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至於趙忠如此說的佐證,卻是那封信里,伏泉態度強硬,言語中明顯透露出的對趙凱不滿。而以劉宏信任伏泉的脾氣,卻也會信任趙忠這般詭辯,也是有緣由的。雖然趙凱身為趙忠族人,即使有著血親的原因,但也不會如此簡單的給他一州刺史之職,靠著權利給他一縣小官都已經不錯了,畢竟對於趙忠而言,上升至州郡高官的職位,他也不能做得了多少主。
因為這些州郡高官,是劉宏用來賣官聚斂錢財的,沒有州郡六百石以上的官位,以及朝廷郎官甚至三公高位,這些令人盼望已久的官位,劉宏拿什麼去賣錢呢?而趙凱在得到趙忠舉薦後,就是送了大量財貨給皇帝,比之他人高了數倍不止,直接就讓劉宏認為趙凱比伏泉更忠心,再加上伏泉和楊璇所代表的身份,不由得不讓劉宏驚疑,難道宋氏外戚在自己大力提拔何氏勢力後,又尋求了外援?
想想漢代的皇帝最忌諱的是什麼,不就是外戚和外朝勢力結合,從而是外朝勢力大增,壓倒內朝皇帝作為救命稻草的宦官集團嗎?現在趙凱身為宦官集團的一員,在劉宏明確說明要儘快平亂的當口,被身為外戚集團的伏泉和士人集團的楊璇聯合上書彈劾,甚至直言其無能,這怎麼能讓劉宏忍受?
再加上劉宏自小就當做至親親人對待的宦官趙忠在一旁蠱惑,所以諸般原因之下,他才相信這是伏泉和楊璇勾結,聯合向趙凱發難的結果。畢竟宦官集團所外放的官吏里,趙凱身為一州刺史,他的地位在宦官勢力里也算是舉重若輕,這不由不讓劉宏如此猜想。
伏泉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為了防止趙凱聯合宦官反咬自己一口,提前和楊璇一起上書為戰事證名,甚至將事情經過寫的清清楚楚,反彈劾趙凱,卻被經手傳遞捷報的趙忠抓住了外戚和士人摻和起來的由頭,帶歪了事實,讓劉宏生生的以為這是外戚和士人一起聯手的結果。
說起來,這可真是倒打一耙,卻又解釋不清,畢竟伏泉忽略了楊璇是士人的事實,這個疏忽卻是深深的刺痛了劉宏。因為劉宏最恨外戚如此,想他自幼就因為大將軍竇武和外朝勢力結合,對於宦官的黨爭里掙扎不已,所以對於亦內亦外的外戚當然防範頗深,因此一直不想提拔外戚。
如果不是因為伏泉的穿越,歷史上宋氏外戚此刻早就因為劉宏不喜而徹底進入墳墓,甚至以後很長的時間裡,劉宏都將外戚徹底擱置。沒有後來的黃巾之亂,恐怕也沒有何氏外戚的崛起,甚至之後何氏崛起,劉宏都不喜何進,因為何進是楊賜的弟子,天生和黨人士人有聯繫,是他和外朝妥協的紐帶,不然何進能不能做到大將軍也難。
即使是這樣,後來的何進不也是一直被劉宏提防,甚至為了不讓何氏成外另一個竇氏,下了密旨讓宦官蹇碩剷除何進,不也是為了徹底葬送何氏,讓他喜愛的劉協登位,為劉協鋪路。至於劉協能登位,除了劉宏喜愛劉協以及愧對王美人之外,不也有劉協背後沒有權勢非凡的外戚母族的存在的原因嗎?
綜上所述,現在的諸般種種原因之下,劉宏根本聽不清任何的辯解,此刻的他有一種“寧願錯殺三千,也不可放過一個”的執念。縱然這事情空穴來風,他也不能讓趙凱有所損失,甚至要重重的打擊外戚和士人集團。
如果他們兩者之間有勾結,那事情就很好,根本不需要有劉宏多想。如果兩者之間沒有關係,那也無所謂,就當給兩者一個警告,讓他們明白結黨之後的下場。
這邊劉宏發怒時候,那裡趙忠連忙使眼色給自己的親信侍中任芝、樂松二人,這二人也是人精,很快便讀懂趙忠意思,在劉宏發完怒吼,趕快在朝堂諸公沒有反應前,取走劉宏所率書信。
任芝、樂松兩人身為侍中之職,因侍中為隨侍在皇帝左右的顧問官,像朝會這樣的正式場合也可以陪侍左右,所以靠得劉宏位置很近。再加上他們早有準備搶奪書信,其他朝堂百官怎麼可能是他們二人的對手,能搶到那封捷報才怪。
兩人匆匆相互交替閱覽之後,便將信交給其他朝官,因為隨侍皇帝身邊多時,他們看了捷報自然很快明白劉宏為什麼會這樣。在對皇帝發怒的原因心中有譜後,他們便在朝堂百官不知具體情形如何的情況下,提前一步開啟了彈劾,這是二人在剛剛被盧植痛罵,慫了一波的反擊。
只見任芝先行禮出聲道:“啟稟陛下,荊州刺史凱一心奉公,竟遭巴郡太守泉、零陵太守璇合謀拖延戰事,二賊居心叵測,當以檻車征詣廷尉,詔廷尉嚴查之。”
話音落下,旁邊樂松也跟著行禮出聲,不過他的話語可是比任芝更加嚴重的多了,只聽到樂松說道:“臣附議,二賊欺君罔上,蒙蔽聖聰,實屬罪大惡極,然今江夏戰事危急,宜當遣朝中重臣,遣旨審查,如有確鑿事實,可便宜行事,以誅賊臣。”
好嘛,對於任芝、樂松這兩個寒門出身,如今驟然爬到政途高位的大臣來說,他們除了能明白皇帝新意外,那往人身上潑髒水,顛倒是非的能力也是絕對厲害的。雖然他們不知道趙忠和皇帝說了什麼,但是憑著這封捷報里,伏泉和楊璇彈劾趙凱,再加上劉宏話語裡所說“不思為國盡忠,反因私利貽誤戰機,枉為人臣”的話語裡,就已經能猜到如何倒打一耙了。
反正伏泉也只是有一封捷報而已,一點證據都不能證明事情真相,至於他和楊璇的聯名,也早就被宦官集團往外戚和士人集團結黨營私,共同陷害宦官集團的路子上引了,這樣子下來伏泉的捷報也就相當於根本沒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