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回想過魏頌堯的特殊身份後,張廷瑞說:“我想去當一名教員。”
魏頌堯點頭說:“你的這個想法很好。到鄉村教書,既受歡迎,又能接觸百姓。那就去我們村吧!我上次回家時聽說:村里正缺一位語文老師。這倒是個機會。”接著介紹說:“校長是我的親哥哥,叫魏恩鎮,號守藩,是個既熱心教書育人,又很本分的人,絕對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今後,有什麼事他會盡力幫助你的。”
張廷瑞一拍大腿說:“真是太好了。這是天賜良機呀!”接著問:“有利的方面我知道了,那麼該注意些什麼呢?”
魏頌堯認真想了想說:“這個問題你提的很到位。十個手指肯定不一般齊。我們村裡有個叫魏甫仁的人,這個人的人品不太好,從小就劣跡斑斑,平時無所事事,愛出風頭,喜歡挑別人的毛病。你到了我們村以後,只要提防著他點就行了。這個人特別好認:他下巴上留著一撮三寸長的山羊鬍子。三角眼,大嘴叉子跟個青蛙似的。說話時嗚哩哇啦的。”
張廷瑞信心十足地說:“好!我記住了。”
兩天後,張廷瑞踏上去尚莊村任教之路。魏頌堯親自送他一程。
尚莊村位於涿縣城西北約十五華里的地方,處在良鄉縣(今房山區)和涿縣的交界處。小學校設在村西頭的棲霞寺的大廟內,有學生50餘名,分四個年級。當身穿大褂,手提文明棍,英俊瀟灑的張老師出現在校園內時,立刻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高度關注。里里外外的議論聲譁然一片。
張廷瑞憑著自己的遠見卓識,剛任課不久,便向校長魏恩鎮提出了“教育改良”的主張。
一天晚上,魏校長正在校長室里看著什麼書籍,張廷瑞主動找上門來了。
進屋後,張廷瑞先是借著與他弟弟這層同學關係套起了近乎,見對方談性正濃時,他就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副很謙恭的態度說:“校長,我來學校都快一個月了,總感覺校園裡死氣沉沉的,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很足。您說:是不是咱們的教學方法太枯燥乏味了呢?”
魏校長心裡吃了一驚。表面上卻還很鎮靜。語氣上尚顯平和地問:“依你之見呢?”
張廷瑞沒敢貿然回答校長帶有挑戰意味的發問。而是深思了一會兒,才謹慎地回答說:“我認為:教書重在引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夫子說: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
魏恩鎮心中又是一驚。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位看上去略顯稚嫩的年輕人竟有如此的魄力。剛進學校不到一個月,就敢顯露自己的鋒芒。居然還把孔聖人也抬舉出來了。真是初生牛犢不畏虎啊!但是,仔細一琢磨,這位年輕人提出的主張並非沒有道理。看來這位年輕人實在是不簡單哪。既然如此,不防就按照他的想法嘗試一下,說不定這種嘗試一旦湊效,會對本校長的臉上有光哪!思量了一會之後,又問道:“張先生,借著我家兄弟的這層關係,我也就不拿你當外人看待了。既然你有了這樣的先見之明,不妨把你的具體想法都亮出來吧!妥與不妥我們再行商量。張先生請吧!”
張廷瑞看了眼魏校長此時的表情,倒也不像是不高興的樣子,也就放下了心中的顧慮。大膽地說:“我認為該改一改老師一統天下的狀況了。要給學生們留夠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找樂趣,在樂趣中求知識。作為老師,要協調好學習、娛樂、生活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以‘學生自治會’的方式,讓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學校還要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他們進行文體活動。諸如踢毽子、跑步、唱歌等,這樣,學生們就不會再感到學習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了。校長,您以為如何?”
魏校長果然是一位開明之人。在張廷瑞的倡導下,尚莊小學的教風果然發生了重大改變。由此,張廷瑞也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張廷瑞不僅說在前面,也干在前面。自從學校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後,他身先士卒帶領老師和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娛樂活動。他首先教會學生們的是一首歌《纏足歌》。完全模仿了《蘇武牧羊》的曲調。
歌詞是:
纏足,
中國一惡俗。
人生最痛苦,
何不早廢除?
一無罪,
二無辜,
本該連根除。
民眾齊奮起,
人人廢纏足。
你也除呀!
他也除呀!
纏足自成過街鼠。
一時間,這首《纏足歌》在尚莊小學傳唱開了。不少村民也都學著唱。當然,隨著傳唱人越來越多,歌的調子也就難循真偽了。
第一百三十章 啟蒙
時隔不久,張廷瑞便結識了村內的一名十六歲的小青年孟慶昌。
孟慶昌家,雖然也種著幾畝稻田,但是,因為母親意外病故,父親又重病在身,常年的求醫問藥,致使家境由衣食不愁,很快便掉進了萬丈深淵。雪上加霜的是:母親離去後,在親戚們的撮合下,父親又娶了一位其貌不揚、性格怪異、比父親大得多的尚未嫁過人的老處女。雖然她長得一副潑婦相,但人性倒也不算太壞。只是窘迫的家境制約了她的手腳,致使她對這位繼子也奉獻不出更多的關愛之情。本來求知慾很強的孟慶昌,也只得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了。就在繼母進了孟家門不久,孟慶昌就退了學,並承擔起了所有繁重的家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