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其實若非是黃穰先前十分重視舒縣的武庫,這才讓手下十二萬餘大軍圍在舒縣城下,未分兵他處,再加上舒縣和樅陽之間相處甚遠,中間又有險峻的大別山余脈阻隔,恐怕此刻這樅陽城外也有幾部叛軍兵馬前來奪城了。
當然,叛軍沒有直接攻樅陽,這對伏泉來說卻是極好的,畢竟一方面他火燒糧草往南撤退並無阻礙,另一方面帶這殘軍來樅陽休整,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心裡壓力。
因伏泉此番雖然是有預謀刻意往樅陽撤退,不過事先為了保密,並未通知樅陽城內官吏,甚至他自己麾下的兵卒也沒有告知,所以樅陽城中的官吏在知道三日前的那場火光漫天的大火竟然是伏泉帶兵奇襲叛軍屯糧處,火燒叛軍糧草時,都是不斷稱奇,大讚不已。
“君侯此功真有霍驃騎之風,黃穰逆賊此番定無倖免之理。”
“是極!是極!賊軍無糧,必自潰也,君侯真名將也。”
“常勝將軍,必伏巴郡也。”
……
官場之中,吹捧拍馬屁之事,對於伏泉來說,早已習慣,見怪不怪,只是笑著推辭,眾人一副和和睦睦的往城內而去。
入得樅陽城中,城內略顯蕭瑟,大概是此刻郡內賊亂洶湧,樅陽城內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不過卻是多了不少隨意搭建的草棚,裡面都住滿了人。
一問才知,這些都是舒縣周圍逃難來的百姓,只是他們和伏泉路上遇到的那些避難在大別山附近的百姓不同,逃到了樅陽城裡避難。不過因為舒縣四周逃難百姓太多,即使樅陽本來也是一個大縣城,那廬江南部督郵也沒有足夠的房舍來安置這些逃難災民,這才讓他們在街道上搭了草棚,暫時居住。
此時還是盛夏酷暑,這麼做的話雖然有損城內形象,但是如今城外叛亂不休,如此做的話,倒也不失為一權宜之計。
伏泉帶領麾下漢軍有著樅陽官吏帶領,一路行走,眾人入城後的安置場所早已有了安排,雖然樅陽已經被罷了縣,不過原本的縣署官舍以及兵營倒是依舊存在,正好可以安置伏泉及麾下一眾兵馬。
沿路不少逃難百姓,見到伏泉這支衣衫不整的漢軍兵士,多數面露驚恐,他們倒不是害怕漢軍,而是以為叛軍已經往樅陽攻來了,而伏泉這支兵馬則是因為被叛軍打敗,逃到樅陽休整的。
畢竟伏泉麾下漢軍此刻的扮相實在不像是一支打了勝仗的部隊,不說外貌,便是士兵的精神面貌,也因為連日不休的行軍,把原本火燒叛軍糧草的喜悅徹底給抹平了,顯得十分沒有精神氣兒。
街道上的百姓不少人因此大聲喧鬧,四處奔喊,頗有一種散播謠言的趨勢,愈演愈烈,伏泉與身旁人面面相覷,沒想到他這支也算是大戰過後的凱旋之師,竟然會被人當做敗軍,說來也是讓人感覺可笑。
好在那廬江郡南部督郵見勢不妙,連忙上前安撫,駁斥了那些散播的謠言,說明伏泉以及他麾下所率兵馬皆是三日前夜襲火燒叛軍糧草的壯士,這才稍稍止住了謠言。不過這顯然不可能立即讓百姓相信,縱然三日前,樅陽城裡的百姓都見到城外遠方那漫天的大火,但是誰也不能證明這火就是漢軍偷襲了叛軍後,燒毀叛軍糧草所導致的,一切只能等城外逃難百姓陸續傳來的消息,用時間來證實此事。
只是,雖然如此,但總歸是有了官方的“城池安全,並無賊軍攻城”的承諾,這也讓一部分人懷疑歸懷疑,卻也不妨礙他們閒的沒事幹,去做其他事情。比如,聚集起來,紛湧上街道爭相觀看“戾龍”伏泉,好好看看這位少年“名將”到底是什麼樣子。
雖然伏泉立功其實不多,但無疑他自出仕以來,所立戰功都是頗大無比,而且都以勝利告終。加上他那顯赫的家世背景,對於一般百姓而言,這也就相當於名將了,即使這個“名將”可能現在還有些水分,不過這卻無法改變百姓對他的看法。
在這大漢,能引人爭相注目的除了地方名士,也就只有名將可以如此了。當然如果你長得俊俏,肯定是可以引起無數少女懷春般的愛慕,但是和名士、名將這種,能讓男女老少都通吃般的前來瞻仰,無疑前者顯得十分有些不如了。
樅陽當地十分尚武,那些閒的沒事幹的百姓聽聞有“名將”到此,都來歡迎順便看看熱鬧,場面因此曾一度有些混亂,畢竟對於古代娛樂活動少的百姓來說,能一睹名人的風采,也是一件不錯的趣事。
見此,伏泉也是感到無奈,他也知道原因為何,卻是不好阻止,雖然自己這“名將”的稱呼有些水分,比不得涼州三明之流,但自己的戰功也是實打實的大,所以只能任由自己被當成後世的明星一般任人觀賞。
見到許多人看著熱鬧還帶有羨慕的目光,伏泉不由苦笑,這一幕讓他想到後世的追星族、腦殘粉絲一類的事情,他可十分怕突然會出來幾個聽了自己事跡就搞出一些奇葩事情的百姓,那樣他可招架不住。畢竟,在後世娛樂活動那麼多的時代,還有無數精神空虛的粉絲為自己喜愛的明星干出一些奇葩事情,更何況古代這個娛樂活動十分匱乏的時代,誰知道會出現什麼變故呢?
不過,可能是伏泉多想,一路到了官舍,都沒有他擔心的事情發生,大概是古人太過守禮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