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8頁

    為了一擊拿下徐晃這未出名的乳虎,伏泉進門之後便對徐母以子侄之禮拜見,然後便命夭兒取出十枚金餅,作為見面禮。這一下可把徐母以及徐晃驚呆了,徐家生活貧苦,比之平常人家也是不如,伏泉這一出手與其而言不可謂是不豐厚。

    徐母還未從突然而降的財富驚醒,便見伏泉令一比徐晃還小的少年為其治病,其初不以為意,畢竟這少年年幼能有多少治病經歷,不過再聽到其乃神醫華佗弟子後,肅然起敬,畢竟現在天下華、張兩位神醫醫術高超之名誰人不知?

    一番診治,於忠面露微笑,取出銀針為徐母扎了幾針,然後提筆寫了一副方子,徐晃剛待欲去抓藥,便被伏泉搶先,令一隨從前去。

    之後伏泉與徐氏母子相談甚歡,徐母知道面前之人乃是“治瘟郎”,更是朝廷縣令後,更是驚訝不已。

    為人父母自然希望自家孩子出息,徐母亦是如此,知道徐晃竟與伏泉相熟,更是喜從心來,對兒子能與伏泉這樣的人結交感到欣慰,當即要求徐晃以後要對伏泉以兄事之,切不可能失禮。

    徐晃雖對伏泉認識自己一天就如此厚待自己詫異,但心中感激之意更多,當然一口答應,連道以後必以兄事之。

    第九十一章 并州  

    天井關位於司州於并州之間,乃雒陽北面門戶,太行山南部險隘,自古便是南北要衝,邊境雄關,乃兵家必爭之地也。周圍峰巒疊障,溝壑縱橫,古隘叢峙,地勢險峻至極,可謂是天設之險。

    西漢著名宗室大儒,後為應誠緯而改名劉秀的學者劉歆所作《遂初賦》言“馳太行之險峻,入天井之高關。又王梁為野王令,北守天井關”,而後蔡邕亦言道“太行山上有天井關,關在井北,為天設之險”,皆說明其之險要程度,後世更因此被列為“太行八徑”之一。

    關隘兵卒驗看了通關之“傳”後,便放行,車隊開始離開司州之土,過了一處山峰之後,進入并州上黨郡高都縣。

    并州地理位置極佳,易守難攻,向東可威壓河北,向南則虎視關中,如若善取一地,則王霸之業可成,後世煌煌盛唐能從這裡走出便是有其原因。只是境內胡人繁多,西邊有屠各人、羌人、中部有匈奴人、北部有鮮卑人、東北部有烏桓人,對上黨、太原、雁門三郡成包圍之勢,雖東漢國威強盛,但亦時常有歸附胡人勾連草原劫掠漢人,不過并州自古便是苦寒之地,民風彪悍,與胡人連番爭鬥,使得并州兵民皆勇。

    伏泉想來,倘若邊境遇襲,而中央朝廷於遠處調兵鞭長莫及,那時只需遣一忠心能臣於此鎮扶,募集精壯漢民練為精兵,徵召忠漢諸胡以為驅使,此二者皆驍勇善戰,天下精銳也,訓練得法,短時間內便可成為一支強軍,若是兵甲精良,糧草充足,何愁邊境胡患?  

    高都其名最早見於《戰國策·西周策》,寓意為登上高聳的太行山後首個都城,再往前便是長平。說起長平,不得不提長平之戰,此戰可謂古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以趙軍失敗、四十萬將士被秦軍殺戮而告終。

    當是時,哀聲遍野,屍骨如山,血流成河,慘絕人寰,一戰之後可謂讓邯鄲家家戴孝,趙國一代精壯屠滅十之七八,元氣大傷。而秦國從此君臨天下,山東六國皆避秦軍鋒芒,不敢言戰,任秦之虎狼予取予求,直到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寰宇。

    數百年歲月滄桑恍惚而過,當時的戰場環境早已變樣,但白起坑殺趙卒的殺人谷內,卻仍然浸透著蕭瑟的沙場氣息。

    車隊經過之時,仿佛依舊有無數被坑殺冤魂於地底哭訴,夭兒生性就怕鬼怪之事,最見不得這種死人之地,在馬車角落低頭蹲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倒讓伏泉不禁啞然失笑。

    離開長平後,越過濁漳水南源,上黨郡治所長子縣已是歷歷在目。相傳長子為遠古時代堯帝的長子丹朱封邑,周時為辛甲封地,秦為上黨郡治所,漢承秦制,一直沿用至今。

    進了縣城,車隊休息一夜後,便轉道進入西河郡,這提議當即遭到那駕駛官車的老者抗議,畢竟進入上黨,應就此一直往東北而行到幽州,怎能捨近求遠往西北行進。  

    老者駕駛官車,職責便是讓上官以最快速度前往任地任職,而不是多走遠路,不過他這抗議顯然是無效的,車隊的話語權在河東被伏擊之後便盡在伏泉手中。

    伏泉進入西河郡當然不是為了遊玩,而是拜訪長輩而已,臧洪之父臧旻自平定許昭父子叛亂之後,便升為匈奴中郎將,駐兵於西河郡美稷縣南匈奴單于庭。

    不說伏氏與臧氏都算徐州世交,便是自己與臧洪現在關係,路過西河不去拜訪一下這位長輩,怎麼說都說不過去,若是被他人知曉,指不得編排自己不孝,不尊師長,為了做官竟連世伯也不去拜訪。

    來於此世,伏泉對於其他好、壞名聲倒不在乎,就怕被人指責不孝,大漢以孝立國,到了東漢孝道更是被看為做人基礎,自己其他都無所謂,但絕不能擔上不孝之名,殺曹破石便有此因,若是不孝,即使自己成了高官,估計也不會有名士會來投奔,是以美稷縣乃是必經之路。

    進入西河郡,越近美稷縣,路上草地漸漸豐茂,所遇之人也是越來越多,他們皆身著短衣胡服,左衽袍裝,前額剔禿,辮髮留在左邊,望之必是胡人無疑。畢竟不說其髮型乃胡人髮飾,雖然中原漢人亦不乏穿胡服者,但穿著皆為右衽,只有死了才會改為左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