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2頁

    孝廉,顧名思義,是為孝順親長、廉能正直之士。時下大漢國舉孝廉的常態可謂是一句話,以出身、名望而論,出身自然是自己所處家族的背景,而名望則是你在州郡的名氣了。

    出身自不必多說,各地州牧要想治理好郡內事宜,除了尋求和地方豪族合作,再無他路,而要讓這些豪族合作,自然要和他們有利益往來。很顯然,州郡牧守手中舉薦孝廉的權利,自然就成了這些豪族甘願聽從州郡牧守命令的籌碼,畢竟舉孝廉是大漢國里一種極為重要的正式官途,這些豪族子弟通過舉孝廉為官,對他們家族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至於名望,不提也罷,許多名士都是靠著名望聞達於州郡,這才能從出身不好的寒門壓倒了士族,從而榮升孝廉,進入了大漢的正經官途。後世許多人一門心思想做公務員吃一份閒散皇糧,古代也不差,即使是重氣節名聲的漢代,這年頭除了一門心思研究學問的隱士,誰不想出來當官?

    因此,這些靠著名望被州郡太守舉薦孝廉的“名士”,其中有多少是因為有真才實學、聲名俱佳,從而被舉薦的,還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畢竟,為了當官,讀書人的節操完全是碎了一地,後世便有許多明證,便是今生,這大漢就有不少“名士”為了通過孝廉這一途徑進入仕途,矯偽飾行,沽名釣譽,請託權貴,從而獲取孝廉的美名。  

    誠然,大漢有不少真名士,但是無論何時,都少不了假名士的魚目混珠,為了博取名聲,他們各種粉飾自己的名聲,其實內地里,不知道藏了多少陰暗。不說其他,本朝便有陳蕃怒審趙宣一事,便是因為趙宣這位鄉間“名士”乃粉飾名聲之輩耳。

    當年,黨人“三君”之一的陳蕃任安樂太守時,郡內有一個名叫趙宣的人,在他父親去世,他把父親埋葬以後,自己住在父親的墓道中,為伏泉服喪二十多年,從此名聲震動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薦給陳蕃,想為他舉薦孝廉,陳蕃為了確認,便與他相見。問及趙宣的妻子兒女後,結果得知趙宣的五個兒子都是在服喪期間出生的。因為漢人服喪時是不能行人倫房事的,是要禁慾的,陳蕃聞之大怒,知道這趙宣是要以孝名騙郡署一個孝廉名額,便立刻追究他的罪行。

    由此觀之,這大漢所謂的名士,有多少濫竽充數之輩,真是難以想像。畢竟,史書留下筆墨的名士和現在龐大的“名士”集團相比,基數實在是太少。也因此,坊間巷陌,時人常說“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和“古人慾達勤誦經,今世圖官免治生”便有對此深深的譏諷之意。而本朝名士王符在其所著《潛夫論》里,於《考績》一篇有言,“群僚舉士者,或以頑魯應茂才,以黠逆應至孝,以貪饕應廉吏,以狡猾應方正……名實不相符,求貢不相稱,富者乘其財力,貴者阻其勢要,以錢多為賢,以剛強為上”,也是為了揭露此時大漢選拔官吏的弊端。  

    伏泉對此也是早有耳聞,不過他因為家世緣故,是不是舉孝廉出身反而對他意義不大,因此也就沒有太多關注,就像現在他不照樣只憑著皇帝寵愛,沒有靠著正統官途從而做了大漢一郡太守嗎?

    然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今做了太守,伏泉也是要好好正視這舉薦孝廉一事了。其實他的心中也是有人選的,自然和其他抬手一樣,第一年為政要安撫地方豪族,舉薦郡內豪族子弟的。只是,因為前來和他拉關係的豪族實在是太多,他無法輕易選擇再加上想著劉堅懷孕一事就一直拖著,也就是這樣,直到現在,他必須要做個選擇了。

    孝廉是大漢國最為重要的入仕方式,自漢武帝以來,察舉一途成為入仕的正途,舉孝廉亦成為一種政治待遇和權力。但鑑於各郡國人口多少不同而名額相同造成的不公平,故至本朝漢和帝永元之際,又改以人口為標準,人口滿一百五十萬的郡、國一年舉薦六人,百萬為五人,八十萬四人,六十萬三人,四十萬二人,二十萬一人;人口不滿二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當然了,以上這些都是對於內地州郡而言,益州亦屬其列,但對於邊郡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大漢鑑於邊郡特殊情況,則另訂優寬之制。在永元十三年,漢和帝又下詔,對於幽州、并州、涼州這三邊的邊郡地區,因這些邊郡人口稀少,有所優待,規定人口滿十萬每年即可舉孝廉一人,五萬以上,不滿十萬人,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五萬以下,則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巴郡在板楯蠻作亂前,在冊人口有百餘萬人,不過一場叛亂,百姓流離失所,或死或逃,伏泉平亂後初時治理巴郡時,核查郡內竟然只有六七十萬人。當然,這些肯定不是全部人口了,畢竟戰亂,有的百姓會躲藏山林,有的會遠逃他郡,等等不一而足,到了去歲歲末,各地逃難回鄉的百姓也都回來了。再次核查人口之後,郡內在冊之人這才有近九十萬人,想來不會再增加了。

    至於那些在冊失蹤的人口,伏泉卻是不會再去尋找了,他知道找也沒用,這些人失蹤無外乎兩點原因,一方面死於叛亂,另一方面便是成為了黑戶了。而成為黑戶,種類也很多,可能是因為戰亂,生活困頓,不得已依附豪族,成為豪族奴僕私兵,也可能是就此投奔外郡親屬了,不願再回故鄉了,又或者就此隱居於山林之間,等等不一而足。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