軍的話,當大有所為,只要我大明軍隊踏足遼東腹地,必能造成恐慌,而後盧中丞見機行事,或虛張聲勢,當能逼建虜求援,達到圍魏救趙之實。」

    崇禎皇帝聽得一喜,連忙補充道:「如此一來,還能給遼東不甘被建虜奴役的漢人以信心,也能多少給建虜在遼東的統治增加麻煩。只要這種勢頭能保持下去,當能讓建虜疲於遼東本地之事,減輕大明邊情。」

    他這是從人心上進行推演了,也算是合理合據,這讓武英殿內的幾個大臣,當然,除了滿桂之外,都很是吃驚。他們沒想到,皇帝年紀輕輕,對人心之熟悉,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