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抗五軍敢死隊的名氣。很多有夢想的熱血青年對於犧牲後怎麼樣、受傷後怎麼樣都不是很關心的,他們的夢想是成為像王亞樵、徐二龍這樣的大英雄!像這樣轟轟烈烈地干一下,死了也算在青史留名了,值了!
因為第一條、第二條原因而參軍的多半是共濟會員、農民等人,而因為第三條要參軍的,多數是知識分子,是青年學生。當然,綜合考慮這三條,要參加抗五軍的人當然多了。
開始時,抗五軍的宣傳就比較多,例如陳阿毛烈士的事跡。共濟會自己就有電台,與電影、文化界的關係也比較密切,近水樓台嘛。共濟會也想鼓一下自己會員的氣,並多爭取一占民眾的支持,就多用點人做了一些配合,像新聞發言人。
而後來,打了幾個大勝仗後,就不用自己去宣傳了,各個報紙、電台,包括國外的媒體,都在包圍抗五軍的宣傳人員,都想儘快、盡多拿到一點抗五軍的消息。而對抗五軍犧牲人員的宣傳,當然也比別的部隊烈士要多,這對一些年青人是一個很大的激勵。
另外,外面的民間傳說中,總對共濟會的會長才彌先生有點神化:沒到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的水平,至少也是料事如神、英勇神武。不懂科學的,說是才彌先生有“法寶”,能指揮炸彈、水雷往敵軍那兒飛;懂科學的,就說才彌先生製造了許多新發明的武器;從科輝企業的一些先進產品,和抗五軍打鬼子的手段就可以猜到,他們是用這些新武器打的仗。
而正規軍因為給人留下打仗不如抗日義勇軍的無能印象,要找人當兵就困難多了。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還好一點,東北軍這樣的部隊就找不到人參軍了,倒有更多的官兵要出來,去進關當抗日義勇軍去,現在聽說抗五軍要進關,就有不少在要求參加抗五軍。
………………………………
在眾望所歸下,財迷和抗五軍就開始著手北上了。
在上海的七個大隊中,財迷留一個戰鬥力比較好的老兵為主的大隊,和一個新兵大隊。學工程技術的學生、技術工人等,都儘量編入這個留守新兵大隊。
剩下的四個新兵大隊與一個老兵大隊,新老混編成五個大隊,分批向北方進發。儘管新兵的士氣很高,班長以上的軍官也都算是打過仗的老兵了。但財迷可不想這麼快讓這些新兵上戰場。部隊邊北上,邊訓練,而教導隊就更大了,有一千八百多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軍官!
在淶源農場也有了三個大隊,其中大部分是北平招到的各地學生,小部分是農場中原西北軍老兵,訓練了幾個月,戰鬥力有所上升,士氣尤其高漲。而西北一些農場也發電報來,說有些人要參加抗五軍,都讓財迷拒絕了。會長才彌先生要這些人都在原地練兵,作為預備隊,以後有機會才上陣。
財迷讓淶源的二個大隊和上海過去的二個大隊,組成抗五軍第一縱隊,傅保國為縱隊司令。而剩下的四個大隊,組成第二縱隊,傅保田為司令,在淶源訓練。
有人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不組織個十萬、百萬的大軍,一下打平東北?原因就這麼簡單:沒錢。別的YY小說中的主角,裝備和軍費是怎麼解決的,財迷不知道。沒裝備、沒錢,就沒有軍隊。
裝備方面,財迷也想生產坦克,但以現在國內的生產能力,要生產坦克的困難很大。先不說生產技術、生產基地建設的問題,現在全國鋼鐵的年產量約為一百萬噸,就算是都是鋼,沒有鐵,而且都是裝甲鋼,全部用來生產坦克,三十噸的中輕型坦克全年只能生產三萬台。有的YY小說中主角,進那個時空三年,就搞了月產二萬輛重型坦克的工廠,怕是要全亞洲的鋼都讓他用還不夠。
軍費方面,現在財迷也有了抗菌素廠等工業,農場已經基本自給自足,這樣利潤就有近二百萬一個月,年利潤二千多萬。而當時國大黨政府控制的幾個省全部年稅收收入也不過是一億幾千萬!這是全國最富裕的幾個省區了。加上英、美等國家有一點什麼“庚子賠款”返還,又準備提高一點關稅,才夠一個月一千萬的“全國軍費”。
財迷的這點錢,除了發展生產和情報系統外,也只夠養五、六個步兵師,如果是騎兵師就只能養二、三個了,而裝甲師、飛機什麼的,就別想了。那汽油什麼的,用得起嗎?這還沒說買裝備的錢哪。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十三章 迷惘的田中次郎
◆字數:3383◆
其實不光抗五軍缺錢,連這一時空的日軍也相當窮,在九一八之前,小野次郎和田中曾男也向日軍上層提出了生產重型坦克、生產雷達的建議,但都因為價錢高、預算太貴而沒能批准。
別小看了這個時空的科技水平,這重型坦克和雷達等,可並不是小野和田中的發明。特別是重型坦克,以日噴的技術水平,是可以研製生產的。但現在已經定型生產的輕型坦克都沒錢多生產給陸軍,怎麼可能還有錢來開發更貴的坦克?
雷達的原理和應用研究也在幾個國家開展了,只不過因為技術水平問題,現在效率還不高。而田中他們也只不過懂個原理,要讓他們用現有的電子管等電子元件去設計生產雷達,他們還不如這個時空的專業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