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59頁

    其實,這也是他們看到東江明軍的勝利,意識到建虜並沒有那麼強大,只要大明能應對得當,要想打贏建虜也是有可能的。否則一如原本的歷史,皇太極改金為清,登基為帝,大明卻沒有一點辦法,反而被滿清不斷磕關入內,肆虐關內之地。

    消滅建虜的基調一直沒有變,崇禎皇帝也沒有腦熱到立刻同意這些臣子的建議,馬上就派兵去討伐建虜。按照他本人的意思,就是要先慢慢地消耗建虜的綜合實力,等到新軍練成,有一個合適的時機之後,再給建虜以雷霆一擊。

    這次的會議只開了一個時辰就散了,不過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卻沒有離去,拿著個奏本呈送御覽。

    第506章 殺大明使者

    一般的奏章,都是內閣給出處理意見,司禮監審批通過就可以了;能讓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拿著奏本呈送御覽,必然是比較重要的事情,內閣和司禮監都不能做主的那種。

    崇禎皇帝有點好奇,看著曹化淳,只聽他奏道:「陛下,唐世孫被押解來京後,一直拘押沒有處置。如今又有御史遞了奏章,內閣認為時間不宜拖太久,因此給了處理建議,請陛下定奪!」

    這可以說是皇家內部事情,外臣確實不好拍板。而且朱聿鍵的事情可大可小,完全要看崇禎皇帝的意思。  

    對於這個朱聿鍵,崇禎皇帝之前有送書給他,讓他先去學一些國計民生的處理方法,用處大概也有個想法的。只是在操心遼東和朝鮮的事情,因此並沒有處理;此時聽了,他便展開看了起來。

    在這封新的御史彈劾朱聿鍵的奏章上,是內閣首輔溫體仁親自所寫的處置意見。大意是說唐世孫明知朝廷有規定,卻還是違規領軍,企圖執掌兵權,並離開封地。此等大罪,當廢世孫之位,奪其賜田,發配鳳陽守皇陵。

    崇禎皇帝一看這,立刻就看出了重點。他記得自己和溫體仁談過免稅田地的事情。特別是藩王的賜田,更是因為太多而影響了田賦的繳納。溫體仁這麼寫,明顯是存了能奪回一點賜田,就奪回一點賜田的想法了。這和他以前向自己提議處置的方法,並沒有多少改變。

    當然了,他作為臣子,給出這樣的處置建議,自然不可能是最終定論。這種涉及藩王之事,司禮監都不敢單獨處置了,肯定會到皇帝這裡。如果皇帝能減其罪,那是恩出於上。如果皇帝不想減罪,那這個鍋則由溫體仁來背。這麼做,就是實踐他以前在崇禎皇帝面前所表態過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崇禎皇帝看完之後,並沒有馬上下定論。對於他這個從後世穿越過來的冒牌皇帝來說,皇家親情什麼的,基本就沒什麼感覺;至於皇家臉面,這個與中興大明比起來,自然不用說是哪個更重要了。要是能名正言順地把以前給諸多藩王的免稅賜田都收回來,崇禎皇帝絕對是毫不猶豫會去做的。  

    因此,溫體仁的這個建議,對崇禎皇帝來說,還是有誘惑的。不過他原本就有過一些想法,便又在心中衡量了下,忽然抬頭看向恭敬地站那的曹化淳道:「大伴,你以為如何?」

    「陛下,皇家之事,唯有聖意裁決。」曹化淳低著頭回答道。

    崇禎皇帝就知道這種事情,問別人是沒用的,剛才也只是順口一問。草原上的形勢還不知道怎麼樣,現在要是下定論改封朱聿鍵去草原為王,恐怕不現實。

    左想右想,一時沒法下定決心。崇禎皇帝便進入聊天群,先去看看有什麼信息沒有。

    高應元有私聊,說是已奉旨和盧象升的東江騎軍匯合,正出發來京師。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劉金生的私聊,稟告了安南那邊在打的口水仗的事情。

    沒有什麼私聊了,崇禎皇帝正想退出之時,卻看到公眾聊天區域,有人在刷屏:「群主在麼?有重要的消息,幫忙聯繫上朝廷,消息絕對真實!」

    連續刷了三條,而後是一條系統的禁言提示。

    崇禎皇帝一看刷屏的那人,叫巴登頂,感覺有點陌生。不過稍微一想,他就想起來了,這巴登頂是木邦人,曾在群中想讓大明支持公道。

    想起來之後,崇禎皇帝就有點奇怪,他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竟然又是要刷屏來吸引關注。想起之前海蘭珠也曾不得不用刷屏的方式來聯繫自己,看來這點還是要注意。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首先私聊了劉興祚以及溫體仁和魏木蘭,讓他們注意,如果有人刷屏的話,記得要提醒自己,免得沒看到而錯過了重要的事情。

    而後,崇禎皇帝才私聊巴登頂問道:「找我什麼事?」

    稍微等了一會,就見巴登頂私聊回復道:「群主,大明派來洞吾的使者被洞吾國主殺了,還揚言說就大明這點實力,也配當洞吾的宗主國,想都不要想!」

    「什麼?」崇禎皇帝一聽,頓時怒意就上來了,再次確認道,「殺我大明使者,還口出妄言?」

    其實,人家洞吾之前就奪了名義上屬於大明的木邦,甚至三番兩次入侵雲南,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人家洞吾壓根就沒把大明放眼裡,更不要說承認宗主國了。

    「此事千真萬確,只要是這邊的人,都知道的。」巴登頂毫不猶豫地再次回答道。

    崇禎皇帝聽了,便回復一聲說「知道了」,而後便認真地考慮起這個問題來。

    之前向南洋諸國派出使者,要求他們朝貢糧食。如今只有安南得到了回應。且還是因為他們有求於大明,才給出了糧食而已。至於其他南洋諸國,都還沒有回覆。有的確實是因為距離有點遠,但有的,恐怕是在磨蹭,看風向吧?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5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