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伏泉回道:“大災之後多有大疫,若要解除恕小子無能為力,吾只有法遏制瘟疫蔓延,若要醫治當請神醫而來。”
“敢問神醫在何處?”
“吾年幼得了此病,父母更是因此而亡,便四處打聽,曾聞譙縣華佗、南陽張仲景皆有起死回生之能,若請得他二人來,必有法根治。”說話時候,伏泉臉上流露哀傷,畢竟提前亡父母,沒點悲傷情緒就太不正常了。
眾人不解伏泉為何說起二人時前者呼名,後者喚字,而且連籍貫都說得前後不搭,一個到縣,一個到郡,只是過於關心瘟疫災情,並未在意,為首那文士立即懷疑問道:“果真如此?”顯然此時二人名聲尚未傳播,讓眾人頗為不信,有人能根治瘟疫。
作為後世之人伏泉只知二人,一號神醫、一號醫聖,杏林高手,名標青史,籍貫還是前世學歷史時稍微記起的,真要確認他們能否解決瘟疫還真不敢打包票,只能硬著頭皮說道:“二人名聲雖然不顯,但皆自小鑽研醫術,四海為家,為民解疾,若他二人無他法醫治,想來世上再無他人有法醫治了。”
眾人聽後臉色稍緩,心道此二人真名醫風範,為首文士立即說道:“我這便去尋光祿勛,徵召二人前來治病。”
“且慢。”幾人在為首文士說完後便要起身離開,不過被伏泉叫住,正待他們面露疑惑時,伏泉說道:“二人醫術雖然高超,然派人徵召畢竟耗費時日頗多,需知瘟疫來去迅猛,若是因此耽誤,恐災情四散,若是禍及雒陽,後果不堪設想。”
幾人皆驚,如果瘟疫傳播雒陽城裡,那後果真的無法知曉,同時脫口問道:“這該如何是好?”
“諸位尊長莫急,泉少時便私下研究,雖無法根治瘟疫,卻知如何控制。”
“敢問如何控制?”
“瘟疫多為環境髒亂,人體口鼻呼吸等方法傳播。為今之計,必須控制雒陽城外已患瘟疫者,最好十人一隊,分開居住,嚴令百姓未經許可一律不准出去,不能讓他們四下遊走,到處傳染,除了運送糧食的役卒外嚴禁閒雜人等出入,役卒出入時也需要用煮沸熱水清理過的粗布絲帛遮掩口鼻。讓百姓自行鑿井取水,嚴禁飲用河水,飲用井水也需燒開,若是再發現身體異常者,立即收押,集中由醫匠治理,記住要保持空氣流通,無論病者或熱或冷,皆需如此,另外已死之人,不能就地掩埋,需要火化為宜。”
“火化?這是為何?”
“死者身上帶有惡氣,可污染土壤,進而私下傳染,不得不防。聽聞少府有石灰之物,此物有驅邪之用,掃除惡氣,用它在雒陽城內外四處揮灑,主要是人畜糞便,污穢頗多,需多灑石灰,加之一些清水混合,可避瘟疫。”
“受教了,公主與小郎君恕吾等公務在身,就此叨擾了。”說完幾人行禮後便匆匆出門,留下聽了伏泉一番話,不知作何解釋的劉華,這次她是真的看不懂這個最近變化頗大的侄子了,怎麼突然之間就成了救災專家呢?
第九章 出城
劉華不解歸不解,但沒有多問,畢竟漢時人受今文經學的影響,兩漢時期流行圖讖,不少知識分子附會讖緯,流於妄誕,十分迷信,劉華也只當是伏泉因禍得福,不同於以往。但這一次,伏泉也終於展現出現代人的優勢了。
後世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幾乎讓整個中國的全體國民都成了防治傳染病的專家,而且從小教授預防措施,雖然瘟疫種類繁多,但預防措施在伏泉想來都差不多,自然也就知道該如何防。想到東漢末年,曹操那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伏泉對瘟疫就格外警惕,畢竟漢末人口急劇減少,雖然有軍閥混戰的結果,但更多的卻是天災不斷,瘟疫四處橫行,百姓無糧可食的結果。
之後,家中蒼頭回報,雒陽城內已經戒嚴,據說光祿勛楊賜將此事報給皇帝,怕死的小皇帝一聽說瘟疫會如此傳染,急詔相關人員配合光祿勛賑災,治理瘟疫。同時,又令司隸校尉段熲戒嚴雒陽,許出不許進,即使有通關之“傳”,除非要事也不得輕易進出,多有權貴為此抱怨,不過在聽到瘟疫傳播途徑後,立馬閉嘴,畢竟是人都怕死。
或許是小皇帝突然戒嚴這事情耽誤了王甫等人,反正伏泉又一連等了半月有餘,都沒有聽到段熲下令抓捕渤海王的消息。倒是伯母這期間連續幾次進了皇宮,不過都沒見到小皇帝和太后的面,似乎他們都怕死,除了未出宮的近臣或者要事,誰都不見,連這期間的議政朝會都沒有去。
有時候,伏泉總是去想會不會是自己的出現這麼早就出現了蝴蝶效應?
皇帝的詔令一下,官僚效率十分高,官府戶籍查找之下,華佗和張仲景兩人很快就被找到。聽說了雒陽疫情,收拾了東西便來了京都,不數日便有效控制了疫情傳播。
雒陽城外又可以通行了,這日得了楊賜來信,召集親信家僕,伏泉便出城去了。
官道上,白色的石灰粉四處播撒,瀰漫一股濃烈的刺鼻之味,想來光祿勛的下屬對自己的方法執行得很徹底。石灰遠古便有,古人也早就掌握了石灰建房屋的敲門,秦時築造長城時,便用了此物,作為東漢掌百工技巧之政的少府,囤積此物很多,瘟疫又近在雒陽,真是不要命的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