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其他難友們也被去鼓動的黃宏林說動了,參加了愛國愛民的共濟會事業。小港基地的三十六個難友,上次去西北辦農場走了幾個,這次有二十來個也進了共濟會擴大行動的工作隊。剩下幾個年青的堅決要當保安隊,進了教導隊。
再說,讓你幾個月沒事,只是看看大兵的訓練,你也想做事的。不用說,這共濟會,還是救命恩人呢。
科輝學校的大學生,聽說是校長要人去做群眾工作,也有不少願意參加。這樣,形成了一些知識分子為主組成的工作隊。
這些人,包括留蘇學生,對以後共濟會的發展影響很大。
李明他們的工作隊在財迷的支持下,在共濟會會員中辦了個“同舟社”,同舟共濟嘛。
工作隊還與黃宏林一起修訂了共濟會的一些章程。奇怪的是黃宏林與他們也合得來,而這些學生也挺佩服黃的實幹能力。共濟會中愛國愛民之士,都另外加入了這個“同舟社”。同舟社社員,後來成了共濟會的骨幹。工作隊還辦幹部培訓班,又到各地共濟會分會去講課。
“同舟社”的人還搞了一個不定期的內部刊物《同舟》,主要的是罵帝國主義和軍閥,宣傳共濟會新規程以及各種進步思想,通報各地事業的發展。也有些掃盲教材、農村副業、養雞技術的文章,和詩歌、笑話等文章,來湊數。不過據說這刊物發到農村後,這些湊數的文章也挺受農民歡迎。
這些事,財迷都沒管。只是派保安隊教導隊的人也隨著工作隊去各地講課,去講一下軍事訓練、軍事技術。文武相濟嘛,也省得老有各地的共濟會員跑到上海來學軍事技術。這樣,原來有幫會習氣的人也對這個講課更感興趣一點。
無線電報訓練班的一些人已經可以用了,也派出去,在各大城市和共濟會會員多的地區,設立通訊站。現在主要是通報一些商品、經濟消息,而且好多就與國貨商場設在一起。
徐向西很高興,因為農業技術推廣得快了。隨著平安聯運的發展、共濟會的發展,萬利聯營供銷社也發展得超出想像的快,雖然不太賺錢,但也沒賠錢。而農業技術也隨著萬利聯營供銷社的發展而擴大推廣了。
後來,有人向會長才彌先生說,共濟會在一些農村幹的事,有點像勞動黨乾的。減租減息、組織民兵,就差沒有打土豪分田地了!財迷沒怎麼理會,他才不在乎像不像勞動黨!他只問那些來告狀的人,這些措施是不是對地方經濟發展有利?只要對地方的經濟發展有利,對改善百姓生活有利,就行了!
財迷的這個方針,二個多月後引來了殺身之禍。
第三部 1931年 第七十六章 黃魚車
◆字數:2577◆
一九三一年六月份,科輝的人力三輪車已經生產了三百多輛,但銷售情況堪憂,產品積壓。倒是原本沒怎麼準備生產的二輪板車,市場銷路還行。
現在是黃花魚汛期,科輝漁業公司首戰告捷,大量的大黃魚,堆上了小港村與他們基地之間新修的漁業公司碼頭。不是技術高,是運氣好!小港村的漁民(不少是共濟會的會員)也有了同樣的收穫,今年是大黃魚大豐收!東海一帶,漁民們的船上堆滿了黃魚。
這本來是好事,但在這沒有冰庫的今天,銷售成了大問題。
這時的上海,有出賣冰的地方,叫冰廠。不過在財迷看來,覺得應該叫冰窖。
這冰廠設在水稻田中間,看上去像個金字塔。塔基一米左右高是用泥土堆成近一米的厚牆,裡面是放冰的。上面是用竹子和稻草搭的、高高的尖頂。
這冰,是冬天時,邊上的稻田裡自然結的。
上海的冬天,要在最冷天氣的早上,田裡故意放上的清水上,才會結上一、二公分左右厚的冰。於是,只要是寒冬的早上,附近的人們就會早早起床,到冰廠幹活。冰廠的人只是站在這金字塔前,人們只要挑進冰庫一擔冰,他們就發幾個銅板。
之前,大鳳他們也幹過挑冰這個活。大冷天,大龍他們赤腳跳到結有冰的水田中,把冰裝到竹筐里。其他女孩等冰裝滿,就抬了送到冰庫。大家衣服都少,幹這活,腳凍得很快就沒了知覺。
但是,小孩們和邊上的農民一樣,還是希望天氣能冷一點,能讓他們有機會賺上點錢。讀過杜甫《賣碳翁》的,都知道這是什麼心情。
冬天,冰庫裝滿後,上面堆上稻草保溫,封上門。等到夏天時,一點一點取出來,裝在有棉花保溫的木箱裡,賣冰鎮酸梅湯之類的用。
夏天時冰就貴了,一碗就要一、二個銅板了。用來冰魚?不合算了。
有北方的人會問:幹嗎不是挖地窖來當冰窖?這是因為江南水鄉,往地下挖一米,就有水出來,所以挖不得。財迷如果不是來到這個時空,也想不到這兒的“冰廠”是這個樣子的。
財迷動用力量,促銷黃花魚。於是,整個汛期,財迷讓空閒工廠的工人、難民,甚至保安隊的軍人,都來處理黃魚。把黃魚裝上人力三輪車,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叫賣,低價促銷。另外,以前陶瓷廠生產的缸都用來醃鹹魚,又薰烤、曬黃魚乾。差的雜魚,就做魚粉,當飼料添加劑。
很多上海人第一次見到這種人力三輪車,就是在這次“賣黃魚行動”中看到的。所以,後來上海人就把這種三輪人力車叫成了“黃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