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頁
時光荏苒,勇士縣的土地並未貧瘠,其境內的良馬,一直是涼州人的主要馬匹產生區。而且其中不斷改變的,只有他的屬地而已,它先被從隴西郡分出,改屬天水郡,到了本朝,隨著天水郡改名,又隸屬漢陽郡。
當然,無論郡名如何改變,勇士縣的地位在這,不管在哪,作為涼州主要產馬地的勇士縣,它的轄地自然不能少。即使它的縣內,在籍的百姓數量很少,但它也是漢陽郡轄地最大的縣,原因自然就是它縣內的良馬很多。
這也是涼州叛軍攻占金城以後,迫不及待的就向靠近的勇士縣發起進攻,並且在拿下勇士縣後,並未立即往漢陽郡治所冀縣發起攻擊的主要原因,因為叛軍需要消化勇士縣的資源,特別是縣內的良馬資源。
畢竟,叛軍起事,想要對付漢朝之後肯定會有的平亂大軍,只有不斷擴軍,而在涼州這片開闊地上,最好的軍事力量無疑就是騎兵。並且涼州邊地之人,基本從小都與馬為伍,縱然有的人馬術不嫻熟,但是對比中原之人,他們也算是一名合格的騎兵。
另外,占領勇士縣,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叛軍比如要占領他的因素。這原因或許那些羌胡之人想不到,因為於他們而言,他們部族裡不缺馬匹,自然一定程度上看不上勇士縣的戰馬,但對於加入叛軍的韓遂、邊章等漢人,當然不會想不到,對韓遂等人而言,即使叛軍因為羌胡的緣故,不缺良馬,但是這勇士縣,也是叛軍所必須拿下的關鍵地方。
至於原因,自然也是馬,雖然叛軍在一定程度上不缺馬匹資源,但是他們不缺,不代表前來平亂的漢軍不缺。深知在涼州開闊地上,騎兵對戰重要性的韓遂等人,當然明白,一旦他們占領勇士縣,那麼對於缺少最大馬匹供應地的漢軍而言,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是滅頂之災,首先最簡明的一點,就是漢軍的機動性,對比叛軍,肯定有所不足。
這消息是伏泉在冀縣城內,和漢軍諸將商量之後,才知道的,當初知道這消息時,伏泉立即又對叛軍的軍事謀局,又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叛軍的這占領勇士縣的布局,確實是誅心之舉,想來這也是後來漢朝甚至要抽調並、幽二州的精騎,前往涼州平叛的重要原因,而這次抽調兵卒的軍事行動里,也間接成就了後來孫堅,甚至之後江東孫氏麾下的精騎部隊。
由此可見,馬騰抵抗在漢陽郡的壓力多大,也怪不得范津這個漢陽郡太守,甚至涼州刺史部官吏,能心甘情願把漢陽郡以西的大部分地盤,都交給馬騰,實在是不給他一定的權利,恐怕他們自己也要玩完。
現在,伏泉的首先目標,就是在勇士縣內廣茂的牧馬草地上,和即將到來的叛軍對戰。
入得平襄縣城,伏泉命令大軍在城外休整,他麾下所帶的是在冀縣整理過後,和涼州漢軍一起整編而成的一萬騎,以及他麾下以舊部板楯蠻兵為主的步卒。
至於其他兵馬,不是被分到漢陽郡其他縣城守城,就是交給馬騰,畢竟,這場戰爭,主要戰事就是在城外亂戰,而不是守城。戰爭的主要點在於機動性,多帶步卒無異,只需要帶足夠兵力,守住平襄縣便可,帶多了也沒用。
不過,以漢陽郡為例,涼州漢軍除了漢陽郡外,其他尚在漢軍麾下的諸郡,恐怕也只能勉強湊出一萬餘騎兵,這完全不像是以涼州大馬,縱橫天下的涼州騎兵應有的實力,想來實在是叛軍準備太好了。
平襄縣,乃前漢時置,初為天水郡治所,王莽篡漢後,為鎮戎郡治所,到了本朝初,復為天水郡治所,一直到天水郡改名。
說來天水郡的名字,也是有一段趣事,其本為邽縣,原本是邽戎之地。隨後先秦時,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後改為上邽縣。到了秦始皇時,初置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邽是隴西郡中一縣。漢武帝時,置天水郡,上邽又是其中一縣,後位平襄縣所有。
而天水郡之名,始於前漢武帝元鼎三年,源於一段“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由此得名。
相傳那時,上邽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加上乾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裡,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
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給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設的這個從隴西、北地二郡析出設置的郡,起名“天水郡”,從此,便有了“天水”之名。
不過,在伏泉想來,這“天水”大概是地震裂出來的吧,只不過被人神話而已,但足可見大自然的神奇!
到了平襄縣內,伏泉便感覺一股發自內心的親切之感,後來想想,大概是源於祖先的親切之感吧,畢竟風姓始出天水,在遙遠的先秦時代,有個出自風姓,以蛇為圖騰的伏羲部落誕生於此,而伏羲,正是伏泉的先祖。
風氏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那時,燧人氏自立為“風”,這是華夏最早之姓氏,而伏羲便是風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