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技術人員為了充分利用三極體的性能,製作了高頻放大和低頻放大都用同一個三極體的“來複式單管收音機”。
其特點是省電,兩節二號電池,可以用半年以上。
雖然售價不菲,但立即行銷歐美。人們對於這可以裝在口袋裡,就可以大聲播放收音的機器非常驚奇。此前的電子管收音機體積大,重量重,耗電大,要用交流電或大大的蓄電池供電,所以只能在家裡或汽車上可以聽。
為了賺外匯,半導體收音機基本都銷往歐美。
不久,三極體的成品率提高,產量和性能都提高了。財迷他們就開始製作半導體收發報機和無線對講機。
當時已經有無線對講機,由於價格貴,一般都用於軍事用途。也叫做報話機、無線電話,或者叫野戰電話。
一個發射功率為五瓦的電子管無線電話,實際消耗功率要一百多瓦。所以,要有一組鉛蓄電池來供電。這野戰電話,體積有一個背包這麼大,而重量更是達四十多斤。而通訊距離只有七、八公里。
而收發報機(也叫電報機)的效率比較高,一個十瓦的短波收發報機,通訊距離就可達數百公里,而電子管機的耗電量也只有一百瓦左右。
財迷用半導體和鐵氧體磁芯代替了原來的電子管和矽鋼片,製作的無線電話。
生產出的無線電話,體積只有半塊磚這麼大,重量只有五、六斤重,主要是其中的一個小型鉛蓄電池比較重。發射功率提高到五到七瓦,通訊距離可達十多公里。而實際消耗功率只有十多瓦。
而半導體收發報機因為線路更簡單,比對講機更早完成。可以用一個手搖小的發電機供電。
有了收發報機,當然就要培養收發報員和編密碼的人員。開辦訓練班,招收中學畢業的知識分子。當然,思想進步、來源可靠是錄取的必要條件。
這時,財迷又挖到了一個寶貝,這是一個密碼破譯迷,叫做蔣宗標。蔣宗標對密碼破譯屬於痴迷,而且他的兄弟姐妹,也有這個愛好。周鴻飛也有這個愛好,就與蔣有交往。而財迷聽說有這樣的人才,馬上就去挖了過來,配備日語人才給他,讓他注重破譯日語電碼。
這樣,編解碼人才和收發報人員,又成立的一個保密的部門,由周鴻飛負責。
…………………………
在滿足了軍用的同時,晶體三極體的產量高了,所以生產了四管的來複式收音機、六管的超外差式多波段收音機。都是體積小、耗電少,風行歐美。利潤雖不如抗菌素,但也相當可觀。
電晶體收音機的上市,又是當時科學技術的一個進步,是一個高科技新產品。
科輝實業就毫無疑問地成了大華的高新科技產業的標兵。所以,一個記者把科輝研究院吹成了大華的‘愛迪生實驗室‘,科技成果的搖籃!
財迷是愛國科學家,是“賽先生”在大華的代表,是科技救國的旗手!
這篇報導對科輝產品的銷售是大有好處。不過還有一個副作用,有一些學生或技術人員來科輝研究院求職。
其中好多是抱有科技救國思想的熱血青年,但也有一些是只有初中畢業,甚至只是小學畢業的“知識分子”。中間好些人主要是來求學習的,也就是來當學生的。
還有一些不同學歷、有老有少的“發明家”,帶了他們的發明,來找財迷,要求加入科輝研究院。這些發明從改進的獨輪車,到“永動機”,都有。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思維活躍,自學能力強,能對一件事或者學問鑽研下去。
財迷來者不拒,能用的都收到研究院;覺得還不能馬上用的,就放到科輝學校去。把科輝學校變成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的一個學校。
科輝學校變成了上海的“馮庸大學”,很多地方學了馮庸大學的樣。小學生和中學生都包吃住、發衣服和日用品,但沒有另外的津貼。能進入大學的,都不光包吃住等,還可以每月有二元錢津貼。
大學部設有醫學、機械、化工、電氣、商業、外語、數學等幾個部。所有的學生都要參加軍體訓練,整個學校有點軍事化管理。
有的對軍事感興趣的、表現突出的學生,就直接進入保安隊的教導隊。反之,也有保安隊的士兵,對一些機械什麼的學習得好的,反而進入了大學,甚至進入了研究院。
科輝研究部中有項目不夠人了,或者工廠需要工程技術人員了,就直接到科輝學校去挑人。
二龍和四龍,因為熱心參加研究所正在進行的潛艇和火箭炮設計,自己沒日沒夜地學習,所以很快學到了相應的知識。
所以財迷覺得如果知道為了某一個明確目標而學習的話,學生的學習速度和效率會高得多。這二龍和四龍就是一個例子:他們很快就完全能在大學部聽課學習,還找書自學所需的基礎課。不久,他們就分別進入了潛艇的火箭炮的設計項目組了,邊學習邊工作。
能學懂大學課程,並通過大學某課程的考試的,就可以算了大學生了。項目組來挑人,一般也只是看他們項目需要的課程,學生是否學過、是否通過了考試。
這從中學升入大學,以及從大學升入到研究院項目組或工廠,不僅是收入變化的問題,更是一個面子的問題。有年紀不大的同學都進入了項目組了,你作為同學,當然有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