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百姓聚集的最外圍,那裡是忙於逐利的商賈聚集的地方,雖然農事祭祀對他們這些商賈而言,與貼身利益無關,但春社日這麼盛大的祭祀活動,操奇計贏的商賈又怎麼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數量眾多的人潮,很快就讓此處形成了一、兩個臨時的小市集,在這人流聚集之所,端是格外顯眼。
雖然祭祀的吉時還未到,但已經有諸位縣寺吏員、各鄉薔夫、游徼抵達,眾人都在翹首遠望,等待著從城中駛出的載有天子皇后、公卿百官等人的車駕。
“嗚!嗚!嗚……”
嘹亮的號角聲響起,維持社祭秩序的北軍兵卒臉色一變,連忙將場內清出一道可通往明堂內里的道路,熙熙攘攘的曠野里,頃刻間被清理出一塊空白的區域。
“陛下駕到!”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小民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未幾,皇帝皇后、百官公卿數百車乘,車馬齊至,明堂周圍頓時安靜下來,百姓官吏分列於兩旁行禮。
“起!”
劉宏話落,結束了禮儀,隨後拉著皇后宋氏的手,帝後率先進入明堂,身後公卿百官魚貫進入。伏泉隨袁滂身後,綴在人群中間。
漢代的社日節一年有兩次,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
社者,土地也,漢代指的便是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中有言“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便是此意。自古以來,有國有家者,無不建宗廟,立社稷,社神和稷神,這兩位最初的土地神和這位五穀神,在以農為本的華夏民族早期,都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神袛。
各地的社神也因為地域風俗的不同而不同,《淮南子·氾論訓》言道“禹勞天下而死為社”,意思是其認為大禹為天下治水導流,功蓋天下,死後化身為社神,而蔡邕《獨斷》言道“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句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以為土正,天下賴其功,堯祠以為社……稷神,蓋厲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穀,帝顓頊之世,舉以為田正,天下賴其功。周棄亦播殖百穀。”認為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龍,和厲山氏之子柱一起共列社稷二神袛。
此外,還有其他地區的后土祠,同樣也是社神祠,雒陽乃大漢帝都,東漢皇帝祭祀,只祭祀青帝句芒,故祭祀時車旗服飾皆為青色。句芒,又名芒神、木神、春神,是主宰草木和各種生命生長之神,也是主宰農業生產之神。
明堂里,按制所建的方壇上擺滿了牛、羊等各類牲口祭祀,加之一些時令果蔬,帝後百官按禮分列於壇下,臉露虔誠之色。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伏惟大漢皇帝陛下。以天覆之大,地容之厚,祈求芒神,五穀豐登,百姓富足……”
聲音朗朗,誦奏天之書,一切禮畢,鼓樂齊鳴,劉宏手挽宋氏,登上方壇,投書於壇內,行禮祈求社神保佑。公卿百官隨後亦求,遠處,遠望到明堂景象,早已等待的百姓眾人亦是行禮祈求,為了今歲的風調雨順而期盼。
————————————————————————————————————————
“蓋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要,在於節儉。”摘選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是歲,初開西邸賣官,入錢各有差;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於西園立庫以貯之。或詣闕上書占令長,隨縣好醜,豐約有賈。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然後倍輸。又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摘選自《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七》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於鄗,為壇營於鄗之陽。祭告天地,採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其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於雒陽城南七里,依鄗。采元始中故事。
北效在雒陽城北四里,為方壇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別祀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壇上,地理群神從食,皆在壇下,如元始中故事。摘選自《後漢書·祭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
雒陽城外,祭祀禮畢,壇上自有數十名身著青色制式禮服的童子齊聲高歌《青陽》,之後便有兩隊男女,共六十四人出現於壇下,舞八佾舞《雲翹》之舞。
男女六十四名舞者隨即表演,舞列之間,縱橫皆是八人分布。他們身穿青色的制式禮服,其中男子三十二人,皆手執盾、戚,另外三十二人都是女子,皆手執雉翟、龠,在莊嚴肅穆的舞樂聲中,他們跳著傳承下來的禮儀舞蹈,動作莊嚴齊一,節奏平穩,無快慢之分,但無形之中,給人一種歷史悠久的厚重之感。
舞畢,劉宏對身邊的袁赦略一點頭,便見袁赦取出手中聖旨道:“皇天上帝,后土神祇……賜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縑各有差……”縑者,並絲繒也,指雙絲的繒布,聖旨意思便是賜公卿百官布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