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所以,當老闆說,如果有人肯出二千大洋他就肯把廠盤出去,財迷有點想來頂這個缸了。
但是財迷當時沒說要盤廠,因為在置辦了新家後,他也沒有多少元錢了。他只是說要在陶瓷廠里,自己用瓷土做幾條管子試試。並談好了價格,這價格比英國進口的鐵管要便宜三十多倍!
這事,他要與化工廠吳經理談了才能開始乾的,而吳經理不是常來的。
第一部 1929年 第十四章 承包化工廠
◆字數:4119◆
六月二十五日,吳經理來工廠了。與吳經理一起來的還有財團一位姓楊的副董事長,以及財迷入廠的介紹人,孫同慶先生。孫同慶對財迷在廠里的表現很高興,認為是為他臉上增了光。
楊副董事長主持召開了管理層會議。工廠的管理層只有五個人:經理,管事(財務、人事),二個工程師(生產、技術、兼車間主任),襄理(供、銷、倉庫)。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設法提高化工廠的產量。財迷發現,現在化工廠的產品是賣方市場,很多人在等著買產品。他們的產品真正是“替代進口,供不應求”,根本不用打GG。
財迷管理的二個車間的產品,財迷接手二個月後,產量上升了不少,楊副董事長表示滿意。但產量還不夠,所以有想追加投資、擴大生產的意向。當然,現有設備也要挖潛增產,提高生產率。最終目的,是提高工廠經濟效益。
由於財迷工作出色,上層有讓他領導黃查理,管理全廠技術和生產的意思。黃查理臉色有點不好看了。
楊副董事長讓他們議一下,要提高產量一倍半,大概要追加投資多少?財迷心算了一下,提出需要投資五萬元,半年後可以達產。
這時,黃查理跳了出來,他說這絕不可能。他有各國進口設備價格數據,就算是買捷克貨(便宜?),也不止要七萬元!而且訂貨、設備生產、運到國內、最後安裝調試,沒有一年下不來!光之先生在信口胡說!
財迷是按在上海自己生產設備的價格,還放了好大的餘地,提出了五萬元投資。聽了查理黃的話,財迷說他可以來承包化工廠。
“啥叫承包?”
財迷解釋說,就是讓他來經營管理這個廠,他就保證完成剛才說的任務。如果達不到目標的,他來負責;如果達到或超過了,要與公司分成。
美亞財團的工作效率真高:二天後,公司就同意了財迷的提議。同時,吳經理和黃查理都調到別的廠里去了。第三天,首期追加投資款二萬元就到工廠帳上了。
財迷有錢了!
陶瓷廠的債務有二百三十多元,現有的瓷土和產品等,價值五百四、五十元。財迷經談判,給了陶瓷廠老闆一千八百元,就把陶瓷廠買了下來。等於是一共用一千五百六十多元,買了廠里的設備和廠房。陶瓷廠的地是租的,廠房是竹子搭的竹棚,生產設備主要是二個窯。
買陶瓷廠的錢都是以設備訂金的形式從化工廠拿的。
陶瓷廠老闆拿了錢就要回景德鎮去,財迷讓他幫忙聯繫買瓷土,可以讓他提點佣金。
財迷把陶瓷廠改名為“科輝化工公司”。他停了碗和缸的生產,改做陶瓷管和閥門芯。聯繫機械加工廠,做閥門體。
現有陶瓷窯必須改進,溫度要用儀器測量。向德國訂購鉑—鐒鉑熱電偶。真貴,而且看說明書,還是用手動電橋平衡式的!真落後。還要一個半月才能到貨。
財迷決定先在窯壁外裝一個雙金屬片溫度計。他用做鉛字的合金打成片,與銅片鉚合在一起;由於這二種金屬熱漲係數不同,各溫度下彎曲不同。用槓桿放大其變形,傳到指針上,就是溫度計了。雖然具體數字不準確,但有個依據,比用眼睛看、經驗估計好多了。
同時,財迷製作了玻璃纖維生產設備。他用簡陋的“陶土坩堝生產工藝”,生產玻璃纖維。他用廢品回收店收來的碎玻璃加入適量高嶺土作原料,熔成玻璃球;用耐高溫陶瓷做成漏板,拉出了玻璃纖維。雖然這玻璃纖維的質量比較差一點,但也可以讓財迷生產玻璃纖維增強陶瓷了。
有了玻璃纖維增強陶瓷,就可以生產中壓反應罐了。這樣,整套化工設備基本可以自己生產了,除了機械加工和電機等還要外協和外購。
大龍是個愛好機械的人,財迷就把他帶到陶瓷廠。他一下子就被這些技術吸引了,以後就天天到這兒上班。財迷把玻璃纖維生產交給他負責。
財迷在田家旺的帶領下,來到有他好多師兄弟的“金鑫機械廠”。當時上海機械加工設備的簡陋,也嚇了財迷一跳:機械廠里用的是簡陋的皮帶傳動車床,而且是平皮帶!不是三角皮帶。二組寶塔式皮帶輪,和一條平皮帶,就是車床的皮帶調速裝置。
這一人高的大皮帶輪組就在操作工人的邊上,也不用皮帶罩罩起來,工人的手隨時可能被捲入。問為什麼不用安全罩,工人反問:“啥體要罩子?沒聽講過。而且罩起來調速勿便當。”
財迷甚至看到工人為了趕時間,在不關電機下,就用手扒還在轉的皮帶調速!工人們還自以為“藝高膽大”,得意得很。真是反映當時“大華人死都不怕”!
這樣的車床!這樣的操作!財迷不到這個時空的話,是怎麼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