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田猛上前回道:“回稟中郎,此番運糧十萬石,另調蜀郡郡兵三千人入軍助戰。這位是蜀郡太守掾吏王元泰,此番奉命押運交接糧秣兵馬。”
等到田猛話語說完,那王謀便隨即上前行禮道:“回稟中郎,此乃蜀郡應徵兵馬糧秣帳簿,請中郎查驗。”言罷,王謀上前將帳簿放於伏泉案前。
取來帳簿查閱,伏泉頷首,這次出征他就讓益州諸郡準備錢糧人馬助戰,因為前番蕭瑗敗北,不止損失兵馬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廣漢幾郡的糧草被他丟得一乾二淨,損失慘重,府庫餘糧不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最基本的就是後勤,而糧秣更是重中之重,兵卒沒了糧食會餓著沒力氣,馬騾沒草料掉了驃不能戰鬥運輸,若如此,未戰便已輸了五成。
這次出兵平亂,伏泉也只帶了半月糧草,他眼看平亂的四郡國府庫中糧秣不足大軍數月之需,為了後續需要,便下令攤派周邊郡縣備好一應兵馬物資,送往大軍。易固和田猛便是他安排主持大軍後勤,徵集押運糧草的運糧官,而這王謀便是蜀郡主持運送的官吏。
他們送來的十萬石糧食對於伏泉十分重要,十萬石糧食相當於十萬斛糧食,通常情況,千人一日所費也不過六十斛,這十萬石糧食可以夠自己吃五、六十天了,接下來大軍後勤可以無憂了。伏泉不得不感嘆蜀地之富庶,天府之國真不是吹的,僅僅幾日便可調撥如此多糧秣。查驗錢糧帳簿無誤後,伏泉便揮手令二人入列,帳內在恢復一段時間平靜後,又吵鬧了起來,還是關於如何進軍的問題。
不過,約莫過了半晌,正當伏泉考慮要不要遣散眾人,結束這無休止的話題時,剛剛來軍里的王謀突然出列道:“中郎何不直入閬中?”
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
中郎何不直入閬中?
一語說完,眾人皆是為之一震,隨即面露驚色,紛紛轉頭望向王謀,暗道這人意欲何為。
伏泉也是一愣,目光流轉在王謀身上,問道:“元泰有何高見?”
王謀回道:“閬中、巴中等乃板楯蠻人聚集之地,如今蠻兵四處作亂,腹地空虛,將軍若是進軍閬中,何愁蠻兵破江州?便是德陽、葭萌等地蠻兵,亦不愁也。”
四周空氣一瞬間冰冷下來,眾人紛紛看向王謀,暗道他這計策真是陽謀,蠻人想攻江州也能去攻。因為閬中、巴中等地方,都是板楯蠻兵世居最多的地方,可以說就是他們老巢。若是漢軍不管蠻兵如何寇掠四方,一意向他們老巢進發,這些蠻兵家中親人都在後方,知道漢軍動向哪還有心情攻城,肯定撤回老巢,與漢軍決戰保護家鄉。
什麼是陽謀?這就是陽謀,無解之謀、謀中之王,其造勢、借勢、用勢,隨勢而動,暗合天地至理,毫無軌跡可循,如洪濤決堤,人人能見卻毫無辦法,唯有束手待斃,無懈可擊。
若是漢軍進攻他們老巢,板楯蠻人無論如何都要回軍,與漢軍決戰,這樣漢軍根本就不需要一一平定各郡叛亂了,只需要在蠻兵老巢守株待兔便可。只是這樣一來,漢軍就將面臨一個他們始終避免不了的難題,這個難題不解決這一策略就行不通,那便是他們手中的郡兵能是蠻軍的對手嗎?
帳內的氣氛十分安靜,眾人目光向伏泉聚集,等候命令。未幾,伏泉揮手讓眾人退去,單單留下了王謀,眾人心思各異,告辭行禮離去。
不一會兒,帳內就只剩下伏泉和他新認識這位蜀郡郡吏,王謀王元泰,一個只因為一句話就讓伏泉對他產生興趣的人。
伏泉起身向王謀行了一禮後問道:“適才先生所言,余亦認同,然吾軍兵士不如蠻兵悍勇,若依先生之計,攻蠻人老巢易也,倘若蠻軍一到,恐吾軍難克之,先生大才,可有良策教於泉?”
古人看待人才很奇妙,看名聲,看能力,要不然就是看對眼,就像伏泉這次一樣,他認為王謀一定有才學。為何?因為王謀能在剛剛入了自己大帳不久,僅僅靠著自己手下隻言片語的進言,就能分析出自己所遇到的難題,而且能在剛剛入營,自己人微言輕時候,提出眾人都不敢想的建議,這份膽魄即使才學肯能平庸,但也是個人才。
王謀臉色一變,未想僅因為自己一時口舌之快,就引起了伏泉的注意,竟然求教自己,不過對方畢竟是自己上官,王謀自然不可能不回話,只看到王謀連忙阻止伏泉動作,然後立即還了一禮道:“中郎不需如此,快快請起,謀乃蜀郡一無名小吏,豈可受中郎如此禮遇?”
“先生有才,泉自當如此,請先生求教。”伏泉當然不會順著這人話語,真以為他是無名之人,王謀即使不是大才,也不會是無名小吏那麼簡單,起碼也是蜀郡太守親信心腹之人,在當地有些名聲,不然太守可不會將蜀郡三千兵馬以及十萬石糧食盡數託付於他運輸。
“中郎抬愛,大才之名過譽了,依謀觀之,大軍可不必與蠻軍決戰,便可一定巴郡蠻亂。”王謀見伏泉如此,無法,只能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伏泉臉色一喜,忙問曰:“先生有何良策?”
“自古平亂,若不得剿,當撫之,如今亦然。謀乃蜀人,久居蜀地,深知板楯蠻人此番謀亂乃非本意,自威宗孝桓皇帝以來,地方吏治敗壞,賦稅至重,又遭僕役箠楚。過於奴虜。板楯蠻人為求活,嫁妻賣子者無數,甚至自殘軀體以逃賦稅,被迫邑落相聚以抗地方剝削,中郎若攻其後方,得蠻人親屬家眷,應善加優待,到時蠻軍一至,歸還其親眷家屬,則蠻軍必當感恩。”頓了一頓,王謀突然似乎想到什麼,行禮問伏泉道:“敢問中郎,若得蠻人俘虜,中郎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